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房芳 《青年记者》2004,(7):59-59
电视法制节目,是以普及法律知识、分析案件前后的法律意义,为电视观众提供法律服务为宗旨的社教类节目。80年代,我国出现了早期的电视法制专栏《规矩与方圆》和《观察与思考》。2000年8月,国家广电总局收听收看中心统计,45个全国卫星频道中,已开办了法制专栏的有33个台,不少电视媒体因法制节目办得有声有色而名声大振,法制节目也与时俱进,逐渐成为各电视媒体的强档或金牌节目。如央视的《今日说法》、重庆台的《拍案说法》、安徽台的《法眼看天下》等等。其中,山东电视台的《道德与法制》是全国开办时间最长的法制栏目,它创办于第一个全民普法五年规划开始实施的第一年1986年,栏目收视率和观众满意度在全台各栏目中始终名列前茅,并多次获得全国大奖。  相似文献   

2.
文洁 《声屏世界》2002,(11):40-41
近年来,法制题材的电视剧成为众多电视剧制作单位的一个热点,并成为各家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的重头戏,如《永不瞑目》《黑冰》《红色康乃馨》《大雪无痕》《大法官》《黑洞》等等不胜枚举的电视剧。在荧屏下面,各方媒体频频传出又有若干法制题材的电视剧已开机拍摄的消息。在法制题材电视剧广受欢迎的同时,它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也显现出来,法律界人士和细心的观众都发现了其中许多违背现实法律的内容。于是在此类题材电视剧播出之后,对剧中有关法律内容与现实法律不符的质疑屡屡见诸于报端。在经过调查和研究之后,我认为这些违背现实法…  相似文献   

3.
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法律已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懂得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人们对法律知识的渴求日益迫切.法制教育日益重要。如今.法制类节目覆盖了几乎所有电视台.一大批精品法制栏目活跃荧屏。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北京台的《法治进行时》、重庆台的《拍案说法》、河南电视台的《法治时段》等栏目.深受观众喜爱。  相似文献   

4.
孟渭清  夏昕 《记者摇篮》2010,(9):52-52,61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新的法律法规也不断颁布和实行,一方面,新闻媒体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责无旁贷;另一方面,广大群众迫切需要了解法律内容。2008年3月,辽阳台的《与法同行》栏目应运而生,报道法制新闻.以案说法,普及法律知识,使群众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为椎动公平正义、依法治国尽了一点职责。  相似文献   

5.
案件是社会矛盾相对激化的反映,广播电视法制节目聚焦于社会的热点,难点,自然会吸引无数关注的目光。《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法律在线》,《现在开庭》等法制节目常常是百姓街谈巷议的话题。人们通过这些节目感受正义伸张的舒心.体验遵守法律的愉悦。但也有一些所谓的“说法”节目违反基本的法律常识,以法律名义传播错误的法律观念.  相似文献   

6.
杨力 《新闻前哨》2001,(9):21-22
自从中央电视台推出法制栏目《今日说法》以后,国内各级电视媒体都相继推出了自己的法制栏目,有些电视台甚至开办了专业的法制频道。这些法制栏目和法制频道,都以普及法律知识,强化法律意识,开展舆论监督,促进司法公正为主要宗旨,为国家法制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电视法制节目的这种“繁荣”背后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是栏目定位及形式表现出趋同性,有特色的栏目太少。法制栏目“克隆”现象严重,地方台和中央台之间、省级电视台之间、市级台和省级台之间都呈现出大体相同的特征:外景拍摄报道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7.
李岚 《新闻实践》2012,(7):66-67
近几年.地方电视台的法制节目崭露头角.风光无限。如杭州台《金剑说法》、南京台《法制现场》、太原台《百姓说法》等在当地都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然而,法制节目中暴露出来的资源匮乏、主持随意、情节渲染、人文价值缺失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节目的可持续发展。这使人不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地方法制节目的支撑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8.
在最近的20年来,法治问题越来越成为公众所关注的问题,法律知识在人民群众中越来越普及,相继而来的就是法制节目的出现,法制节目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节目,成为继娱乐节目后观众比较喜欢的一种节目类型,例如《法治进行时》、《拍案说法》等。可是在我国目前情况下,法制节目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找出目前我国法制节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它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策划,是近几年来电视行业比较热门的一个词汇。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也大量引入了策划概念。但纵观目前我国各电视法制栏目的形态,除了中央台的《今日说法》、《经济与法》,北京台的《法治进行时》,重庆台的《拍案说法》等少数栏目外,各个法制栏目之间互相模仿、抄袭的现象十分普遍;能办出特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栏目并不多。这说明,当前我们大多数电视法制节目的策划并不算成功。  相似文献   

10.
何波 《视听纵横》2002,(1):64-66
所谓电视法制节目,是“以普及法律精神、分析案件前后的法律意义,为电视观众提供法律服务为宗旨的社教类节目”。从80年代中国早期较单一的电视法制专栏《规矩与方圆》和《观察与思考》开始,它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法制的恢复和建设、电视传播水平的提高,以及传播规模的扩展而逐步发展起来,其具体节目形态以及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渐清晰、成熟。目前,在我国已经开辟法制节目的近200家电视台中,电视法制节目纷纷进入了播出的黄金时段,湖南电视台甚至出现了“长沙政法频道”这样的法制专业频道。  相似文献   

