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鸦片战争前,十三位来自欧洲的耶稣会士译介了《易经》。利玛窦、金尼阁、卫匡国与柏应理是西传《易经》的首批西方学者,他们开索隐之先。由于思维差异、宗教政治、宗教训练与汉学发展的原因,其后的译介者分为两派,白晋等人将索隐式翻译推向极致;刘应等人的翻译则基于文本。《易经》的译介源于传教之需;对《易经》的索隐起于良善,见于亲和;索隐派的思考出自内心,源于信仰,流于争议。这些耶稣会士客观上把中国的群经之首推向了西方世界。  相似文献   

2.
在西学东渐过程中 ,澳门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环境 ,曾起过特殊的作用 ,从中国文化史角度看 ,澳门是东渐的西学在中国的第一着陆点、植入点和散发点。那些传播西学的传教士如范礼安、罗明坚、利玛窦、朗世宁、马礼逊等都是首先到澳门 ,然后才由澳门到中国内地。不仅如此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英国循道公会在澳门的信函档案 ,分析条理了英国循道公会传教士们 ,尤其是俾士牧师早期在澳门期间的传教情况、教会内部事务以及当时的传教环境等问题 ,补充了在香港开埠后澳门基督新教活动的新材料 ,同时指出了澳门在循道公会早期对华传播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文化学刊》2013,(1):121-121
洪丽在《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第10期撰文指出,中国学者要在跨文化传播领域有所突破,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既要紧跟国际上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前沿问题,又要深刻意识到本土化跨文化传播理论的缺失问题。从文化入手,就要认真深研中国文化之特质所在,同时也要熟悉西方文化之命脉。例如,在耶稣会教士利玛窦的影响下,  相似文献   

5.
西方汉学的开端可以追溯至明末清初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华传教。在"适应主义"的传教策略之下,耶稣会士对很多儒家典籍进行了翻译与解释,从而开启了西方汉学与中国经学互动共进的历史。刘殿爵以英文撰写论文探讨《论语》"信近于义,言可复也"的意义内涵,即是这种互动作用的典型案例。在这一过程中,汉学使得某些多少为自身语言的同质性所缓解的经学诠释问题,以一种较为"醒目"的方式重新被突显出来;而经学的回应也促进了有关问题向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总之,西方汉学与中国经学的这种双向交流特别有利于中西文化的相互敞开与融通互释。  相似文献   

6.
耶儒之间的文化转换--利玛窦《天主实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首先要求传教士本人实现文化转换,明清之际来华的耶稣会士利玛窦依据中国的现实状况制定了以文化调和为主向,"合儒辟佛"的传教策略,其具体体现则是《天主实义》.在《天主实义》中利玛窦把天主教学说以儒生可以接受的形式重新包装,对基督教信仰做出一种调和的解释.证明古儒典籍之上帝即基督教之天主.利玛窦采纳的是一种相当宽容且带有弹性的文化视野,他自愿且顺利地完成了耶儒之间的文化转换.但利玛窦实际宣教的成功不能证明他在《天主实义》中提出的以儒证耶、以耶释儒的观点就是准确无误的."天主即经言上帝"之说在学理上仔细分析是不太可靠的,其结果乃是汉语基督教之"伦理化"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法国汉学研究史概述(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九世纪 十八世纪,在中国,尤其是在北京,几乎只有法国的耶稣会传教团仍在活动,汉学研究才得以发展;虽然法国国内也有发展汉学研究的愿望,但是弗雷莱、富尔蒙式或是蒂尔戈大臣在这方面的努力都没有什么结果。十九世纪形势完全相反,上半叶,汉学在法国本土组织起来;由于这种转变的长处和不足,汉学变成了一种学院式的、书本式的学科。一方面,在当时的专业人员中,法国汉学学者的新成员在对中国的研究中运用已在其他人文学科中使用的研究方法,比耶稣会士更有准备;但另一方面,他们缺少与研究对象的直接接触,如同人类学家所说的,缺少“现场”实践,这就使他们的研究工作更加理论化,因而没有人文科学的生动性。他们那精确而严格的方法论补救了他们失去的真实的直感。仅仅在鸦片战争(1839—1842)和一系列法中条约(1844—1860)签订以后,对中国的研究才有可能在中国进行,这种研究或是由翻译人员和领事进行,或是由传教士,尤其是由恢复了十八世纪其前辈学术传统的耶稣会士进行,但不是在北京。(具体地说,是在上海的徐家汇和河北省的献县——译者注。)  相似文献   

8.
从新华社总社派驻澳门特别行政区分社工作以来,在近4年的时间里,我亲历了第三届澳门立法会选举、澳门历史城区“申遗”、中国葡语国家经贸论坛(澳门)部长级会议、行政长官施政报告、全球“反独促统”大会、欧文龙贪污案审理、澳门特区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北京奥运会圣火澳门传递等各种重大事件及活动。  相似文献   

9.
正从1983年8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推动成立的"迈向21世纪的留学生政策恳谈会"发表的《迈向21世纪留学生政策之提言》开始,在日本逐步推行教育国际化政策这一背景下,在日的中国留学生快速增长。一般来说,在日华人主要包括华裔日本人、留学生、就学生、研修生、中国游客等多种身份形式,而留学生是在日华人最重要的群体之一。尤其是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及中国改革开放后,作为第一代新华侨、新华人的赴日并居留者,多数是通过留学后在日工作而居留日本的。伴随着中国人留学日本的高潮,198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大众传媒开始大量报道  相似文献   

