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的文本都有它的独特之处,面对同一文本,无心或粗心的人会觉得“海棠依旧”,而有心或细心的人会发现“绿肥红瘦”,这就是文本阅读的特质。抓住了文本的特质,也就抓住了文本的生命,抓住了教学的生命。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就是要把文本独特的东西教给学生,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精华糟粕一口塞。这样才能使教学有实效,课堂有味道。  相似文献   

2.
所谓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共生,就是教师与文本之间,因教学的需要而相互作用,从而生出新的教学资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研读文本有了新的体验和发现,文本也有了更丰富的意蕴和教学价值.要实现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共生,教师要反复研读文本,优化课堂活动设计,并在教学现场捕捉到契机.  相似文献   

3.
2018年出台的《福建省初中学科教学与考试指导意见》,对我们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有了新的要求。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特点就是简明扼要、直观明了、有很强的概括性;考查的两种主要形式是文字拟写和读图识表。我们要认真探究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简化的教学过程,精炼的教学语言可以使课堂教学更高效。一、高瞻远瞩,教学目标简明教师在实施教学任务前必须有目标意识。目标就是要求,目标就是方向,使教学目标简明是教师应考虑的首要问题。我们往往面对这样的难题,语文教材中每一个文本都蕴含丰富,从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揭示的哲理思维,文本是一棵枝繁叶茂的"信息大树"。对此,我们往往无所适从,不知道要教什么,看看这段,好,看看那段,也好!于是从头到尾,蜻  相似文献   

5.
所谓“文本解读”,就是教师对文本进行分析、研究。确立教学目标,制订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流程,重构教学内容。文本解读的价值在于实现读者与作者的交流,即教师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入、细致、广阔、多维的对话,读出文中的精点妙要,品出力透纸背的意蕴。文本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然而,在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还存在着误区,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那么,如何针对文本解读的误区,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呢?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灵动的、不拘一格的——就像我们教学的文本一样,这样我们才会从中不断得到新鲜的、陌生化的体验,从而产生精神上的愉悦;而对于文本的教学设计,则应该"教"由"文"定,随"文"而"教",因为我们所要教学的文本,有古有今,有中有外,体裁有别,情思不同,风格各异,教学上自然也应该各有侧重了。  相似文献   

7.
上一节好语文课最大的难处就是对文本的处理,也就是王荣生教授所说的"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其实,只要我们紧紧扣住了文本,紧紧地贴着文本来讲,就会上出一堂好课。沈从文曾说过:"写小说要贴着人物写。"一堂好的语文课也应该是贴着文本来设计教学流程,围绕文本组织教学过程,贴着文本设计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8.
于志芹 《山东教育》2005,(29):27-28
“科学是我们,艺术是我。”作为艺术之一的文学类文本,其突出特点是个性化、情感性。这一特性呼唤着体验教学。“体验”一词在《课程标准》中先生出现17次,主要就是文学类文本教学而言的。  相似文献   

9.
刘咏春 《江苏教育》2014,(21):62-63
<正>问题1:为什么要关注文体?"课程的全部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内容问题"(王荣生)。因此,教学首先要关注的就是教什么。这个在其他学科不是问题,在语文学科,却一直难以把握。因为其他学科的文本只有原生价值,而语文学科的文本既有原生价值,更有教学价值。我们常常看到的是文本的原生价值,看不到其作为教材的教学价值。这也难怪,"阅读的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  相似文献   

10.
在平常的听课中,我感觉到,课堂上学生的自由朗读少了,放声诵读少了,潜心默读少了。语文教学,我们有责任让学生首先成为一个读者,一个优雅的读者,一个真正的读者。一、走进文本,自由读特级教师于永正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书不读熟不开讲。让学生认真阅读文本、走进文本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是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对文本的理解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阵地。你真正读懂文本了吗?你真正把握文本了吗?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这样叩问自己。当我们在教学上感到迷惘时,我们首先应该反思的是,自己是不是找到了解构文本的最佳方式?也就是我们认为的学生能够适应的、能够轻松被你导人文本内里的方式,是不是真的深入到文本的内核,找到了令自己激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维就是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再者,文本是由一个个传承中国文化的汉字,它不是“死板”,它承载着创作者的思想、观念、价值观,情感倾向等,都需要我们去解读,去品味,才能踏上语文教学的求真之旅。由此,笔者以为,不管语文教学理念如何翻新,教学手段如何变化,进行丰富、灵动、多元的文本解读,始终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必须要过的“铁门槛”。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中关于文本定位的问题,有一个很强势也很流行的传统,就是从文本的类别、语言的形态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作为路径,来确定教学的基本走向。传统的文本定位偏重于文本的表象和教学的形式层面,只有从教学目标和文本自身价值上定位文本,才能寻找到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洪秀善 《学语文》2014,(4):37-38
文言文教学,无论是"言"的把握,还是"文"的探求,都有必要对文本进行微处理。文本微处理就是对文本进行微细解读,在文本的原生价值上凸显其教学价值,通过微细教学实现教学价值,再通过对各类文本的类化整合,使得每一篇的教学价值微细地落实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诉求,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语: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有什么样的文本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标准下,文本是语文教学之本、语文教学之源。本期我们关注的是“文本开发”。只有深入地解读文本,用足文本。才能超越文本。有人形容窦桂梅老师的课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反映出窦老师的课具有别样的风采。那这天上“神曲”究竟“神”在何处,从何而来,窦老师是怎样解读、开发文本的,这值得我们探讨。为此,我们以一种“解剖麻雀”的方式,刊发窦老师的《游园不值》教学的系列文章.让你细细地品味.同时.不少教研员、一线教师对“文本开发”也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因此我们特编辑这组文章,奉献给广大读者。相信读了之后,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关键。"不但要解读文本的"字面意",更要体味文本的"字中意、字外意"。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些教师解读文本的方法就是大致浏览一遍课文,再对照教学参考书中的教材说明把教材理一遍,然后参照别人的教案进行设计,备课就算大功告成了。没有对文本的深度触摸,没有对文字的反复咀嚼,一旦离开了教参这根拐杖,教师备课几乎寸步难行。长此以往,不但  相似文献   

17.
一个文本.有多方面的价值.语文课应挖掘它哪一方面的价值?我们应从哪个角度人手把握文本?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语文课的价值。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指。《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我认为阅读课教学就是要以课文为例.从语言角度入手.把握文本主...  相似文献   

18.
武传旭 《考试周刊》2010,(25):45-45
一 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有个因素不能忽视,就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忽略了文本教学的整体性和文学性。所谓整体性,就是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重视其整体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仅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要想有计划、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就必须注重课文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9.
宋代理学家程颢说:"吾学虽有所授,天理二字都是自家体贴出来。"我们从中可以悟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实施体验教学是非常重要而有效的。体验,顾名思义,就是更加注重学生对于教材文本内容的切身体会与亲自感触,这样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更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荣平 《学语文》2008,(4):43-43
时下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有一个共同弱点,那就是文化层面上的内容有不同程度的欠缺,教学仅着眼于形式的翻新,而缺乏有价值的个性,导致教学内容缺乏深度。有鉴于此,我们呼吁在教学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省略课堂上流行的假问和学生都知晓的内容;二是立足文本又不局限于文本,将文本放在一个较广阔的背景下,用内引外联的方式来拓展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