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传统的教育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不少地方和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口号震天,“学生争分数,教师比名次,领导看(升学)个数”的现象仍然存在,学校德育工作依然被忽视、受排斥,不仅内容和时间难以保证,而且作为“应试”的工具,德育方式也被扭曲。笔者认为,在全面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各中小学校和教师必须真正落实“以人为本,德育为首”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2.
在德育成为学校教育重点的今天。体育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体育教育具有较强的德育功能,在加强学生德育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如今学校的德育工作依然受传统的“应试教育”与“学而优则仕”的观念的影响,健全德育教育体系的任务依然艰巨。本文结合当前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就初中体育教育中的德育体现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3.
陈斌 《师道》2011,(11):54-55
儿童道德教育是一个久远而凝重的话题,说它“久远”是因为它绵延几千年,传承着教育的智慧;说它“凝重”是因为现实的德育问题依然很多,德育的效率依然不高。且可用这样一个词组概括学校德育工作的状态:崇高的使命和无奈的现实。说“崇高”——它是关系人生发展、家庭幸福、民族存亡的大事、要事,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把教育的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依然存在着“后娘式的面孔,牧师式的说教”,针对性不强,实效性较差的现状。对此,淡化教育痕迹,在“润心细无声“中提高教学实效是可借鉴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2005年10月,“神州”六号顺利飞天,揭开了我国探索太空奥秘的新篇章,举国上下一片欢腾。“神州”飞天又一次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又一次彰显了华夏儿女的伟大民族精神。翻开历史的长卷,我们可以看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数千年沧桑依然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6.
姚萍 《班主任》2000,(8):5-6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1)对于教师的“说理”教育,学生视为耳边风。而当学生不接受意见、行动上依然我行我素时,老师就发牢骚:“不是没教育啊!该说的都说到了,就是不听话。”(2)教师只抓行为习惯的训练,忽视教育过程中“晓之以理”的思想疏通工  相似文献   

7.
道德教育问题自8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教委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善大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通知、纲要和实施办法,出版界也出版了许多道德教育类的读物。但,对目前大学生的道德风尚究竟如何评价,依然存在许多争论,争论的症结在于怎样解决传统与现代道德教育的冲突。目前大学生德育水平评价目前舆论界对大学生道德水平总体看法不一,一派认为大学生道德生活“紊乱”、”‘无序”和“滑坡”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出现了“滑坡论”、”‘代价论”等观点;另一派认为目前大学生道德水…  相似文献   

8.
德育的社会化与社会化的德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依据唯物史观 ,德育与社会的内在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德育对于社会及其发展的意义、作用和价值的问题 ,即所谓“德育工具理性”。二是德育、人的德性进步对于社会的依赖依存关系。探讨和揭示这些关系 ,对于很好把握德育行为实践的规律性 ,是非常必要的。德育是社会的产物 ,是一种社会现象 ,但德育社会化依然有它的特定内涵。这里我们不妨比照一下生产社会化的规定 ,以拓展思路。按照政治经济学通行的说法 ,生产社会化主要包含三方面指向 :“生产资料从个人使用的生产资料变为只能由大批人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 ,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多的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现在的学生怎么了?越来越难教!”家长也不时抱怨:“现在的孩子真不好管教!”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教育需要爱与关注。教师所给予的是否就是学生所需要的呢?有一些教师喜欢把自己看成是教育的“权威”,而缺乏和学生平等相待的心态,学生出了问题往往归咎于品行,易把心理问题德育化。曾有一位学生小A,家庭条件优越,成绩也不错,但同学都不愿与他交往,因为“小A品行不端,好拿别人的东西”。老师屡次苦口婆心教育,小A依然我行我素,老师只能叮嘱其他同学提防着点儿。可是随着我和小A交往的深入,我发现他之所以要拿…  相似文献   

10.
杨运强在《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第12期撰文指出,德育建设没有破解令人担忧的“道德危机”“道德恐慌”,青少年弱道德、不道德甚至道德败坏现象依然严重。  相似文献   

11.
张水耀 《天津教育》2005,(12):35-37
“加强德育”这个“口号”,我们喊了多年,德育工作也一直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德育文件“不厌其烦”地下,德育会议“风风火火”地开,德育活动“大张旗鼓”地搞,德育研究“高高在上”地作,德育问题却依然“铺天盖地”地来,德育工作可以说是收效甚微。这固然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念的冲突、道德标准的波荡等德育大背景有关,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因为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本文主要从指导思想、德育规律、网络构建三个层面探讨:学校德育如何摆脱低效状态。  相似文献   

