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有才  殷光远 《武当》2011,(8):19-20
一、做到"神聚、心静、意专、体松"。传统太极拳都十分重视这种意的锻炼,仅仅是锻炼方法方式彼此有所不同而已。太极拳要求意识集中,要做到以下两点:1、在练拳之前做好准备活动,要有"动中求静"的思想准备,然后通过预备式站立片刻,调匀呼吸,集中精神,达到心平气和,神凝意专。2、练拳时要特别注意"先在心,后在身",用意支配动作,精神要提得起,头要向上顶起,两眼以平视前方为原则。同时做到"眼随手转,手  相似文献   

2.
姚菊卿 《武当》2013,(6):22-22
习练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太极含阴阳动静之机,包含了天地万物变化、发展与对立统一,故日"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在人体结构中,既有主次之分,又有相互联系,腰与四肢就是如此。太极拳尤为重视腰劲。拳论云:"腰为主宰"、"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等等。一、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绍义 《武当》2012,(1):18
内家拳有"形意拳、八卦腿、太极腰"之说。此说高度概括了内家三门各自的武术精华。可是习练太极者并非都会用腰,关键在于每个人练功是否得法。练太极拳如何用腰,对初学太极拳的人来说,颇有难度,需要明师言传身教,待把动作练熟后,仔细地琢磨体悟。现从杨式太极拳中选取几式为例,谈一谈本人练拳用腰的方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我初次接触太极拳是1962年,但系统学太极是1995年离休后开始的,目的在于健身。通过多年的学习锻炼,对太极拳的基本修养逐步加深了理解,也找到了一些实践的路子,取得了一些效果。通过学习和实践我理解太极拳的基本修养就是“静,松,整,活”四个字,这不但包含中国传统的哲理,和医学的健身原理也是完全相通的。  相似文献   

5.
胡明华 《武当》2013,(7):14-15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据专家考证,距今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先贤曾说过,"打拳打个理","学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一、太极拳具有哲理性太极拳的拳理源于《老子》和《易经》。因此,广大太极拳爱好者便把太极拳与中国古典哲学联系在一起,认定太极拳是哲学拳。太极拳与哲学的关系源远流长。可以说,没有中国的古典哲学,也不会有当今  相似文献   

6.
李正 《武当》2012,(5):20
太极图的阴阳相生、阴阳转化原理,是太极拳习练的主导思想,蕴藏于太极拳各式之中,习练者务必加以重视。下面以揽雀尾为例作以解析。从揽雀尾的左拥式开始,收右手右脚,然后抱球,右脚向前迈一步,右手手背向前,左手手心向前,跟在右肘内侧。重心前移,两手由左下向前向右上做弧形搠的同时向右转腰,呈弓步。接着,两掌到尽头时同时翻掌,身体后坐,腰向左转带动大小臂及两掌,由右上向左下依  相似文献   

7.
顾新法 《武当》2013,(6):19-21
阎芳的"凌空劲"惊动朝野,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对其进行了抨击,可见国人对太极拳的重视与关心。太极拳到底有没有"凌空劲"?回答是肯定的。一、现实存在"凌空劲"它不像武侠小说所描述的那样神乎其神,也不同于影视剧的表演。凌空劲确实是太极拳的上乘功  相似文献   

8.
张连国 《精武》2007,(6):30-30
1.太极拳作为一种精神和身体修炼的艺术,是“全凭心意用功夫”得来的,而不需要靠津津乐道于“嫡传”、“家传”和“第几代传人”。太极  相似文献   

9.
李国强  马俊胜 《武当》2013,(8):24-24
作为我国国粹的太极拳,其主要功能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太极拳舒缓柔和,轻松自然,是年老体弱或有慢性病的人们用以强体健身、康复延寿的有效手段。太极拳自始至终以意念贯穿,以慢生柔,以匀求活,柔极生刚,刚柔相济。太极拳运动不温不火,轻摇之,以松其肩;柔顺之,以活其身;徐行之,以稳其步。动如抽茧剥丝,藕断丝连,行似流水,轻若行云。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适度合宜。因而是保健卫生、延年益寿较好的选择。2、太极拳能醒脑清神,调节神经,特别适合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修炼。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使人的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易患各种疾病。太极拳温  相似文献   

10.
孙建国 《武当》2011,(4):14
太极拳推手是检验太极拳套路及身法正确与否的一个重要过程,是双方知己功夫和知彼功夫的一种习练手段。通过一段时间或几年的太极拳套路的演练后,一定要通过太极推手的方法来验证是否合乎太极拳内外三合之要领。  相似文献   

