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岛部队高度分散,交通不便,在海岛当兵难,在海岛连队写新闻更是难。在海岛上写新闻,最大的困难是采访难,发稿难,交流学习经验难。然而翻开万山群岛某部的新闻见报统计簿,每年都有五六十篇以上的新闻稿件在省级、中央级报刊发表,该部基层报道员克服自然条件的影响,靠电话线采写出一批具有浓厚“海味、兵味、岛味”的“绿色新闻”,九年来,从没发生过一起新闻失实事件,已连续五年被上级评为新闻工作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2.
我是1999年12月从山东文登入伍来到北京消防总队的。4年的时间里,我相继更换了5个岗位。但不论在哪个岗位上,我都坚持勤奋学习,在业余时间里努力搞好新闻报道工作。 2000年3月,我们新兵下队后不久,根据中队工作的需要,我被挑选为报道员,从此接触了新闻报道工作。刚一开始,我写什么都不像,几次投稿,如同石沉大海,音讯全无。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稿子写了一篇又一篇,就是没有见报。正当我一时陷入惘然  相似文献   

3.
走出误区     
我从小爱舞文弄墨,入伍后初衷不改,常有散文之类的作品见报,同事都很羡慕,说我基础好,是块写作的料。不久,团政治处杨主任物色新闻骨干,我被选中。我想:凭我的文学功底,搞新闻报道还有什么难。于是,我白天奔波于基层连队采访,晚上伏案写作,一篇篇稿件投向报社,每当我满怀信心等待它变成铅字时,却都石沉大海。我苦恼过,甚至怀疑编辑不识货。这时,曾当过报道员的杨主任说,你的基础不错,新闻报道是门科学,新闻与文学创作有相同之处,更有自己的写作规律和特点。搞过文学创作的未必能写好新闻。我反复咀嚼着他的一席话,并从…  相似文献   

4.
初秋的一天,正在某团采访的集团军、师、团三名报道员向我们叙说了宣传股长田兆广那一件件感人至深的事。难忘怀──蹒跚学步他引路──某集团军报道员刘福奎如是说1991年底,我还是某炮兵团导弹连一名新兵,田股长在师里当新闻干事。出于对新闻写作的爱好,我训练之余时常学着写些消息、小故事。然而,半年多过去了,报纸h没有用出一个字。正当我准备与新闻“绝缘”时,田股长来团里采访,我拿着一大爆没有发表的稿子去找他。没想到他是那样热情,对我的稿子一篇篇地进行了讲评,最后还挑出三篇消息当面修改,没几天,就有两篇被《前卫报…  相似文献   

5.
前段时间,本报集中一段时间在《新闻三友顺为一个战士报道员开了一个专栏《话说梁志刚》,在部队尤其是新闻报道队伍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梁志刚是我区基层部队一位战士报道员,他入伍后被火热的军营生活所感染,一边和战士摸爬滚打,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新闻写作,第一年即在本报用稿12篇,以后每年在本报用稿量成直线上升,最多~年达70余篇,成为部队报道骨干队伍中的“明星”、“大腕”。开辟这一专栏,缘于一封读者来信。一天,一位写了将近半年仍没有实现见报“零”的突破的战士报道员给编辑部写来一封信,他在述说自己苦恼的同时…  相似文献   

6.
我从事业余新闻采访13年,专职新闻采访一年来,先后在各级新闻单位发表各类新闻作品千余篇,其中20多篇作品获奖,多次被新闻单位和有关部门评为优秀通讯员。在新闻采访写作中,我有几点体会。 一、充实理论营养,提高写作水平。1986年,我开始向报刊电台投稿。可是,当118篇稿件被编辑老师退了回来时,我真傻眼了,真想停笔不写。但是,编辑老师给我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鼓励信,并指出我写稿失败的原因是理论知识不足。从此,我加强了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的学习。我不仅参加了中央党校本科班学习取得了本科文凭,而且还参加了《…  相似文献   

