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堪称是地球上用得最广泛的一种语言。地球上每7人中间至少1人讲英语。全世界一半的书用英语出版。全世界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广播节目是用英语制作的。与世界上其它语言相比,英语的词汇量是最大的,已达两百万。尽管如此,我们却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事实:英语实在是一种古怪而又“荒谬”的语言。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它究竟“荒谬”在何处。 有的英语单词是由两个单词构成的,但该词却与构成宅的词全然不相关: blackbird hen(乌鸫、(?)鸟)是棕色的,blackberry先是绿的,然后是红的;blue─berry(乌饭树的浆果)是紫黑色的。  相似文献   

2.
涂皓 《教育》2012,(10):27-27
“事实上我们当下的高中教育早已经成了高等教育的准备和预备了,这利,所谓新定位,不仅完背离了我们高中教育的办学宗旨,还会使现行高中教育培养目标的单一化,人学预科班化变得合法化。  相似文献   

3.
对哲学和“荒谬”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从已知的情形下,至少能体味到如下的意义可能代表“荒谬”;言论背离习惯认定了的“常识”;言论超越了知识界限;言论试图以新的视角解释眼前的世界;言论在对经验作出反思,等等。从多半的意义上说,荒谬并不象我们认定的“错误”,就象常识未必是在展示“真实”。科学需要积累和多次的比较反复,哲学却需要反省和领悟。这就是为何“荒谬”的东西常有引导人们获取真谛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涂皓 《教育》2012,(28):27
"事实上我们当下的高中教育早已经成了高等教育的准备和预备了,这种所谓新定位,不仅完背离了我们高中教育的办学宗旨,还会使现行高中教育培养目标的单一化,大学预科班化变得合法化。也就是说,这样的定位是‘荒谬’的。"一位资深高中教师说。关于高中定位出现了这样的声音,这样的理解有一定的道理,主要是从当下高中教育的现实出发,批判如今为了考试而读高中的现状。但读高中是为了上大学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从这个角度看,高中已经变成大学预科的观点是可以理解的。高等教育的准备或预备?今年3月谢维和在《中国教育报》  相似文献   

5.
1982年6月,意大利某银行行长被发现吊死在伦敦的桥下。当时所有证据都表明他是“Suicide”,但外界却流传着关于他“Suicided”的阴谋,此案纠缠警方很多年,至今仍然迷雾重重。“Suicide”(自杀)本是一个不及物动词,然而,如今它却有个不合语法常规的用法——Suicided(被自杀)。一个人“被自杀”,却没有施动者出现,仿佛他面对的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种深不可测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据11月16日《今日早报》报道,由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学术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作文考级”,目前已登陆温州、宁波等地。所谓的“作文考级”共分12个能力等级,分别对应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12个年级,只要达到同年级学生的普通水平,经考试合格就可以被授予相应的等级证书。  相似文献   

7.
<正>在许多书籍和期刊上都谈到过一个"温水青蛙"的实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位科研工作人员把一只青蛙丢进烧沸的大油锅里(有的版本说是大水锅),青蛙在生死关头会用尽全力跳出大锅安然逃生,而把青蛙放在冷水锅里,然后在锅底下用炭火慢慢加热时,青蛙居然开始享受"温暖",当水温到达它熬受不住的程度想跳出时,一切已为时太晚,最终这只青蛙葬身在铁锅里。这个"实验"被用来说明这样一个道理:重压之下的人  相似文献   

8.
在进行分式运算时,随便略去幂指数似乎是一种不能原谅的错误,但是答案却十分正确.有这种可能性吗?  相似文献   

9.
看到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孩子打架,做家长的最头疼了,必定要严加训斥,严厉教育。可在3月18日的《服务导报》上,笔者看到一则令人匪夷所思的消息,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心理老师刘某在进行心理咨询时告诫家长:孩子打架有好处。孩子间打架反而可以提供人生成长所必须经历的挫折环境,让他们成熟起来,过度保护反而易让孩子产生自私心理。  相似文献   

