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操作学习法     
小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一般要经过由直觉动作思维到表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这样几个阶段。操作学习法正是遵循儿童的这一认知规律所采取的学习方法。它通过学生运用学具亲自动手实践,对事物产生强烈的感知,建立起鲜明、清晰的表象,进而抽象概括到理性认识。它有助于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直观性之间的矛盾,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因此,教师应结合数学内容帮助学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习得,特别是抽象数学概念的建构,总是按照“动作认知——图形认知——符号认知”循序渐进地发展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介于具体的操作经验与抽象的数学经验之间的“图形认知”的桥梁作用,沟通具体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按“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顺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提升,有效地将具体的操作经验内化为抽象的数学经验.  相似文献   

3.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幼儿的思维特点却是具体的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概括的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必须借助教具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生动地呈现在幼儿面前,使他们容易理解和掌握。皮亚杰曾说过:“数学开始于对于物体的动作。”意即儿童学习数学最初是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物体来完成的。正是通过经常动手操作材料,幼儿才积累了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4.
钟爱明 《小学校长》2006,(2):35-36,30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让小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策略之一,这样做既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可以吸引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又能使他们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现象,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概念和知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相似文献   

5.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往往是从动手操作开始的.由于操作活动更能引起和促进学生把外显的动作过程和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思维的动作”和“动作的思维”,使学生成为探索知识和发现知识规律的主人.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具,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学具操作中发挥潜力,从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6.
<正>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都想看一看、动一动、量一量。儿童的认知水平正是由直观的思维过渡到抽象的逻辑思维的过程,儿童会依靠动作和和想象进行操作,从而学生的动手操作这一活动在课堂上会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并且这在数学思维方式上是重要的方式之一,对理解和掌握知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用"动手操作"来启迪学生的思维,使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尤其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在学习中,他们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动作思维与形象思维是支撑他们学习的主要形式。《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在低年级数学课教学中,适当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思维是以动手操作开始的,切断动手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特别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游戏入手,在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中,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在动手操作学具的过程中强化兴趣,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数学,在学习数学中认识世界,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一、通过动手操作,激发…  相似文献   

9.
思维是人的智力活动的最高形式。一般地说,思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叫形象思维,一种叫逻辑思维。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而数学这门学科的基本特点是它的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遵循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动手操作,诱发思维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这就是说,思维必须以丰富的感知材料为基础。小学生思维往往和具体形象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动手操作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变化,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然而这些动手操作中却出现不少无效、低效的操作现象,课堂上出现了“操作”的错位。  相似文献   

11.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 ,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 ,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在《小学数学教法研究》第三讲“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中 ,提出了“直观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这两条原则都强调了学生操作实践的重要性。我们知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应当有计划地让学生进行观察、操作、实验 ,在多处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并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 ,形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才符合教学心理从动作、感知到表象再到抽象符号的认识规律。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积累了感性经验 ,就便于正确地抽象出数学概念的本质特…  相似文献   

12.
张绵 《山东教育》2002,(10):50-50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6岁至12岁的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对新奇的具体事物感兴趣,善于记忆具体的事实而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他还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关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又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教师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动手操作活动正是学习数学的这样一座桥梁。一、加强操作,有助于学生全面观察全面细致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操作学具,不仅符合儿童从直观的动作思维到具体的形象思维,最后到抽象的逻辑思维的思维特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但是,在有学具操作的教学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失控现象,其主要表现有: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6岁-12岁的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对新鲜的具体事物感兴趣,善于记忆具体的事实,而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动手操作活动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架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一座“桥梁”,是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操作学具既可以开发利用右脑,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又能让学生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的内化,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学习技能的提高,从而达到智慧的生长和创造力的凸现。瑞士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说的“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问题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作法。  相似文献   

16.
俞培 《教师》2008,(20):89-90
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操作学具既可以开发利用右脑,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又能让学生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的内化,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学习技能的提高,从而实现智慧的生长和创造力的凸现。瑞士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说的“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17.
宋明珠 《小学生》2022,(11):28-30
“动手操作”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以“试一试”“做一做”“说一说”等具体形式,开展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活动。本文以小学数学具体教学为例,从兴趣导入、情境创设、师生互动、加强引导四个方面,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增强数学认知、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数学思维、促进数学应用。  相似文献   

18.
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操作学具既可以开发利用右脑,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又能让学生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的内化,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学习技能的提高,从而达到智慧的生长和创造力的凸现。瑞士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问题谈一点笔者自己的认识和作法。  相似文献   

19.
陈莹 《湖北教育》2000,(9):38-38
心理学家认为:人最初阶段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思维离不开形象和动作。现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编排了“摆一摆”、“折一折”、“量一量”、“剪一剪”等多种操作活动,突出了“动手操作”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动手,把抽象的知识物化为视觉的对象,内化为学习的智能。  相似文献   

20.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思维是以动手操作开始的,切断动手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特别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数学教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游戏人手,在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中,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在动手操作学具的过程中强化兴趣,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数学,在学习数学中认识世界,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