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孟子以其“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和“舍生取义”、“富贵不可淫,贫贱不可移,威武不可屈”的士大夫精神享誉中国2000多年。但从现代心理学和公认的价值观角度看,孟子的性善学说是传统中国社会(特别是宋明以来)虚幻文化心理的集中体现,对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严重阻碍我国100多年前已开始而目前尚未完成的民族启蒙运动和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孟子》是其代表著作.本文试根据《孟子》原文解读孟子“命”的内涵,分析孟子对待命运的态度及对道德自主性的强调,从而阐述孟子对命运与自主之间关系的看法.第一,孟子认为“命”的主要性质与特点是“命”的限制性、“命”的不可知性和“命”的外在性.第二,孟子对待命运的态度是强调不应让道德实践受到命限的影响,应当重视自身的道德自主性.第三,孟子认为不可改变不可预测之命与人的自主性是分立的两个部分,即“求在外”与“求在我”;君子能够将“命”之限制作为彰显内在德性的一个契机,即君子能够“见命知义”,彰显一种承担精神.  相似文献   

3.
善于思辨是思想家孟子的突出特征.<孟子>一书通过对孟子言行的记录,表现了他在抽象思辨领域的积极探索.孟子对当时诸子讨论的一些哲学问题,如人性本真、天人关系等,阐述了自己精辟的见解.孟子以人的社会道德属性,诸如仁、义、礼、智等为根据,提出人具有先验之善性,首创"性善论".关于天人关系这一问题,孟子认为,天的存在和发展,有其不依赖于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人们具体的实践活动应当遵循自然界本身的运行规律.孟子"天"论中内涵最为丰富的一层,便是对道德之天的体认.对于道德之天,孟子认为人们应当抱持"知天"的理性态度.他极力追求尽心、知性进而知天.孟子的哲学思辨,对中国文化的建构和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走向欧洲的孟子——译介《孟子》的西文图书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世纪至19世纪孟子及其著作多次被欧洲译介.文献与实物证明,孟子是最早被介绍到欧洲的哲人之一,而<孟子>则是最早翻译到欧洲的中国典籍之一.其间,孟子及其学说是作为儒家的次要代表和儒家思想的组成部分加以译介的,篇幅、种类较少,单独成书的也较少.承担译介工作的主要是传教士,早期以旧教耶稣会士为主,后期加入了新教传教士,这一工作还得到中国人的协助.译介过程中发生过诸如"性向善"与"性本善"的不同解读,反映了不同文化的差异,折射了不同文化间的调和与认知.译介<孟子>的语言经历了从单一拉丁文到兼用不同语言的变化,译介图书刊行经历了由无法印行到版本众多的变化,孟子及其著作的影响也随之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5.
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仁"学思想,将之从道德原则发展为实行王道政治理想的仁政.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以性善论为理论基础,以保障民生为核心,以推行教化为归宿.在皇权专制的传统社会中,孟子的仁政思想具有批判暴政、维护民生的积极意义,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家批判专制主义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计翼倩 《考试周刊》2008,(5):171-172
本文阐述了中国古代"人性论"中最有特色的两种观点--孟子的"性善论"与荀予的"性恶论",并力求以辩证、客观地分析比较,从孟子与苟子"人性论"理论中归纳出他们思想中相同点的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向来重视家庭,家长素养在中国过去的教育传统中占有重要位置.宋代启蒙读物《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三迁"的故事出自汉代刘向《列女传》.思想家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他的母亲为了给孟子寻找好的教育环境,经历了数次搬家."孟母三迁"的故事伴随着中国文化发展,一直对中国家长起着提醒作用.在中...  相似文献   

