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指示语和心理距离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联系Levinson的指示中心和Yule的心理距离,分析了心理距离对指示语选择的影响。不稳定的心理距离时指示语的选择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指示语也起着调节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作用。在交流中,人们应适时调整与对方的心理距离,并根据心理距离来选择合适的指示语;在理解对方的话语时,也应考虑到心理距离的作用,以达到顺利沟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指示词的选用通常由实际(时间或空间)距离决定,但是在应用中,当实际距离与心理距离不一致时,其选用由心理距离决定,语义异常因此产生。指示词中最常见的三类词即人称、时间和方位指示词都会发生语义异常现象,往往导致不寻常的会话效果。  相似文献   

3.
文章用心理学广义的心理投射观点分析指示语的一些语用反常现象,并指出有悖于常规的指示语用法,实际上反映了说话人的友好、亲近、疏远或冷漠,表达出一种心理上的移情效果,是由个人想法、愿望、动机和情感在客体上的心理投射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英语动词的时体与心理距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一般过去时的非过去用法,从时间距离影射到现实距离,继而影射到心理距离,这是人类隐喻认知模式在语法结构中的运作和体现。通过对它们的探讨,语法与语义之间的一些矛盾,便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5.
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启蒙时期,也是夯实基础的重要时期。如何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对于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至关重要。本文从三方面对拉近小学英语师生的心理距离提出合理化建议: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加强互动;在全方位的英语语境中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平等对待,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心理距离     
《教书育人》2005,(11):49-49
依据通常的情况,人们的个体空间需求大体上可分为四种距离: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公共距离。  相似文献   

7.
本从方位参照点的转移和对空间实际距离的反常指标两个方面探讨了方位指标语指示用法中存在的语用异常现象,并分析了这些现象的原因和语用意义,进而指出英汉远近指示词翻译中出现的不对等问题源于心理距离对两种语言不同程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拓扑心理学的心理生活空间的角度,具体分析了空间指示词"来"与"去"的指示自我中心性与指示映射现象,揭示了个体当时的心理生活空间对个体选择某一具体言语有决定性的影响。指示映射现象体现了语言与人与环境三者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指示语类委婉语是由人称指示语和时间指示语的语义变异构成的。人称代词语义变异委婉语的机制是通过将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拉大或缩小:对于不属于同一心理领土的交际对象,信息组织者往往采用拉大心理距离的手段,而对于心理领土内的交际对象,信息组织者往往采用缩小心理距离的手段。过去时态是距离性的,而时态类委婉语就是通过将心理距离拉大,以表示不冒犯信息接受者的心理领土而达到委婉的。  相似文献   

10.
赵亚勇 《考试周刊》2011,(46):142-143
为探讨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心理距离,寻找解决的科学途径,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了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产生心理距离的原因,以及危害,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缩小心理距离的方法,以及运动心理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客体的认知表征存在不同的层次。以往研究一般将认知表征简单的分为高解释水平(更抽象)和低解释水平(更具体)。在高解释水平上表征客体,人们关注抽象的、结构化的和抽离于具体情景的信息;相反,在低水平解释上,人们更关注客体的具体细节和情景信息。心理距离是影响认知表征的重要因素。对心理距离远的客体倾向于进行高水平或抽象的表征,而对心理距离近的客体倾向于进行低水平表征。心理距离通过影响认知表征进而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这些研究发现对指导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2007,(9):20-21
一群豪猪在寒冷的冬天相互接近,为的是通过彼此的体温取暖以避免冻死,可是很快它们就被彼此身上的硬刺刺痛,相互分开,当取暖的需要又使它们靠近时,重复了第一次的痛苦,以至于它们在两种痛苦之间转来转去,直至它们发现一种适当的距离使它们能够保持互相取暖而又不被刺伤为止。同样,人与人之间也应有一定的距离,即“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身体距离”即“私人空间”;“心理距离”即“孤独感”。  相似文献   

13.
“心理距离”是一个用来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和相互理解程度的深浅度的概念.本文对前人的研究进行分析,就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段的人的人际心理距离的表现、成因、以及对策进行综述,意在使后人能更加清晰的认识以及继续研究心理距离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要经常与后进生交往。拉近与后进生的心理距离在后进生的转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简单介绍几种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中的指示词this和that既可以表示空间距离领域的近指和远指,又可以表示时间距离领域和心理距离领域的近指和远指。这种多义现象可以用认知语言学中的类典型论、隐喻理论和语法化理论来解释。指示词this和that所表示的三个距离构成一个范畴,其中,空间距离是类典型,时间距离和心理距离是非典型成员。它们通过家族相似性联系在一起,时间距离和心理距离是通过隐喻从空间距离派生而来的,并且经过了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心理空间是人们在认识世界过程中在大脑中建立的思维模型,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对语篇的理解中读者大脑中构建不同的心理空间,它们之间会相互联系,从而可以解释指示语的指示对象不明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审美“心理距离”是构成和维持审美关系的前提和条件。小说主要是通过叙事物化作者的审美心理距离,同时也制约着读者的审美“心理距离”。从而有效地实现主体的审美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借鉴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对人际关系中的心理距离进行了阐述。将接纳认同程度作为心理距离的核心概念进行定义;区分人际心理距离中的心理关系和现实关系;综合前人研究和初步尝试,试图建立人际心理距离模型;从人际心理距离是单向还是双向来具体探讨、并对心理距离和疏离感进行区分;之后,对人际心理距离的测量方法进行综述,并就人际心理距离的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9.
论远程教育中的心理距离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回顾、分析远程教育历史的基础上,提出了远程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距离的概念和影响,并将之作为一个独立于时空距离的新的维度引入远程教育成效模型.讨论了心理距离因素对远程教育优势发挥的实际制约,提出强化远程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和学习伙伴关系的结构设计与组织,以期缩短心理距离,优化远程学习氛围,提高远程教育成功率和效率.提出了缩短心理距离的若干原则与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回顾、分析远程教育历史的基础上,提出了远程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距离的概念和影响,并将之作为一个独立于时空距离的新的维度引入远程教育成效模型。讨论了心理距离因素对远程教育优势发挥的实际制约,提出强化远程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和学习伙伴关系的结构设计与组织,以期缩短心理距离,优化远程学习氛围,提高远程教育成功率和效率。提出了缩短心理距离的若干原则与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