7.
我早就想写他。一个拿笔能写,拎相机能照,对新闻事业追求的人。他,就是成都军区某特侦大队报道员陈依文。1986年10月,他从山城重庆入伍来到驻汉某部。3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后,他被分到某雷达观察所,当了一名雷达操作员。当时,部队正广泛开展两用人才培训活动,勤奋好学的小陈选择了新闻写作专业。然而,半年过去了,写了80多篇稿件未曾见报。他没有因此灰心,听说驻地农行扬所长曾是部队的老报道员出身,现在仍笔耕不辍,使经常登门请教。杨所长着他肯吃苦、善动脑,不仅给他传授写作方法,帮他修改稿件,而且还把多年积累的学习资料…  相似文献   

8.
通迅员园地     
前不久,有一位新闻干事的两篇“大作”刚一见报,就有很多人去电去函到报社“告状”,披露此报道严重失实.弄得这位新闻干事挨批评,写检讨,叫苦不迭.原来,这两篇“大作”是一位基层报道员写的初名,经他“精雕细刻”后才见报的,对于文中的事实真不真,他全成不知.  相似文献   

9.
在遥远的西部,在塔里木盆地北缘的某分部,政治部主任李英民用一腔热情为报道员撑起了一片绿荫,营造了一个早出人才多出人才的良好环境。1997年,李英民上任该分部政治部主任后,无意间听到了这样一段顺口溜:“采访无车干瞪眼,写稿手指磨出茧,一个电话转半天,急写快发误了点,一年到头空喜欢。”什么意思?他严肃起来。当他通过了解得知,原来分部部队点多线长,高度分散,大多数单位在200公里以外,报道员采访困难。驻地离新闻单位远,一篇稿子在邮寄中快则七八天,慢则十天半月,没等到编辑手中,新闻就变成了旧闻。报道员没…  相似文献   

10.
和一位基层报道员闲谈,问他一年来的成绩如何,他垂头丧气地说:“一年投稿百余篇,都是泥牛入海不回头。唉,看来我根本不适合搞新闻报道。”其实,这大可不必。初学新闻写作的同志,由于还没有掌握新闻写作的规律,加上见报心切,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见什么写什么,很少去考虑新闻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语言的使用以及文章的结构等新闻写作的重要环节。而且初学写作者有一个通病,写稿怕人看,常常是一个人偷偷地写,悄悄  相似文献   

11.
难忘第一篇     
说起我的第一篇稿件,还得从当兵时说起。1997年我入伍参军,1998年开始学写新闻稿。写了近一年,却未见一篇稿件见报。但我不甘心,决心要上一篇。于是我继续坚持写作,并向有关新闻报道员请教学习,不久,我的  相似文献   

12.
武警青海总队五支队近两年被各级新闻单位采用稿件500余篇,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他们主要做法是:勤动腿,多留心,常联系。勤动腿。“新闻是跑出来的。”支队根据这一共识,要求报道员每周下基层采访3天,剩余时间用来读报、整理材料、写稿。实行这一办法大大提高了报道员下基层采访写稿的积极性。今年5月,支队政治处两位报道员主动深入到200多公里外的执勤中队采访,采访中当他们了解到该中队一个班长打骂体罚战士被劳教和火炮中队一战士违章参与经济活动被处分等素材后,便采写了《五支队严惩违纪现象不手软》一文,恨快被《人…  相似文献   

13.
笔者是去年10月担任宜城县郑集镇人民政府专职通讯报道员的一位新兵,在写稿实践中,我悟出一个道理,若想多见报就要长文短写,化整为零。刚从事通讯报道工作时,急于见报的焦虑显而易见。我分析了自己的劣势和优势,决定放弃写难啃的“大块头”,主攻“短镜头”,多写多发一事一报的“消息”稿,收到了预期效果。去年12月29日在余营村采访时,该村民兵连长告诉我:7组村民肖元国既饲养珍稀家禽美国蕃鸭又放养意大利蜜蜂,年  相似文献   