12.
杨菊芬 《广西教育》2013,(45):4-4,2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党中央提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已经为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明确了大方向。教育必须以德为先,然而,在高考制度的指挥棒下,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思想影响下,很多中小学的德育工作还是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出了事大喊大叫”的尴尬局面。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认知轻行为的现象依然存在。很多教师对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感到不知所措。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思想教育问题让教师感到困惑。在此,本文对如何提高中小学德育质量提出三点意见。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依然是“高耗低效”,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德育内容与形式,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无法真正触及学生心灵。德育工作者应该注意使德育的内容、形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加强自身的榜样作用,努力促使学校德育的实际效果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这句话道出了一切教学的真谛.英语教学中的德育不同于政治课、思想品德课,它是与英语知识教学结合进行的.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实现知识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政治导向、情感陶冶及道德规范的教育.为此,英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吃透”教材,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德育从内容上看,英语教材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揭露了西方社会的腐败,我们可以直接利用这些原材料,加强学生爱国、爱社会主义之情感.如《“我有一个梦想”——30年今昔》揭露了自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美国一直存在着严重的种族歧视现象.30年前,美国人涌向林肯纪念碑,控诉美国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30年之后,种族歧视问题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鲁迅,走向人的现代化的一面旗帜。但是,他的洞穿中华民族历史时空的“呐喊”却至今没有引起国民的注意。我们依然冷漠、卑怯、麻木、自欺。而如果我们对鲁迅的“呐喊”依然充耳不闻,我们这个民族就不会有什么希望。但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首先惊醒,为“国民精神的新生”做点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一有学者指出:“传统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不是从人本身、从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出发的,而是把道德作为一种外部力量,强调它对人的约束,强调道德教育对人的驯化……这种道德是一种无人的道德,这种教育是一种无人的教育。”“迄今为止,道德教育中的无人现象依然严重。”〔1〕针对这样的德育状况,鲁洁教授作了阐释,认为,既然“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精神世界的提升”,“引导人去过美好的生活,以求善为目的”,那么“发展人的德性就是教育的根本追求”,但“就其原本意义而言,它的主要职能是导之以成人之道、做人之理,它使人成为一个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杜威德育思想与我国德育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海 《教育学报》2007,3(4):69-76
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道德的人”就是民主社会中的“有用的好人”,“道德的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是承担学校社会责任的教育。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原理的启示就是在“充分承担各种社会关系所赋予的责任”意义上重新阐释“道德人”概念,在“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维度”意义上对既有的德育实体性概念进行批判与重构,将“德育首位”看作“将教育的社会属性放在学校教育规划的首位”,将“学科德育”理解为“通过学科教学增强学生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智慧和情感”,从而在整体上反思学校教育的德性基础。并且,杜威思想也提示了我国德育实践变革的学校教育整体德性改造路径。  相似文献   

18.
服务德育是一种全新的德育理念和德育方法。服务德育把教师的“教”看成是教师职业实现的活动和过程;把学生的“学”看成是在教师的帮助下自主创新性学习和自我教育活动的过程。就教育工作者而言,德育的过程就是提供教育服务的活动和过程;就学生而言,德育的过程就是通过接受教育服务自我生成与发展良好道德素质的活动和过程。服务德育的理论基础是服务劳动价值论、服务产品理论、“学生中心论”和“以人为本”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9.
“弟子入则孝,出是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这是古代教育家孔子的名言,他把德育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在今天,他的思想也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指导着我们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杜威德育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以“道德的教育”培养“道德的人”。“道德的人”就是民主社会中的“有用的好人”,“道德的教育”就是培养个体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的教育,是承担学校社会责任的教育。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德育原理的启示就是在“充分承担各种社会关系所赋予的责任”意义上重新阐释“道德人”概念,在“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维度”意义上对既有的德育实体性概念进行批判与重构,将“德育首位”看作“将教育的社会属性放在学校教育规划的首位”,将“学科德育”理解为“通过学科教学增强学生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智慧和情感”,从而在整体上反思学校教育的德性基础。杜威思想也提示了我国德育实践变革的学校教育整体德性改造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