11.
吕艳  钟继红 《声屏世界》2005,(10):31-32
作为中国电视节目体系中特有的一枝奇葩,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制栏目,即1985年5月22日诞生的《法律与道德》开始,我国电视法制节目已经走过了二十个春秋。成为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品牌建设如火如荼的重要节目类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电视台法制节目不断涌现.且纷纷扩版增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省(区、市)、计划单列市电视台全部开设了不同类型的法制栏目①。  相似文献   

12.
编者的话:青岛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诞生于1998年,全天播出19个小时,五大板块1377系列新闻,国际、财经、法制、媒体荟萃四档整点新闻以及法律、汽车、音乐等专题节目,充分体现“新闻立台、服务社会”的办台宗旨。《1377早新闻》、《新闻最前线》、《法律时间》等极富影响力的栏目位居青岛广播收听率调查榜首。青岛电台新闻频道拥有一支敢为人先、团结协作的新闻队伍,先后有150多件作品获省一等奖以上奖励,1994年至今连续十年荣获“中国广播新闻奖”一等奖,1993年至2004年六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一、二、三等奖。本期聚焦重点介绍的是青岛电台新闻频道的两个特色栏目——《百味人生》和《法律时间》。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法律的日益完善,一些法制类节目也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现,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仅以央视为例,就开播了包括《道德与法》、《普法栏目剧》、《今日说法》、《法治在线》等等诸多类型的法制节目。然而法制节目同质化倾向严重,一些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法制节目收视率日趋下降。我国大概有200多个电视法制类的相关栏目,相关数据显示,其中有9个是播放法制类节目的频道。本文将以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栏目为例,分析该栏目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太原电视台法制频道是省城新闻媒体法制宣传工作的重要舆论平台,多年来秉持"新闻立台、法制强台、开门办台"工作理念,以基层为广阔天地,以实践为源头活水,以群众为真正老师,先后打造了《并州之剑》、《百姓说法》、《哥俩帮忙》等品牌栏目,在  相似文献   

15.
试论电视法制节目的可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晓霞 《新闻记者》2005,(10):73-75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法制节目生逢其时,遍地开花,几乎全国各省市台都有各种类型的法制节目。以上海为例,上海电视台和东方电视台两个频道几乎天天有不同栏目的法制节目。中央电视台在去年年末还专门开出社会与法频道(即12频道)。法制节目的兴旺,一方面是顺应了中国“以法治国”的指导方针,另一方面也因为观众有迫切需要从法制案件中获取法律知识的强烈愿望。因此,法制节目近年来日益成为荧屏上新的收视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6.
刘冰 《新闻爱好者》2008,(9):132-132
1985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法律与道德》栏目的创办,标志着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产生。20多年来,中国电视法制节目数量增长很快,出现了一批备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并产生了广泛影响的法制节目,如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经济与法》、重庆电视台《拍案说法》、北京电视台《法制进行时》等。  相似文献   

17.
宋代婚姻法制延续汉唐以来的"礼、法合一",并由此制定出《宋刑统·户婚律》,成为宋代最权威的婚姻法律法典,这部《户婚律》,展现出宋代封建礼教对刑罚的影响,男尊女卑封建思想,成为宋代婚姻制度最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陈振仕 《新闻记者》2006,(10):84-86
在2005年度的浙江省广播电视优秀栏目评比中,由温州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综合频道选送的《法制第一线》栏目脱颖而出,获得了优秀栏目一等奖。2005年1月,《法制第一线》是本着“普及法律知识,促进法制建设,弘扬道德风尚,传播法制精神”的宗旨,在温州有关政法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诞生的。它从创办起就明确其定位:民生法制,以“说法、维权、咨询”为主要内容,运用法律的视角、百姓的语言,讲新闻故事,解群众纠纷。栏目希望通过法眼来审视身边发生的新闻,通过法理来评析事件的前因后果,通过服务性和参与性为观众排忧解难。栏目采取新闻和专题报道的板块形式,共同支撑一档长度为35分钟、每周五期的法制专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10):I0012-I0012
1986年,山东电视台“道德与法制》栏目创办。20年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与其后衍生出的《金剑之光》、《评案说法》等栏目一起,成为我国普法宣传的重要阵地,多次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奖”、“金剑奖”、“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奖”。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道德与法制》栏目连续15次获国家级政府奖一等奖。在常规节目制作之外,《道德与法制》平均每年度举办8—10场法制知识竞赛,20集法制教育讲座,先后创作过近50个法制小品、短剧,形成既有质、又有量的多样化的法制宣传形式。开办20年无间断,开办时间长,节目质量优,栏目收视率和观众满意度始终位居前列,成为法制栏目一流品牌。  相似文献   

20.
据笔者对今年上半年《法制与新闻》、《法律与生活》、《法制与心理》等6种17期刊物所作的统计,发现在法制类期刊中存在着三少二多的现象。“三少”表现为:1.有关宣传和解释法律的文章过少。在所有326篇文章中,这类文章仅有9篇,占2.76%。2.反映形势和时事政治方面的文章过少。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