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解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3单元第1节第一课时《图形的旋转》。2.教学内容特点:《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符合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本节的主要内容是旋转的概念和性质,通过本节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旋转的概念,理解对应点到旋转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章第1节第一课时.内容分析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本节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初步了  相似文献   

3.
<正>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心对称图形(一)》第一节《图形的旋转》.本章是在学生学过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全等、轴对称图形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是对平面图形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图形的旋转是继图形的平移与翻折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变换,也是研究中心对称的基本方法.八年级的学生喜欢通过自己观察、动手操作来发现新知,他们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平移、轴对称,初步了解了研究图形变换的基本  相似文献   

4.
<正>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轴对称图形第1课时.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轴对称图形》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这部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在小学已有初步的渗透,初中阶段,它既是前面全等三角形概念的拓展与延伸,又是图形全等的具体应用,是与平移、旋转等相关联的又一种图形变换方式,也是今后研究等腰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等图形性质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这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26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现实生活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能正确判断简单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  相似文献   

6.
<正>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旋转》的第一课时,它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全等变换,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旋转的学习,学生将更加系统的认识图形变换,同时其也是后继学习圆的重要基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具体事例认识旋转,了解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通过数学基本图形的联系理解旋转变换及旋转的三要素;3、探索并掌握旋转的基本性质,并根据性质绘制旋转后的几何图形.  相似文献   

7.
1基本情况1.1教材内容分析圆周角(1)是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对称图形——圆”第4节“圆周角”第1课时的内容,在本章的前3节学生学习了圆的有关概念,圆的对称性和确定圆的条件等知识,本节课学习圆周角的概念与性质.圆周角是本章的核心概念,是学习圆内接四边形,探究圆幂定理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联系圆与三角形、四边形及相似形知识的纽带.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6~67页《旋转变换》。【课前慎思】"旋转"作为生活中一种常见的数学现象,只有在运动时,学生才能较好地掌握它的特征和规律。教材受到文本的局限,只能提供静止的图片,并不能准确而形象地呈现旋转变换的共同特征,如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等,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普遍感到存在一定的难度。如何借助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积累丰富表象,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与应用"旋转"知识是本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本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4页~26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体验、感悟、认识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进而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2.在观察比较、操作体验、归纳概括、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活动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感受成功。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湖南教育出版社八年级数学上册3.1旋转教学目标:1、学生观察具体实例认识旋转,探索旋转的性质.2、让学生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一、背景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一章第五节为《机械效率》,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省示范初三实验班学生.考虑到教学内容及授课对象的特征,笔者设计并实施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现将其展示如下:二、教学过程1.课题引入师:生活中处处能听到"效率"一词,父母工作时要讲究效率,早点下班给大家烧饭、做菜;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讲究学习效率,如果班上某位同学在校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本课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21世纪实验课本《数学》(北京景山学校编著)第五册“空间与图形”中“平移和旋转”一节。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陌生,而作为新课程中新的教学内容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教材从生活实例入手,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和发现旋转和平移的运动规律,并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方法。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实例,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两种变换。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4月18日,我在苏州市吴江区实验中学参加了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课堂教学考核,开设了初二数学《9.1图形的旋转》(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认识平面图形关于旋转中心的旋转,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2.经历对生活中旋转图形的观察、分析的过程,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3.能画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在观察、判断、操作的活动中,经历认识简单图形旋转的过程. 2.了解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节。【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生活中有了一些简单图形旋转得到的精美图案的生活经验,也学习了轴对称、平移这两种图形的基本变换,对旋转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具有一定图形变换思想,这些知识、经验、能力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供了前提条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成复杂  相似文献   

16.
惯性是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知识点),是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又与实践知识紧密相联。明确惯性概念,理解惯性现象,既是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乃至整个力学的基础,又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定位 (一)教材分析 《平移》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学习这部分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平移和旋转分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有两个教学内容:(1)平移的概念;(2)平移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正>【教材分析】《平移和旋转》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1~42页的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知识。通过探究,让学生发现和体会: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只需观察该图形上任意一点或一条线的平移过程。【教学内容】课本第41~42页《平移和旋转》。【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确定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距离,并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P53~54。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成复杂图形的过程。2.会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图形的旋转过程,理解图形旋转的三要素。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第一单元《多姿多彩的图形》第一节《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第二课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