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张国栋 《青年记者》2010,(18):59-60
今年,大众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傅绍万同志提出"以人为本做新闻"的办报理念。最近,傅绍万同志在业务例会上指出:"大众报业集团的媒体,绝不能做让老百姓反感的事。首先,我们要站在大众立场上,做利益集团的质疑者,而不是做他们的拉拉队。其次,媒体要顺民意,而不是拒民意。报道必须客观,要反映人民大众的愿望和心声。第三,立场观点、思想感情问题是根本问题。正确的立场和感情是‘以人为本’的基础,是抓住读者和增强媒体竞争力的根本。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集团会利用媒体,我们的媒体和记者编辑,要清醒地抵制住这种诱惑。"最近,《青年记者》、大众报业集团新闻研究所举办了"以人为本做新闻——我们离读者有多远"专题研讨会。来自大众报业集团各媒体采编一线的8位编辑记者,结合自身实践作了主题发言。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编辑魏武,大众报业集团编委会秘书长徐守礼出席了研讨会,并进行了点评。本期摘要刊发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2.
《青年记者》2012,(31):45
8月24日下午,第三届大众青年新闻创新奖颁奖暨座谈会在山东新闻大厦举行。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编辑郝克远与大众日报各部门主任共同为获奖者颁发了证书和奖金,并与获奖者座谈。获得一、二等奖的记者编辑结合自己的获奖作品谈了心得体会。本期摘要刊发座谈会相关内容,供读者参考。大众青年新闻创新奖设立于2010年,旨在奖励大众日报年轻记者、编辑、评论员(五年内新招聘者)在上年度的优秀新闻创新、创意,以激励他们积极投身于新闻  相似文献   

3.
张刚同志,还有张刚工作室的同仁们的事迹,我了解得较多一点.我把感受归纳为如下几点: 第一,中央前不久提出"走转改",作为对新闻工作的要求.事实上,大众报业集团、张刚工作室都是走在前面的."张刚大篷车"已经100期了,确实已经成为全国学习的楷模.我上网查了一下,发现两个张刚最有名,一个就是我们大众报业集团的张刚,而且报道他的大多是中央级媒体.他确实已经成为我们山东新闻界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4.
《新闻导刊》2009,(5):28-31
周立新闻作品研讨会于2009年8月12日召开。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新闻管理委员会领导、集团各媒体负责人、重庆市委宣传部新闻阅评组成员及部分编辑记者出席了研讨会。以下是会议发言摘编——  相似文献   

5.
支英珉:《青年记者》主办的房地产新闻沙龙,给我们新闻界和房地产经营界搭起了一个交流和对话的平台,今天参加沙龙的都是来自各媒体的精英和房地产界的腕级人物,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各抒高见。下面先请大众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傅绍万先生发言。傅绍万(大众报业集团副总编辑):今天谈论的题目主要是构筑住宅的人文环境,这个题目很有意义。住宅总是处在  相似文献   

6.
谢忻 《青年记者》2017,(23):61-62
媒体的公信力基于受众对媒体的综合认知,影响公信力高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新闻内容是影响媒体公信力的核心.编辑记者要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家国情怀,“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的新闻理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此基础上,编辑记者对新闻品质不懈追求,才能够做出优质的内容,从而保障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7.
张刚同志是齐鲁新闻界的一个品牌,是一个老典型,从2000年以来就坚持深入社区,赢得百姓的信任和赞誉。早在2002年,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大众报业集团就召开过张刚现象研讨会。张刚同志后来在贯彻三贴近、  相似文献   

8.
《青年记者》2007,(21):F0003-F0003
11月8日是新中国第八个记者节,11月1日下午,《青年记者》编辑部、大众报业集团新闻研究所邀请集团所属媒体的青年记者代表欢聚一堂,围绕"记者的能力与责任"的主题,畅谈一年来作风建设,能力建设的收获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1月24日(腊月二十九),温家宝总理第七次来到北川,与灾区人民一起过年。在北川吉娜羌寨,温家宝总理接见了山东援川志愿者代表,并通过大众报业集团新闻志愿服务队向“山东人民问好,拜年”。在这次特殊的采访中,温总理还对山东人民支援灾区建设给予了高度肯定。他通过大众报业集团新闻志愿服务队捎话:“谢谢山东人民对灾区的支持!”这也是温家宝总理灾区一行接受的唯一一次记者采访。作为新闻工作者,面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又该如何冷静、忠实地履行记者的责任呢?看似简短的对话,其背后又有记者怎样的心路历程?且听亲历者—大众报业集团新闻服务队队长、齐鲁晚报·生活日报副总编辑朱德泉讲述新闻背后的新闻。  相似文献   

10.
新闻观察     
《青年记者》2013,(4):44
当前,时评已经成为舆论监督的急先锋,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不足和风险。请看聊城晚报副总编辑刘磊的《新闻时评成为舆论监督利器的冷思考》。齐鲁晚报·生活日报一直非常重视业务建设,最近编辑出版了《辨字析词》一书,内容实用,值得传媒人细读。请看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编辑郝克远,山东省新闻出版局干部、全国校对专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吴永亮分别为该书撰写的序与后记。当下,"公民记者"兴起,职业记者如何体现自己的专业优势?请看生活日报记者李培乐的《突围"公民记者"时代》。  相似文献   