11.
一、夕阳红石磊,陈式太极拳陈鑫拳架著名传人,中国武术七段,现居开封某休干所。他虽然已是八十五岁高龄,满头白发,但精神矍铄,容光焕发;嗓音洪亮,  相似文献   

12.
吕士英 《武当》2012,(2):19-20
太极拳之理内涵深邃,博大精深,毕其一生,难学一二。20年来,我专练太极拳(含多种器械),对拳理拳法稍有涉足,深感受益匪浅。现以自己的长期实践就太极拳的"圆"、"正"、"松"三个方面,谈些肤浅看法,愿与武林朋友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佟德 《武当》2013,(7):22-23
所谓"盲练",就是太极拳爱好者在掌握了套路之后,闭上双眼或以物蒙住双眼,形同在黑暗中进行套路习练。"盲练"具有下列几个方面的好处。"盲练"可以更好的练"意"太极拳是内功拳的一种,也可以说她是"意拳"。而内功拳首在练意。从古到今,所有的太极拳理论无不强调"以意领先",无不强调"用意"的重要。太极拳  相似文献   

14.
陈雄 《武当》2012,(5):17-19
第二是松展。在大脑入静,意念导引下,要有序地使全身各个脏器、肌肉、韧带、关节,处处松开、松展、拉长。拳论中讲的"皮毛要攻,骨节要松"、"对拉拔长"、"逢上必下"、"前去之中必有后撑"等等要领,都是这种对称张开,节节贯穿的要求。腰胯以上松开往上领拔,腰胯以下松开往下沉坠,上领采天之气,下沉接地之力,这就是松展的重要体现之一(若练低架拳求松展长功,宜注重这个要领,否则容易造成下肢僵  相似文献   

15.
银娟 《武当》2013,(4):46-47
沈氏太极拳是由三丰祖师始创并原始秘传的古传功法,为武当太极拳的一支奇葩,曾在较早的一段时日内,都只是在家族内部秘传,外间知晓者稀少。沈氏太极拳蕴含独特的太极原理和内功心法及实战技巧,动作古朴自然,独一无二。它把拳路分为春夏秋冬四段,对应春发夏长、秋收冬藏的季节特点,配合特殊的训练方法,以炼内功内气、培补先天元气为主,分阶段习练,逐步达到养身养心养生之功效。2002年,沈氏太极拳当代掌门沈智先生被邀请  相似文献   

16.
孙国玺 《武当》2011,(8):23
松,是练习太极拳的一种最基本的要领。沉劲是太极拳运用劲力的最基本法则。在行拳过程中,如果不能放松,身体就会僵硬。身体僵硬,就会运转不尹;身体僵硬,在进攻时,就做不到快捷迅猛;身体僵硬,在防守时,就会顾此失彼。所以,太极拳各门派都特别强调和注重放松二字。无论各派太极,不管其拳法如何刚猛,没有不注重放松的。不能放松的拳脚功夫,在运用时动作就会僵滞,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教学实践并运用运动解剖学和运动力学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剖析了太极拳动作要领“沉肩坠肘”的理论涵义,研究和实践表明“沉肩坠肘”动作要领可理解为,练习时肩部关节放松、下沉,胸背撑开,并有意识地使两肩胛骨向外横撑有相合之力,在保持肘窝拧裹向上的同时,肘尖下垂,不可外翻。通过对内涵和外延的剖析和理解,可以很好的对太极拳的教学和练习提供多学科的理论依据,领悟太极拳动作要领“沉肩坠肘”的内涵,使教学者和练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太极拳的拳理。  相似文献   

18.
张世昌 《武当》2012,(2):15-17
一代太极拳名师徐震先生曾提出了太极拳修炼的三种境界:合度、精妙、圆融。习练太极拳由初学而至合度,至精妙、圆融,应是步步进,每步都有具体要求。合度合度,就是合于法度。在恭敬、虚静状态下,身体各部位在静态和动态技法中的方圆规矩就是"法度",使之到位便是"合"。  相似文献   

19.
陈氏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优秀拳种之一,是中华灿烂文化中的一支奇葩。陈氏太极拳是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学的经络学说等理论,以及导引、吐纳术,并综合百家拳术之长而创  相似文献   

20.
梅永顺 《武当》2011,(9):13
杨班侯一百零八式中平大架太极拳的拳式名称,虽然与广泛流传的杨式太极拳拳式名称相同,但是拳式动作却是不尽相同或大同小异,这里介绍的"搂膝拗步"只是其中的一个拳式动作。在广泛流传的杨式太极拳套路中,搂膝拗步之拳式动作简单松柔,用意不用力,运行轨迹走的是正面方向。与之相比,我所习练的杨班侯一百零八式中平大架太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