14.
周成智 《军事记者》2005,(12):60-60
新兵下连后,我因字写得好,以前在学校中又有章见报.被分到了政治处当了一名报道员。  相似文献   

15.
许多地市报的记者会有与我同样的体会:采写正面报道,被采访单位爱理不理,记者费力不讨好,多写不如少写;搞新闻舆论监督,易惹人兴师问罪,何况写出来的稿件也难以见报,不如不写。  相似文献   

16.
徐步江,是原南京军区“临汾旅”的新闻干事,一入伍,他就与新闻结了缘,从连队报道员到师新闻干事,一干就是20年。翻翻他的见报剪贴,厚厚的一大本,一千多篇,至少有40多万字。他的胸前,挂过三枚三等功勋章,多次被《解放军  相似文献   

17.
做梦也没想到,我这个不是当秀才的“料”,也能成为陕西日报社的优秀通讯员。回想起,我这些年走过了一条不平常的坎坷之路。 一、突破开头难。我在部队当兵时,一位新闻宣传干事让我替他抄一篇稿件,寄出去没几天,在《人民军队》报上就发表了。看着报,我那个高兴劲,犹如自己写的稿见报一样。于是我也开始学写新闻,可写了一篇又一篇,全都石沉大海。我悔心了,当秀才自己不是那块“料”,干脆撂笔不再写了。退伍我被分配到工厂进了机关,公文写的多了就又萌发起写新闻的念头,投几篇稿件还是没被采用。搞新闻报道对我真的就这么难?1985年,我自费订了一份刚问世的《新闻知识》和其它新闻工具书开始学起来,逐步掌握了一些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1986年底,我们工厂门前的马路,常常被污水淹没,交通事故不断,职工们怨声载道。我写了一篇《尽快修好这条路》,不久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促使问题得以解决。成功的第一篇稿件就被省级电台采用,而且取得了这样好的社会效果,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写新闻难这一关终于被我突破,我暗自感谢无声的老师——《新闻知识》帮了自己大忙。 二、凝尽心血“抠”新闻。迈进写作的门槛后,我常常用耳  相似文献   

18.
在新安县铁门镇,有一位备受干部、群众欢迎的“土记者”,他叫李志华。近3年来,他走村串户采访,为县报和县电视台写稿,已发表新闻稿件260篇。今年34岁的李志华是新安县化肥厂下岗职工,2000年他加入新闻队伍后,被镇党委聘为通讯报道员。他下岗不失志,在种好责任田之余,潜心写新闻。为了写新闻,他刻苦自学新闻写作书籍,积极参加镇、县举办的通讯员培训班,到县报社、电视台虚心向编辑老师请教。为了写新闻,他经常到镇直单位、学校、农村采访,不论是寒冬腊月,还是盛夏酷暑,从不间断,在镇辖区域内,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功夫不负有心人。近年来,李…  相似文献   

19.
朱颂扬 《军事记者》2008,(11):68-68
初识你,是在我任连队报道员的那一年。由于我平时比较喜欢写写画画,又有几篇小稿子在部队的“猎豹之声”广播上被广播,于是我被指定为连队的新闻报道员。然而,由于缺乏新闻理论知识,自己辛苦熬夜写出来的50多篇稿子,全都石沉大海,连一篇火柴盒也没在报纸上出现。我的写作激情一下子降到了冰点,甚至不想当报道员了。  相似文献   

20.
与许多业余报道员聊天,经常听到这样的话:给报刊投稿是白费劲,十有八九不见报。听语气,似乎稿件未刊用是编辑没慧眼识珠。以前,我也为稿子难见报常埋怨编辑。后来,我订阅了《新闻与写作》,从这里我慢慢掌握了一定的新闻基本理论和写作知识、技巧,先后在报上发表了几十篇稿件。为什么有的人稿子难见报?多数文章除了文字欠佳外,主要的是没有提出新问题、太平淡。稿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