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物理课本上的查理定律演示实验做起来较麻烦,也很难得到理想的实验效果。这个实验存在的主要缺陷是: 1.容器中冰水混合液体的温度与封闭气体温度有差异,热交换在较短时间内难以达到平衡,液体温度一般高于(或低于)气体温度2~3℃。插入冰水混合液体中的温度计所示温度不是烧瓶内气体的温度。  相似文献   

2.
程萍  龙淇 《化学教学》2000,(4):14-15
为了丰富学生活动的内容 ,拓展学生的思路 ,本文设计了一个系列实验 .这一实验的思路是利用反应中气体产生的压力和虹吸作用原理 ,使若干化学实验依次发生 ,整个过程只须控制第一个反应 ,就好象多米诺骨牌游戏一样 ,因此被称为“化学多米诺实验” .一、实验原理 图 1图 2本实验的原理包括两部分 ,其一是利用反应生成的气体的压力使液体从一容器流向另一容器 ,以及利用虹吸现象使液体定向流动 .如图1所示 ,A瓶产生的气体进入密闭的具支试管B ,将其中的液体经过a管压入C瓶 ,与C瓶中的液体混合而发生化学反应 .当B中的液面低于a管左下…  相似文献   

3.
喷泉形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了液体的压强差。在一个针筒里吸满了水,用力推动活塞,这时针筒内水受到的压强大于针尖外面的大气压,水柱就从针尖喷出,如果针筒垂直向上,就是一个喷泉的雏形。要形成压强差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减小容器内部的压强,二是增大容器外部的压强。我们可以通过减少容器内部气体的量,或者降低容器内气体的温度来降低容器内部气体的压强。可以在液体表面加压来增加容器外部液体的压强。化学上的喷泉实验是融合了物理、化学知识,利用化学方法使容器内外产生压强差。例析(2004年兰州初中化学竞赛试题)现代化城市中有各类喷泉…  相似文献   

4.
“液体压强”是初二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而学生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总认为在任何情况下,液体压强都与盛装容器的形状、底部面积以及液体所受重力有关。因此,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和正确理解是“液体压强计算”一节的难点。我是这样来安排教学的:一、做好实验,总结...  相似文献   

5.
上当题析(19)     
例1、图1中abcd是一绝热容器,原来左边盛有理想气体,右边为真空。现将隔板A突然抽走,最后气体充满整个容器,则气体的温度将如何变化?为什么? “上当”途径:气体的温度将下降。因为将隔板A突然抽走后,气体绝热膨胀,体积增大,对外做功,不能吸热,内能一定减小,故温度将下降。“上当”分析:由于热容器的右为真空,将隔板突然抽走后,气体向真空膨胀过程中不受阻碍(即不受外界阻力),气体对外  相似文献   

6.
1引入(1)演示实验:展示如图1所示T型管(仪器自制)。A端接水源,C端去水槽,D管插入装有色液体的容器E中。实验开始前设问:水从A端流入,流到D管上端B处时会怎么流?让学生讨论后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水不仅不会从D管流出,反而把容器E中的水吸上去,从C管一起流出。  相似文献   

7.
测量温度的最早仪器是伽利略大约在1592年发明的气体测温器。它的构造是:把一个带有一根长窄颈的大玻璃球状物颠倒过来,插在一个装有着色的水或者其它液体的碗里。使一些空气从球状物中排出,从而使液体在颈里上升一小段距离。温度变化时,球状玻璃容器中的空气就膨胀或收缩,长窄颈中液体的高度就随之下降或上升。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加唤起学生表象和激发学生理解高压输电的理论 ,远距离输电这一实验可用现有基本器材来完成 ,经试验效果很好 ,具体方法如下。a.器材准备。1学生电源 3台 (1台作低压电源 ;1台作升压变压器 ;另 1台为降压变压器 ) ;2 .2 V电珠 2只 ,电键 2只 ,电压表 1只。2自制有电阻丝的气体温度计 :仿制《焦耳定律》一节中烧瓶 (笔者用的是广口瓶 )一支 ,只是瓶中的液体较少 ,液面高为 15 m m左右即可 ,但玻管下端要插到瓶底且能让液体自由流动 ,液体可用酒精 ,加几滴红墨水增加可见度。给此装置电阻丝通电温度稍有提高 ,瓶内气体膨胀而压强增大 ,…  相似文献   

9.
初中物理演示实验中,利用液柱的移动(平移或升降)来显示说明问题的情况很多。例如气体、液体的热膨胀;颜色对辐射热的吸收本领;焦耳定律等。但附图一(1),(2)所示(课本上都是这样装置的)装置,在实际组装或实验时,却很不理想,主要是在封闭容器口胶塞下压时造成气体或液体被排挤(压强变大),  相似文献   

10.
<正>1.两种压强产生的原因。(1)气体压强产生的原因:一般密闭容器中的气体密度很小,由于气体自身重力产生的压强极小,可以忽略不计,故气体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对器壁的碰撞产生的,大小由气体的密度和温度决定,与地球的引力无关,气体对上下、左右器壁的压强都是大小相等的。测量气体压强用压强计,如金属压强计(测大的压强用)和液体压强计(测小的压强用)。(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大气压强是由于空气受到重力作用紧紧包围地球而对浸在  相似文献   

