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生命课堂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澜教授曾说:“应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几年来,我结合自己的管理和教学实践不断思索这个论断。我认为,只有当一个时代有了关于人和生命价值的神圣意识,才会有从生命意义的角度看待课堂教学的教育思想和呼声。课堂是什么?课堂应该是什么?我的回答是:课堂是生命的。因此,我们提出“生命课堂”概念并努力建构“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2.
顽强的生命     
王绎然 《辅导员》2014,(13):66-66
学完关于生命的故事后,我常常问自己:生命到底是什么呢?早晨,我在小区里跑步,看见有一个人往沙子里扔进一粒瓜子,过了几天后,我惊奇地发现那粒瓜子已经长成了一棵10厘米左右的小瓜苗!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没有肥沃的泥土,只有干燥的沙子;没有园丁的呵护,只有冰冷的风雨;没有充分的养分,只有虫子和暴晒的阳光……但它却没有放弃对生命的追求,冒着这样糟糕的环境破土而出,这棵小瓜苗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生命教育作为一项新兴的教学门类.一出现就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很多地方的学校已经将其纳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体系中。我校从2004年开始,在各个学年段开展了生命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几年前,我从网上搜索“生命教育”的时候,找到的多是台湾关于“生死教育”的文章,后来读到了叶澜教授《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她强调“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肖川教授也说:“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但具体到学科教学,如何“把失落的人找回来”,明确“人是什么”、“怎样做才算是人”却并非易事。于是,生物教学过程就成为我探索生命教育的过程,生物课堂成为探索生命的课堂。数年的实践,我总结出生命的课堂应该包含着三个层面:知识是有生命的;教学过程是生命的浸润过程;关注个体生命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生命当珍惜     
“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今天,我们学习了她写的《生命生命》,让我懂得了生命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6.
潘玉 《广西教育》2014,(17):56-57
“生命教育”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华莱士在《生命教育》一书中提出。生命教育就其本质来说,是关于生命内容的相关教育,它围绕关爱生命而展开,教育人们尊重个体生命,并且逐步引导人们完善生命理念,追求生命意义,最终实现生命的价值,建立正确的生命观。从狭义来看,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就是要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建立生命信仰,从而敬畏生命,  相似文献   

7.
黄国才 《中国德育》2007,2(3):33-35
2006年10月18日上午,我在城郊的鸾凤中心小学六年级(1)班上了一堂关于“生命”的作文课。  相似文献   

8.
2012年1月12日~14日.香港教育学院举办了一次主题为“生命教育的知、情、意、行的学术及专业实践”会议。我十分荣幸地跟随导师郑晓江教授参加了这样一次大盛会.它齐聚着来自我国港、台、内地的生命教育专家们。这是一次心灵之约,更是一次生命之约,大家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生命及生命教育中的故事。其间,我有幸在香港宝血会培灵小学观摩了纪清芳教授关于“创造力与沟通艺术·生命意义”的教学示范课。可谓收获颇丰,感慨颇多。  相似文献   

9.
杨帆 《小学生》2010,(12):5-5
2010年5月的一天,沐浴着初夏温暖的阳光,满怀着景仰之情,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一课。的我既是一位语支老师从容大气的大家风范和亲切而充满智慧的课堂征服了在场所有学生和老师。此时文教师,感慨于前辈简约自然的教学风格,又是一位学生,感动于一位老教师对学生的拳拳爱子之心。流淌着爱的课堂,才能让探寻生命真谛的脚步走得更深沉。  相似文献   

10.
谈生命     
冰心 《内蒙古教育》2007,(12X):18-18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峭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  相似文献   

11.
孙军 《云南教育》2007,(B06):1-1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公平的上帝这样给了。幸福的人是一次,不幸的人也是一次。看一看自己的生命,我以为还算幸福,但我也有不满足:人的生命为什么只有一次呢?上帝既然能造人.为什么不给予人一次甚至许多次生命呢?若是那样,不幸的人也会幸福。幸福的人就会更幸福了。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生命的特征就在于它是有对话欲望的文化体。因此,走向生命对话是教育的理想追求。我们要确立教育的生命对话本质,就要转变独白教育的“成才”目的观、“我一它”师生观、“蓝本”化课程观,才能形成以“成人”目的观、“我一你”师生观、“文本”化课程观为基本理念的生命对话教育。走向生命对话,意味着教育从传递知识到生成知识的转换,体现了教育的创造性追求;走向生命对话,意味着教育重新开始了对人的关注,体现了教育的人性化追求。  相似文献   

13.
5月9日 晴 早年读过苏子瞻那句“事如春梦了无痕”的诗,想到人生所有的过程如烟似风,最终都将飘散零落而没有痕迹的客观事实,我便由此认定了生命本身就是一个无影无形的虚无,一如扬起的尘埃最终又会落定,因而忽略了去感受生命行走的细节。后来,我才发现其实生命中不仅有许多许多美丽的细节可以让我们慢慢回味,在它不间断的流逝中,还有着一种动听的声音值得我们去聆听。  相似文献   

14.
几年前,我从网上搜索“生命教育”的时候,找到的多是台湾关于“生死教育”的章,后来读到了叶澜教授《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她强调“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肖川教授也说:“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但具体到学科教学,如何“把失落的人找回来”,明确“人是什么”、“怎样做才算是人”却并非易事。于是,生物教学过程就成为我探索生命教育的过程,生物课堂成为探索生命的课堂。数年的实践,我总结出生命的课堂应该包含着三个层面:知识是有生命的;教学过程是生命的浸润过程;关注个体生命的成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美的本质在于自由生命的创化,是宗白华先生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独到的阐释。以此为起点,从造化即生命、艺术家的艺术生命建造以及构建艺术形式的生命力三个方面,探讨了宗白华先生的生命创化意识在自然、艺术和人生中的流延,以弘扬他的美学思想和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16.
遵从生命     
冯骥才 《辅导员》2010,(11):8-9
一位记者问我:“你怎样分配写作和作画的时间?”我说,我从来不分配,只听命于生命的需要,或者说遵从生命。他不明白,我告诉他: 写作时,我被文字淹没。一切想像中的形象和画面,还有情感乃至最细微的感觉,都必须“翻译”成文字符号,都必须寻觅到最恰如其分的文字代号,文字好比一种代用数码。  相似文献   

17.
生命的过客     
当他告诉我他要离开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花瓶裂成了碎片,跌落在茶色瓷砖地板上。他走了,我尝试着继续过自己的生活。我意识到生命中还有比爱更重要的东西在等待着我,于是我将所有关于迈克的记忆尘封起来。迈克只是我生命过程中的小小过客,他仅仅了解我的表面,他仅仅是我生命中小小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为生命加钙     
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教师,在我的生命历程中,除了5年离开家乡,在外上学,有40年的光阴是在这个生我养我的乡村度过的,一个典型的草根生命。  相似文献   

19.
人的生命是其生物性、社会性与精神性的统一.生物性、社会性与精神性这三种生命属性对应着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这三种生命的存在形态.生命教育作为"为了生命、通过生命、关于生命"的教育,应该以尊重生命主体的尊严和价值为前提,以高度关注人生命的六大特性为基础,从而有的放矢地成全完整的人的发展,努力成为有生命在场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生命因教育而更美丽,教育因生命的美丽焕发活力。生命的教育旨在培养一种生命意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促进本能生命与价值生命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