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广英 《辅导员》2010,(6):27-27
自卑是对自己失去自尊心的一种悲观心理,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总以为自己不如别人,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自卑的学生通常容易放大困难,处于孤僻、悲观状态,偶然又会以暴怒、忌妒、自卑过甚等情绪表现出来,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轻生。身为人师的我们怎样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呢?笔者以为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自卑,是对自己的不恰当认识,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人成长的任何阶段,都可能产生自卑。学生阶段,学生肩负着父母的重托,面临着未来社会的选择,是人一生中心理压力最大的阶段。此时,他们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很容易产生自卑。在学校的班级日常事物中,班主任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帮助学生预防、克服、消除自卑感。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的班级教学活动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欠缺交往能力,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心理自卑,学习和成长有着较大障碍。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中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健全的人格是以健康的心理为基础的。中科院心理健康中心最新调查显示:32%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大部分是由屡遭挫折造成的自卑、忧郁、无奈等心理困扰。因此,我们要注意对青少年耐挫折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培养学生耐挫折能力的三项策略。  相似文献   

5.
自卑是自我意识偏离后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和在这种情绪支配下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通俗地说,自卑是一种自己看不起自己,总以为别人也看不起自己的心理状态,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有自卑感的学生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做出偏低的或消极的自我评价。从而对学习缺乏信心,注意力不集中,悲观失望,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往往会自叹无能而轻易放弃。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尊是一种心理需要.任何人都有自尊和受他人尊重的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常得不到满足.就会使人产生自卑、弱小和无能的心理。如果能得到满足.就会产生愉悦和增强自信.从而激发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因此.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老师只有重视学生自尊的心理需要,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和热情才会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自卑是一个人自己看不起自己 ,对自己能力、品质等方面作出偏低评价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 ,中学生一旦产生了自卑心理 ,若不及时克服 ,对自己、对别人都会带来很大的危害。那么 ,怎样才能帮助中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呢 ?(一 )帮助学生分析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自卑心理 ,有的甚至还很严重。因为产生自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自身条件的缺陷 ,有家庭变故 ,有好胜心受到挫折 ,有自尊心得不到应有满足 ,还有人际关系淡漠、紧张等等。找到了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 ,教师就能因势利导 ,帮助学生排除自卑心理 ,…  相似文献   

8.
所谓自卑心理就是指由于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作出过低的评价而产生的消极心理活动 ,常常表现为忧郁、悲观、孤僻。这种心理一旦产生 ,若任其发展 ,便会成为人的性格的一部分 ,难以改变 ,严重影响人的社会交往 ,抑制人的能力发展。因此 ,家长和老师要注意儿童的心理辅导 ,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树立自信心。一、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交往对象 ,教育学生积极与他人交往。自卑的人长期独处 ,心理活动的范围、内容就会变窄变小 ,加之个人认识的局限 ,就会使心理活动走向片面 ,只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而忽略了自己的优点 ,从而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而…  相似文献   

9.
自卑是个体发展受到挫折后而产生的看轻自己、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是压抑自我的一种沉重的精神反映。自卑心理达到一定程度,会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正常进行,长期自卑就会发展成为一种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引导学生克服自卑,增强自信无疑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一、自卑的成因中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从学生自身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有些学生心理发育不成熟,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当主体与环境发生矛盾时,如好胜心受到打击,自尊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上进心受到…  相似文献   

10.
自卑本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它能摧人奋发,从而追求更加完美的境界。然而在实践中,由于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不成熟,导致他们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优缺点,一遇到挫折就否定自己,从而产生自卑情绪。分析学生自卑心理在处理不好的情况下有哪些不良的外在表现,从理论角度分析其存在的根源,提出提升学生自信心的策略,以对帮助学生消除和矫正不良心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李春 《西北职教》2009,(8):45-45
在体育教学中,恐惧心理的产生就是一种对教学技术难度的奈件反射,这种心理的存在不仅阻碍了学生运动能力和潜力的发挥,而且在练习的同时,还会产生各种错误的动作,甚至出现伤害事故的发生,直接影响正常的体育教学,如何有效地消除和克服这种心理阻碍,对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青少年同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学习负担重,再加上自身承受能力差,使自己一直处在紧张之中。如果生活中一旦出现不如意的情形,就会对事物失去信心,感到处处不如别人,自怨自艾,产生自卑感。心理学家认为:自卑感是个人对自己能力、品质等作出偏低的评价,是自己瞧不起自己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了,但由于情感较脆弱,情绪不够稳定,对各种刺激又比较敏感,极易产生自卑的心理,所以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认清自卑和学会战胜自卑显得尤为重要。一、自卑的形成原因1.身体因素。由于个矮、肥胖…  相似文献   

