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作歆 《文教资料》2007,(14):89-91
本文力图用“道具”这个概念,涵概鲁迅小说中博大精深的对“物”的运用,深入分析了“道具”在鲁迅小说中的作用和特殊意义,并以此为契机,切入鲁迅广袤的艺术世界,管中窥豹,领略大师精湛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2.
“无不浸润着中国古典文学的滋养”的鲁迅,在小说创作实践中,善于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利用“道具”导引故事情节发展,揭示小说主题、塑造人物形象、见证人物命运的传统。鲁迅先生在小说创作中设置的各种道具,都被赋予了特殊的美学功能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鲁迅小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以其“表现的独特和格式的特别”在问世之初即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已往的鲁迅小说研究主要集中于小说艺术的领域范畴内,未能充分认识到鲁迅小说所包容的多种艺术特质.《鲁迅小说的跨艺术研究》一书从鲁迅小说与其他非小说艺术的渊源关系入手,从“跨艺术”研究这一新颖独特的视角,综合运用“传记学”和“文本细读”两种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了鲁迅和各种艺术的关系及鲁迅小说和非小说艺术在审美追求和审美效果上的深层契合,卓有成效地将鲁迅小说的表达技巧与思想内涵相结合,为人们研究鲁迅及其小说提供了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对于鲁迅小说中的“白描”,意见不一,或云鲁迅小说艺术的丰富性、多样性似统一于一个基本的用墨方法,意即“白描”是鲁迅小说艺术的惟一手段;或表示异议,认为“白描”有弱点,不符合鲁迅作品的实际,鲁迅小说中也有不少工笔描绘之处.其实,在文艺理论上,鲁迅是推崇“白描”的;在创作实践上,鲁迅动用较多的艺术技巧还是“白描”.若云“白描”是鲁迅小说艺术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5.
鲁迅小说是具有永久魅力的艺术精品。本文着眼于鲁迅小说中人物的悲剧结局,从“死”与“半死”两种状态入手,探讨这种处理方式的艺术性与深刻性,希望能以此略窥鲁迅小说艺术之精髓。  相似文献   

6.
道具,是“演剧或摄制电影电视片时表演用的器物,如桌子、椅子等叫大道具,纸烟、茶杯等叫小道具”(《现代汉语词典》第259页)。可人们往往把小说中的有关器物也称为道具。这些器物虽然不在小说三要素之列,却对刻画人物、表现主题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鲁迅先生小说中的小道具的配备,就体现了他独具的匠心。  相似文献   

7.
“画疤痕”是鲁迅小说重要的艺术细节。鲁迅小说中的疤痕描写,可以透视封建制度对不幸人们生命的蔑视,透视封建思想对下层人民心灵的戕害,透视悲剧主人公灵魂的挣扎,疤痕透视病态社会“巨大疤痕”。鲁迅在多篇小说运用了“画疤痕”的艺术细节,体现了他一贯的“写灵魂”、“写病态”、“写不幸”艺术主张。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特别擅长在小说中安排“道具”,这些道具或助力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深化文章的主题等。“茴香豆”在《孔乙己》中出现多次,在塑造孔乙己形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突显其价位,遮掩其痛苦,表现其迂腐,揭示其凄凉,暗示其人生的谢幕。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鲁迅小说讽刺艺术中几个突出方面作了理论上的阐述。展示鲁迅小说讽刺艺术的成熟和完美,体现其“于平淡中见深刻”的讽刺个性特点,从而确证鲁迅小说的讽刺艺术在中国小说讽刺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鲁迅对小说文体的创新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叙事艺术上。“反复”是鲁迅小说在叙事方式上的鲜明特点。鲁迅小说的叙事视角、情节场面、人物描写、语词运用上诸种“反复”形态展现了鲁迅在小说文体特别是叙事方式上创新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鲁迅堪称巧妙处理小说艺术节奏的典范,但这点却鲜有人论及。本文就鲁迅现实题材的小说归纳了其艺术节奏的几种外在“型式”;剖析了其艺术节奏的内在“灵魂”,即一种情绪的律动;评价了其艺术节奏的特点和艺术价值。这些意见为鲁迅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提供了较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三五年,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里全面总结了“五四”以后新文学的小说创作成果,对自己这个时期的小说创作也给予了客观评价。提及艺术方面时,鲁迅的自评非常简单,却一语说中了他的小说为什么能“颇激动”人心的关键原因,即“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无论鲁迅这句话是针对他初期小说的总面貌而言,还是单指几篇小说表现形式的特点,我都以为完全可以把它视为鲁迅全部小说创作中一以贯之的艺术宗旨。正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小说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的统一体,离开任何一方,都可能导致对鲁迅小说的误读。中学语文教学偏重于对鲁迅小说思想内容的挖掘,却缺少对其叙事艺术的解析。例如就叙事视角而言,“叙事视角类型多变且运用独到”是鲁迅小说的一个显著的叙事特征,探究这一特征有利于引导学生对鲁迅小说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4.
情感美是有标准的,并非一切情感都可以进入美的殿堂。鲁迅深深懂得,伪饰、虚假、浅薄、庸俗的情感,激发不起读者的审美兴趣,而艳情、色情更靠近不了美神。鲁迅追求的是体现人性美、人情美的崇高的情感,这正是鲁迅小说之所以成为美的垂范的根由。本文主要探讨鲁迅小说情感美构成的艺术机制。窃以为“真实”、“强烈”、“深沉”的艺术三维,规范并构成了鲁迅小说情感美的基础,因而成为人们高层次审美享受的精品。  相似文献   

15.
鲁迅堪称巧妙处理小说艺术节奏的典范,但这点却鲜有人论及。车文就鲁迅现实题材的小说归纳了其艺术节奏的几种外在“型式”;剖析了其艺术节奏的内在“灵魂”,即一种情绪的律动;评价了其艺术节奏的特点和艺术价值。这些意见为鲁迅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提供了较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小说中的道具在小说的结构中起着串联关系的作用,在人物刻画中起着融合关系的作用,在主题思想中起着凸显关系的作用。挖掘道具寓意的过程,常常就是小说分析的过程,以"道具"这一学生易于感知和理解的概念为突破口,在小说教学中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鲁迅小说多次写到“我”是吸收外国短篇小说的创作经验,对传统小说模式的批判革新。“我”的形象不但从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引起了人们更深远的思索,也显示了鲁迅非凡的思想与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18.
“三言二拍”是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典型代表,艺术特色之一即是将平凡的故事写得曲折工巧。用“小道具”来统摄全文,又给小说增添了巧妙多变的色彩,学术界对此却鲜有关注和论述。这五本小说集中,优秀的篇章都会用到“小道具”,除了给全文添奇之外,它们在文本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有“结构全篇,影射主题”、“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删繁就简。紧凑情节”、“贴近生活,展现世俗民情”、“满足读者猎奇心理”。由此可见,“三言二拍”的成功离不开这些“小道具”。  相似文献   

19.
台静农是中国现代学史上的名作家,是“乡土学”的杰出代表,他的小说集《地之子》曾受到鲁迅很高的评价。本着重从内容和艺术两个方面分析了小说集中的14篇小说;同时较为细致地比较了台氏的乡土小说与鲁迅乡土小说的异同,从而认为所谓“台静农小说从内容到风格,皆师法鲁迅”(杨义语)的论断是不妥的;《地之子》有着自己思想和艺术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孔乙己》是鲁迅小说艺术的一个范型。它体现了鲁迅小说艺术的一些本质特征,是鲁迅小说艺术的精品。学习鲁迅小说艺术,可以激励我们后来去攀越小说艺术的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