10.
叶聪敏 《福建教育》2005,(1A):63-63
教授人教版第四册第五课《泉水》课后的“我会读”模块时,学生对这首小诗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引导他们画了一个流水图:泉水一小溪一江河一海洋。许多学生竟对着这流水图背起小诗来。正当我为自己的巧妙引导沾沾自喜时,一位学生突然举手发问:“老师,那海洋的水流到哪里去呢?”哦,原来是小强!小强是班上出了名的捣蛋鬼,不仅同学“深受其害”,连老师也常常被弄得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11.
《演讲与口才》(学生版)2013年第5期刊登了《怎样敲响当面锣》一文,文章有这么一段文字:身高本是胡宗南的劣势,但他抓住考官擅自以貌取人,还讽刺挖苦考生等错误,然后从革命和救国大义出发,有的放矢,使考官荒谬逻辑一览无余。显然,文中一览无余用之不当。逻辑再荒谬,也不可能一览无余。《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12.
在认知模块生成中,选中的模块排成合格的句子或看似“荒谬”的句子(由于淘汰了一些重要的模块)并呈现(说)出来,模块的淘汰给语用解释留下了巨大的空间。这可能是话语生成中语用隐含生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某教师讲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后,在黑板上出示了一些题目,指定几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在座位上用草稿本练习。其中的一道题目是3600÷2=?上台板演这道题目的学生所列出的算式是  相似文献   

14.
梁岗 《班主任之友》2010,(11):42-44
最近接触到了两名“问题”学生,一个是朋友的孩子小白,一个是网友的学生小威。两名孩子的外在表现大相径庭,“问题”类型迥然不同。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我发现两名孩子问题的根源却同属于“荒谬感”情结。  相似文献   

15.
贵刊2007年第12期刊登的张连之老师的《解读伽俐略“荒谬的结论”》一文,对是否存在口。∝x的运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该文提及教材介绍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猜想落体运动应该是一种简单的、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不过,速度怎样变化才算是“均匀”呢?伽利略考虑了两种可能:“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即u与t成正比,另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即u与x成正比”。  相似文献   

16.
在“自由落体运动应该是简单的”认识基础上,伽俐略猜想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速度v有v∝x和v∝t两种可能。伽俐略后来发现,如果v与x正比,将会得出“荒谬的结论”。因此,v∝x这种猜想是不可行的。但究竟得出什么样的“荒谬的结论”?课本、教参都没有加以说明,教师、学生也就不得其解,只能“人云亦云”。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用x-v图像来说明这一点,效果不错。现予以说明,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日,教育部下发公告,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退役后免试推荐入读硕士研究生。(《北京晚报》3月18日)  相似文献   

18.
"荒谬"这一概念在西方哲学中有很深刻的历史渊源,而加缪则将"荒谬"这一概念上升到了哲学高度。以加缪哲学中的"荒谬"与"救赎"为主线,探讨处在荒谬之中的孤独个体何以能够实现自身的救赎,我们会发现加缪不仅将西方传统中非理性的荒谬感上升到了哲学概念的高度,而且他的"荒谬"不同于虚无主义,因为他虽然入于荒谬,却又能出于救赎。加缪对于人性尊严的认可以及对于光明的追求才是其哲学的核心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加缪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其所要做的全部工作就是要对"荒谬"现象作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并且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知道人们是否能在这"荒漠"中生存这一严肃的哲学命题。因此,能否正确理解加谬哲学中"荒谬"概念的内涵,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地理解加谬崇高的人格品质以及他深刻的哲学思想。本文将从"荒谬"的表现、"荒谬"的本质、"荒谬"的根源及"荒谬"的精神四个方面对加缪哲学中的"荒谬"概念作一个较全面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信息的荒谬     
任何科学研究的前提都离不开信息的准确性,如果研究是建立在历史被窜改的基础上,其信息荒谬,历史荒谬,人也荒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