13.
自卑是对自己失去自尊心的一种悲观心理,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总以为自己不如别人,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自卑的学生通常容易放大困难,处于孤僻、悲观状态,偶然又会以暴怒、忌妒、自卑过甚等情绪表现出来,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轻生。身为人师的我们怎样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呢?笔者以为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黄淑丹 《湖南教育》2002,(14):21-21
目前,中学生逃学甚至离家出走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一情况,轻则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重则引发学生失足甚至更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此,教育工作者应引起高度重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厌学逃学,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自卑心理自卑是自我意识偏离后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和在这种情绪支配下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有自卑感的学生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品质等作出偏离或消极的自我评价,从而在学习中缺乏信心,进而悲观失望、自暴自弃,产生畏学、厌学的心理。但他们又有很强的自尊心,徘徊在自卑与自尊的边缘,最后他们选择逃…  相似文献   

15.
说话能力是语文课的重要内容,但在中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说话能力训练得很不够,针对这一现实,本人在初中教学中长期坚持课前两分钟发言的训练策略,通过初一至初三的“敢说”、“能说”到“会说”三个阶段循序渐进的说话训练,并在训练中及时消除学生对发言产生的各种不良心理现象,如胆怯心理,逃避心理,自大心理,意志薄弱心理等。  相似文献   

16.
郭宁 《家庭教育》2011,(4):34-35
男孩小杰的烦恼 对一个孩子来说,能否与同龄人正常交往,不仅仅是有没有人愿意跟他玩的问题。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交往能力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极为重要的影响;能否建立和保持与他人的和谐关系是衡量一个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某个孩子不能与同龄人正常交往,就会存在孤独、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若不及时消除,就会对其心理状况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自卑心理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避免的心理现象,对于自卑心理的不同处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中学阶段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都可以找到自卑的根源.所有的心理问题也都可以理解为是对自卑的错误补偿。通过以团队精神为主旨的心理训练活动能够起到对学生自卑心理的补偿作用,可以促进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维持学生的心理平衡,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乔筱萍 《教师》2012,(27):10-10
所谓后进生,是指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由于以前的种种原因导致思想表现不好、学业成绩跟不上的学生,或学业成绩虽不很差,但缺点和错误较多、严重的学生。但学生进入中学后,我们就把他们定义为今后有可能进步的学生。这些中学生普遍存在一些不良情绪。如紧张、孤独和自卑等。下面我们谈谈在El常教育教学中如何消除这些不良情绪,促进他们的转化。一、紧张紧张是一种因某种强大压力所引起的、高度调动人体内部潜力以对付压力而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实践表明,适度的紧张,比松弛状态更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加速思维运转、提高思维效能。但是,如果情绪过于紧张或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那么对人体机能就会产生抑制作用、思维力下降、行为紊乱,甚至导致学生的学业成绩下降。  相似文献   

19.
由于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的观念和方法的偏差,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倾向。我校曾对本校330名学生家长作了一次家庭教育方面的问卷调查,现就家庭教育对小学生学习心理所产生的影响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农科专业大学生“学农哀叹”的心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勿 《河南教育》2009,(2):59-60
受长期以来轻农观念的影响,农科专业学生大多会有失望、自卑、“学农哀叹”等种种不健康心理。这些心理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影响到学校的招生质量。因此,学校应采取多种措施,使学生更新就业观念,消除“学农哀叹”心理。提高就业自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