11.
恰当运用定性判断来代替定量计算能使问题简捷 ,但某些时候仅靠定性判断 ,不经过严密的定量计算与推理则会得出不确切甚至错误的结论。现举例如下 ,供参考。例 1 .(MCE98-2 3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 3L气体R和 5L气体Q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气 ) +5Q(气 ) 4X(气 ) +nY(气 )反应完全后 ,容器温度不变 ,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 87.5 % ,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A) 2   (B) 3   (C) 4   (D) 5定性分析 :根据气态方程 ,温度、体积一定时 ,压强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此反应达平衡后混合气体的压强减小 ,说明…  相似文献   

12.
喷泉演示器     
操作方法: 先在锥形瓶中装入1/2—1/3瓶滴有酚酞的水,<做氯化氢实验时则装入石蕊溶液>,再用干燥的圆底烧瓶收集一瓶氨气<或氯化氢气体>,将带尖嘴玻管的胶塞塞紧后,倒立于锥形瓶上,按上图装置好,用嘴向弯曲玻管中吹气,将少量的液体从锥形瓶压入圆底烧瓶,使烧瓶里的气体很快溶于水中,由于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于是锥形瓶里的液体很快顺着尖嘴玻管喷入圆底烧瓶,形成喷泉。  相似文献   

13.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是一个探究性比较强的实验,尽管实验装置多种多样,但原理大体相同。即,用足量的某种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导致容器中的气体压强减小,液体被外界大气压压入容器中,然后根据容器中液面上升的高度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两道测定氧气含量的探究性中考试题。例1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如图1):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甲生观察到的现象是:①;②。…  相似文献   

14.
倒吸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一种实验现象,其原理是密闭系统内由于气压差引起液体的倒流,其装置主要有利用倒吸原理进行某些化学实验和防倒吸两大类型。下面笔者就中学化学涉及倒吸现象的实验进行剖析,使学生对倒吸现象有深入全面的理解。一、利用倒吸原理进行的化学实验1.喷泉实验。喷泉实验主要是利用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快速完全溶解在液体里,使容器和外界形成一定的气压差(负压)产生的液体倒吸现象。  相似文献   

15.
乙醇与浓硫酸制乙烯的体积比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化学(试用)课本下册第152页介绍了实验室制乙烯时乙醇和浓硫酸的体积比是1:3。我们用这个比例做了多次实验。制出来的气体只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却点不燃,且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在反复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仔细观察了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当混和液温度上升到150℃时液体颜色开始变黄并逐渐变为褐色,并慢慢加深,开始有少量气体逸出时,液体颜色很快就变黑了。当温度到170℃时,混和液全部变黑,有较多的气体逸出,通入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很快褪色,这时有大量气体产生,点燃时,只能  相似文献   

16.
高一物理第300页所印盖·吕萨克定律实验装置图,从道理上讲是可以的,我曾按教材所述装置进行过多次实验,结果误差都很大,分析其失败原因,可能有两个:第一、0℃时气体的体积的数值V_0很难测准;第二、用作气体容器的烧瓶,其颈部及以外的玻璃管未能浸没水中,致使容器中部分气体的温度各异。且只要烧杯中水温不等于室温,则由于吸热、散热关系,容器中各部分气体的温度永远不会相同,必将严重干扰实验。改用高一物理第362页的验证气态方程的实验装置,来验证盖·吕萨克定律效果较好。(若无气态方程实验装置,也可用沈阳  相似文献   

17.
图4“倒吸”是由于密闭装置中内部压强小于外界压强,引起液体倒流入“反应装置”中去的一种实验现象。在化学实验中,有气体(或蒸气)产生或参加反应的实验装置一般都是密闭装置,因此,防止液体倒吸是中学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也是高考中常考的实验考点。那么,哪些实验会引起“倒吸”,如何防止“倒吸”?化学实验又如何合理利用“倒吸”呢?a.要防止引起“倒吸”的化学实验。会引起“倒吸”的化学实验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把气体导入到极易溶解的液体中的实验。由于气体的溶解,使气体发生装置及导气管中的压强小于外界压强,从而引起液体的倒吸。在实…  相似文献   

18.
原实验装置存在以下不足 (参照图 1- (a)):①旧式液体内部压强实验器 (以下简称内压器 )难以固定或固定后不稳定,学生操作不方便,读数误差大;②测深度用的刻度尺也不好固定,它在容器外面,与被测深度相隔较远,读数误差大,且测量很不方便;③改变薄膜朝向时,乳胶管容易弯折而引起“ U”形管中液面示数变化,学生易得出“液体同一深度向各方向的压强不相等”的错误结论。   由于存在上述问题,易造成学生顾此失彼,手忙脚乱,实验时间较长,多数学生得出的数据误差较大,无法得出正确结论。为此,笔者进行了如下改进。   a.本人…  相似文献   

19.
在科学课上,经常要用温度计来测量水或其他液体的温度,而且需要用手提着。由于测量时温度计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时间一长学生手腕会很累,禁不住发生抖动,  相似文献   

20.
医用注射器能经受一般化学试剂的腐蚀,其针筒可视作一个相对封闭的反应容器,可通过容器口抽入气体或液体反应物,并可用于收集、贮存和运送气体或液体。密封后,推动活塞能给气体体系加压,也可在针管处点燃气体,适用于常温下发生的化学实验。巧妙运用注射器的这些特点能简化实验操作,更为持久且反复地观察实验现象,有效消除气体污染,减少实验教学时间,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增强化学实验教学效果。下面笔者针对2012年沪教版化学新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