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静宁方言中的四字俗语不仅数量庞大,而且使用范围广,频率高,代表了方言区的独特文化,值得我们研究。文章主要从静宁方言四字俗语的结构方式和语言魅力这两个方面入手,对静宁方言四字俗语的语言特色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2.
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静宁方言中的四字俗语不仅数量庞大,而且使用范围广,频率高,代表了方言区的独特文化,值得我们研究。文章主要从静宁方言四字俗语的结构方式和语言魅力这两个方面入手,对静宁方言四字俗语的语言特色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3.
甘肃静宁(城川乡)方言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部,静宁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陇中片。文章描写甘肃静宁(城川)方言音系,主要内容包括:静宁(城川乡)方言的声韵调、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4.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象。这种语法现象在如今的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中有些已经不复存在了,而在开封方言中有些词类活用现象还依然存在,这可以说是开封方言对古代汉语语法的继承。开封方言中的词类活用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为动词,形容词用为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数词用为动词等。  相似文献   

5.
语气词"咧"在孝义方言中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既可以用于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句末,也可以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中,所承载的信息非常丰富。从"咧"的具体用法分析,我们可以对孝义方言中的语气词"咧"有更为详尽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语气词"咧"在汾阳方言中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它既可以用于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句末,也可以用于陈述句和疑问句中,所承载的信息非常丰富。从"咧"的诸多语法特点和语用功能中可以看到,汾阳方言中的"咧"与其他语气词,如"哩、呢"的一些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7.
亲属称谓反映着婚姻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反映着一个地域的传统文化。拟从父系、母系、夫系、妻系四个方面呈现静宁方言的亲属称谓的全貌,并探讨静宁方言亲属称谓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亲属称谓反映着婚姻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反映着一个地域的传统文化。拟从父系、母系、夫系、妻系四个方面呈现静宁方言的亲属称谓的全貌,并探讨静宁方言亲属称谓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衡阳方言在湘语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衡阳方言中的程度副词也是很有特征的。"死"和"好"是衡阳方言中最具特色的程度副词,用法也是灵活多变的。  相似文献   

10.
攀枝花本土方言是指攀枝花市农村县区居民的口头语言。本文介绍攀枝花本土方言被动"着"字句和处置"给"字句。普通话的"被"字句,在攀枝花本土方言中常用成"着"字句,普通话中的处置句在攀枝花本土方言中常用成"给"字句。通过这两种句式可以了解攀枝花本土方言在语法方面的某些特点。  相似文献   

11.
古书注解中使用"读为"有三种不同的格式,其中"A读为B"式专门易字,"A读为某B之B"式具有易字与不易字两种作用,"A读为某A之A"式专用于同字为训,区别意义,后两种情况下,使用"读为"而不需要易字的根本原因是"某某"短语直接起到了注释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运用静态描写的方式,对现代汉语中可作状语的从式形容词的构成和类型、从式形容词状语的语法结构特征及其语义分类和语义指向特征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假借”和“通假”是有关汉字用字现象的常见术语。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以同音字或音近字相替代。然而其替代的性质并不相同。“假借”相对“本字”而言、“通假”相对“正字”而言。它们分别是从文字学和训诂学两个学科的不同视角看问题的结果。从具体实例看,两者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在逻辑关系上部分属不同的层面,不应把它们视为同一现象的具有互补关系的两个侧面。  相似文献   

14.
万宁方言的量词"朋"跟古汉语的"朋"有极大的渊源关系,论文就"朋"在万宁方言中的用法进行介绍,并对它的产生及发展进行分析,又从语音的角度来考证,从而揭示它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纠正了《说文解字》对“相”字本义的错误解释,以“相”字为例简略阐述了“引伸义”和“本义”之间的发展关系。“相”字的本义不是“以目观木”,而是“以木代目”。“相”字是从“盲人的手杖”这个本义,引申出“帮助”“辅佐”和“省视”“察看”两大语义系统,它们的读音都应该统读成xiànɡ。“相”字在作为副词时,念xiānɡ。作为副词的“相”字,大致有四种用法。  相似文献   

16.
在汉字演进的历史中,“口”字是一个活跃的构件,也是构形功能完备的构件,分析“口”字的构形功能对认识汉字构件的构形功能具有典型意义。“口”字的构形功能有五种:一是做象形字的构件;二是做会意字的构件;三是做形声字的形旁;四是做形声字的声旁;五是做形声字的标记。前四种是一般的构形功能,第五种是特殊的构形功能。  相似文献   

17.
张恨水的“四不像”与其通俗文艺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恨水的通俗文艺范式 ,首先体现于“四不像”的文化心态与文艺心理结构 ,即商业心理、自娱心理、社会心理和审美心理四者等量互扯互动的心理运作。其次体现于“四不像”的叙事形态 :似现实主义叙事而不是 ,似后现代主义叙事而不是 ,似鸳蝴、礼拜六叙事而不是 ,似社会经、言情纬的叙事而不是。这种“四不像”的叙事形态乃是典范的通俗文艺的叙事形态。通俗乃人的生命最真实的存在 ,是张恨水自身生命存在的艺术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8.
"合形"是一种汉字修辞方式,前人对它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其构成方式研究不够全面。汉字变化灵活多样,"合形"在"汉字+汉字"的主要构成方式外应当会存在一些变通,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汉字修辞的灵活性和多变性。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概念演变及地缘内涵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明古国。中国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国明的统一与连续的本质特征,是辩证联系和相辅相成的。从历史学的角度看,中国明的这种特征,是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地缘学角度来讲,中国明的这种特征,是与中国之特殊的地缘要素、地缘结构以及中国与世界之地缘关系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20.
“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重要且普遍流行的概念.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中具有“忍”的特质.对中国人而言,“忍”的心理与行为不仅体现在理论上之“应然”且亦是一套“实然”的社会心理现象.“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浸淫、积淀的结果,有其特别的心理内涵与心理机制.作者试图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忍”的心理和行为作一中国文化上的溯源和现代心理学意义上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