8.
<知言养气章>作为<孟子>中最为重要的一章之一,却也常常因为其强烈的哲学意味,而在古今众多注本中聚讼纷纷.本文立足于借助<孟子>文本的内证和对孟子思想体系的整体把握,通过对"动心"、"志"与"气"这几个关键概念的辨析来提出对孟子的"不动心之道"的解释.同时,还比较了<知言养气章>中所提出的三种"不动心之道"的异同,从而来突出孟子的"不动心之道"的特征.最后,进一步考察孟子的"不动心之道"与孔子和告子学说的关系,并认为,孟子发展了孔子学说中"质"的一面,告子则发展了孔子学说中"文"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郭象"寄言出意"的阐释方法,它的渊源虽也要上溯至<周易>,但从其整个逻辑框架看,则主要是继承和发挥孟子的"言意"理论而建构起来的.和孟子一样,凡是遇到不合己意的地方,不管文本的语意有多么明确,郭象都会以修辞为借口,对文本的原意横加篡改.这一做法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来说固然不可取,但在经典权威压倒一切的背景下,它的经典阐释价值显然也是不容抹杀的.郭象玄学是魏晋玄学的重要一环,他的做法也足以说明这种"寄言出意"的阐释方法,对于人们的学术创新确实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在《孟子·梁惠王上》里,记载了孟子说服梁惠王弃兵养农、施行仁政、以民为本的故事。其中"五十步笑百步"的笑话成为笑家的经典,为后人广为传诵。文中说,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梁惠王)曰:"不可。  相似文献   

11.
<正>导语战国诸子,好辩、善辩是时尚,而孟子尤以知言善辩著称。孟子在中国文学史、美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气"这一概念,并把"养气"和"知言"结合起来,形成了孟文刚柔相济而又析义极精的论辩艺术,充分表现了《孟子》散文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除《孟子》外,古代精彩的论辩文不胜枚举。综观这类文章,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哲学的发展史上,孟子第一次对人性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证,第一次提出了"人性本善"的观点.他的性善论在两千多年中始终是儒家人性论的正统思想.虽然有些思想现在看来并不正确,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但孟子对善良人性的追求和肯定、对道德修养的重视和践行,在当前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孟子深信人性本善,所以不主张被动的和逼迫的教育,只主张个人自动的教育.他认为,人性既然本来是善的,教育的宗旨只是要使这本来的善性充分发达;教育虽是自动的,却不可没有标准.孟子关于人性本善的教育哲学思想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孟子》是我国"四书五经"之一,书中的内容主要包括孟子和其弟子们的各种伦理思想、教育理念、、和政治活动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一起合著。书中内容也是孟子的学术价值的总要体现。在中国学术研究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孟子学术大纲的二重性,心学的实践性特点,学术的意义等方面。进一步体现出中国学术的传统理想本质。  相似文献   

15.
在孟子的思想论体系中,"求诸己"有着丰富的内涵.也正是通过"求诸己"的多层理论意蕴,才凸显了孟子伦理倾向的典型性特征.孟子内倾型的伦理思想得失兼存,之于当今的道德建设是有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孟母三迁     
讲中国古人读书的故事就一定要讲讲孟子的故事.对广大小朋友来说,一定听到过关于"孟母三迁"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之说,并把自己的诚信思想建立在这个理论平台之上.他确立了"信"德的地位,确立了"惟义所在"的诚信思想原则.同时孟子在人才选拔和教育上也很强调诚信.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孟子的诚信思想也有其时代局限性.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人们在论及孟子诗学在汉代的影响时,往往仅从诗学发展角度来探讨其影响.然而通过对赵岐的<孟子章句>中的章指设置和篇章结构的分析可见,<孟子章句>的整体设置与孟子的"以意逆志"思想存在着密切关联.这不仅反映了孟子诗学观点在汉代影响之广泛而深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赵岐<孟子章句>中篇章设置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朱子学的批判,是日本江户古学派的共通价值取向。但是,针对与朱子学有着密切关联的孟子及《孟子》一书,古学派的两大巨子——伊藤仁斋和荻生徂徕却有着"尊孟"与"非孟"的不同看法,并对《孟子》有着不同程度的新诠,从中凸显出二人的价值取向。因而,从日本视域下探讨《孟子》诠释,更将有助于人们对《孟子》在东亚世界历史地位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20.
孟子对"人性论"的观点一直是中国哲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虽然《孟子》全书谈论人性的篇章很多,但唯有《孟子?离娄下》"天下之言性也"一章正面发表了孟子对于"性"的看法,因此此章成为了研究孟子"人性论"的重要资料。但由于前人注解的分歧,使今日理解"天下之言性也"一章内容以及孟子所蕴含的关于人性论的看法加大了难度。本文将首先从前人比较有代表性的对此章的注解入手,梳理他们看法的分歧,然后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最后在理解此章内容的基础上再联系《孟子》之前相关的篇章看孟子的人性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