11.
观点摘编     
媒体要强化引导社会新闻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周斌目前在2008年第11期《新闻战线》上刊文认为,要在社会新闻报道中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以坚持有效性为目标,不断增强舆论引导能力。首先,新时期的社会矛盾趋于复杂突出,只有深入研究社会问题,准确把握社会的主要矛盾及转化关系,报道社会新闻时增强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才能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处理社会  相似文献   

12.
十一运会的宣传工作十分圆满,各方面给予高度评价.大众报业集团作为省报集团,承办的官网会刊以及所属媒体,以强烈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新闻追求,有效引领舆论,唱响主旋律,所作出的积极努力和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张刚同志是齐鲁新闻界的一个品牌,是一个老典型,从2000年以来就坚持深入社区,赢得百姓的信任和赞誉。早在2002年,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大众报业集团就召开过“张刚现象”研讨会。  相似文献   

14.
邓瑜 《新闻战线》2012,(1):55-58
张刚,齐鲁新闻界"老典型",200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社区新闻报道。2003年当选为济南市人大代表,2007年被评为全省优秀新闻工作者和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主持《张刚在您身边》、《张刚帮您办》、《张刚大篷车》等栏目,深受社区居民爱戴。借用大众日报副总编辑郝克远的话说,就是诚而不憨、聪而不奸、勤而不偏、求而不贪,注重知行合一,从来不计较,力戒功利浮躁。认识张刚是在"张刚大篷车"百期座谈会上,领导的表扬、专家的肯定,都抵不过参会市民拥着他索取签名那一幕来得印象深刻。在济南,他是百姓心中的"明星";在社区,他是走街串户的家人。在写稿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记者才是好记者,或者我们媒体人的责任在哪里?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还是俯下身来关注民众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是掘地三尺挖新闻、酣畅淋漓担道义,还是更乐意以"建设者"的姿态促成一桩桩小事儿"落地"?这似乎是一个没有定论的命题。与张刚谈过后,我反倒倾向于后者。他是一名媒体人,更是一种"桥梁"。我觉得在"一挥而就"之后,我们要做的还很多……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新闻媒体的注意力转向了经济效益,而对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却有所忽略.就媒体的内部分工来看,每个记者的一线采写作用自然不可小看,但是就整个新闻媒体运作方向来看,新闻编辑的社会责任意识则显得更加重大.新闻选题要符合新闻价值的共性规律,组稿编排要注意社会舆论导向,评论时事要做到科学严谨等,都是新闻编辑工作应该具有社会责任表现.  相似文献   

16.
今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体现了中央强力推进媒体融合的决心。11月27日,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发起主办,大众报业集团承办的“加快媒体转型推动融合发展”--首届中国报业集团高层座谈会在济南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探讨当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趋势,交流报业集团发展经验,提振媒体从业者办报信心,推动我国传媒业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探索打造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的路径和措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有关负责人,全国21家主流报业集团和3家行业媒体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本刊对与会同志的发言进行了整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传媒》2006,(4):F0003-F0003
“扳倒井杯”第六届记者论坛,2006年4月上旬在山东济南举行。本届论坛由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学会主办。《青年记者》杂志承办,山东扳倒井股份有限公司合办,大众报业集团的属媒体(大众日报、农村大众报、齐鲁晚报、鲁中晨报、半岛都市报、生活日报、经济导报、城市信报等)协办。大众网、人民网传媒频道提供网络支持。  相似文献   

18.
吴笑梅 《新闻世界》2013,(10):70-71
新闻编辑只有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把好舆论导向关,提高引导舆论能力。加强新闻编辑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提高理论和业务素质,是实现媒体的社会责任基本保证,是媒体提高公信力和扩大影响力的基础和前提,是媒体发展新形势对编辑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赵金  张刚 《青年记者》2012,(16):32-34
主持人的话:张刚是我的同事,我们还曾做过几年邻居.在报社那栋最老的宿舍楼下,经常看到他骑着一辆自行车匆匆来匆匆去,有时逗弄一下刚刚会跑的儿子. 那时,"胡同记者"张刚就已经是齐鲁晚报甚至是大众报业集团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了.如今,七八年过去了,我不断地听到关于张刚的好消息,"张刚工作室"成立了,"张刚大篷车"开张了,张刚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了,张刚当选中共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了.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的张刚,每一步走得都是那么踏实、执着.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1月17~12月6日,我受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委派,参加新闻出版总署组织的中国报业管理人员高级研修班,赴澳大利亚学习、参观、考察.其间,在设于悉尼科技大学的澳大利亚独立记者中心安排下,进行了为期十余天的课堂学习,与澳大利亚记者工会、太平洋报刊业协会,悉尼科技大学的专家学者及部分报刊杜、通讯社的资深编辑记者进行了互动式的深入交流,又先后参观了澳洲两大报业集团--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和费尔费斯报业集团下属的几家报社及澳国营电视台ABC.此行收获多多,归途中略有思考,撮要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