10.
以利玛窦为代表的16—17世纪西方耶稣会士,把大量的中国知识和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在欧洲掀起了“中国热”。但是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中国热”急剧降温,中国在欧洲的形象大失光辉,甚至有人认为中国原本就不像耶稣会士们所说的那样,人们是受了他们的欺骗和蒙蔽。其实,耶稣会士传到欧洲的中国消息和中国文化是相当真实可信的,反映了明末和康、雍、乾时期的中国现实。但是从乾隆后期起,中国封建社会已从高峰走向衰落,弊病和败象逐渐明显,特别是与当时欧洲的资本主义社会相比,在经济和政治制度上都处于劣势。政治腐败,思想保守,与外界交往十…  相似文献   

11.
《文化学刊》2012,(5):127-127
牛红菊在《山西师大学报》2012年S1期撰文指出,近代中国是中国历史发展和文化发展的一个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命运开始更加紧密地和世界联系起来,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走进了更多的外国元素。伴随西方的"坚船利炮",外国的传教  相似文献   

12.
1999年 1 2月 2 0日 ,位于中国南海之滨、面积只有 1 6平方公里的澳门 ,一度成为全世界注目的焦点。那里举行着被诗人形容为游子回归母亲怀抱的盛典。社会公众所关注的也许只是这样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刻 ,而学术文化界对澳门的兴趣则更为长久和广泛。从 1 6世纪中期开始 ,澳门这个狭小的半岛 ,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扮演着深刻影响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角色。它成为中国与欧洲诸强交往、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舞台。在这块土地上上演了一幕又一幕至今仍令人回味无穷的历史剧。由此形成的澳门独具特色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  相似文献   

13.
何辉 《对外大传播》2013,(12):60-61
美国人倪维思(John Livingston NeviUS,1829.1893)是基督教北长老会教士,他于1854年来到中国,在浙江宁波、山东登州、烟台等地区传教。他的著作有《中国和中国人))、《天路指南》、《神道总论》等。他的妻子为他写有传记《在华四十年:倪维思生平》。《中国和中国人》一书反映了他的中国观念,对中国和中国人有比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家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珍品图录》中公布了一篇题为《天主教教义》的文献,目录编者认为作者为“利玛窦”。本文对这篇文献的内容,作者做了初步研究,认为从内容上说此文不是天主教教义,而是传教士抄写的一篇佛教经文;从作者来看,也不是利玛窦,而很可能是入传传教士孟三德或麦安东。该文献长期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无人问津,但作者认为1999年该文献已由中国国家图书馆正式公布,不论作者是谁,以及该文如何传入中国国家图书馆,它在中国天主教史上都有其重要的地位,应引起学界注意,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5.
澳门位于中国南部珠江口西岸,包括澳门半岛、凼仔岛和路环岛。由于多年的泥沙淤积和大规模的填海造地,澳门现在的总面积约为21.45平方公里,现有总人口约45万。澳门又名濠镜澳,香山澳、濠江、濠海、马交等。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据考古发现证  相似文献   

16.
秦鼎 《文化交流》2017,(1):57-60
正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美誉,湖光山色、人文美景,吸引外国友人纷至沓来。2016年9月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G20杭州峰会欢迎宴会致辞中,历数杭州与各国密切联系的事例:400多年前,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到中国,他于1599年记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也是400年前,德国的克雷菲尔德市就同杭州开始了丝绸贸易;1876年  相似文献   

17.
在澳门就要回到祖国怀抱的时候,澳门人在妈阁庙前葡萄牙人当年登岸的地方,建起了讲述海的故事的博物馆。海事博物馆所采用的主题不但反映了澳门,还系统地讲述了中国与葡萄牙的海事方面的历史,及大海对人类文化的影响。馆内充满着大海的气息,门厅的浮雕像,讲述着澳门历史上重要的一页。在地下展厅,介绍了中国南部渔民群体的生活及澳门渔民的传统。  相似文献   

18.
澳门是妇女人口占多数的社会,在45万澳门人口中,妇女人数超过51%。澳门妇女联合会成立于1950年,是活跃在澳门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现在会员人数已超过1万人,义务工作人员500多,已逐步向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从参加恳谈会的澳门妇女交流团组成人士看,既有社会名流、工商界、教育界、新闻界、医学界、艺术界、法律界人士;又有澳门工会联合总会理事、澳门街坊总会副理事长等代表澳门社会基层民众利益的人士。在澳门回归祖国的后过渡期,澳门妇女联合会确立了以增进澳门妇女的爱国团结,关心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9.
应《澳门论坛》周报的邀请,外文出版社图书展于1995年12月6日至12月10日在澳门大学隆重举行。这是外文出版社建社43年来第一次独家举办的书展。以社长过桔新为团长的一行5人应邀赴澳门参加了书展活动。澳门总督韦奇立、澳门立法会主席林绮涛、澳门政府行政教育暨青年事务政务司司长黎祖智、新华社澳门分社副社长宗光耀、澳门基金会主席卢德奇、澳门大学校长马里奥  相似文献   

20.
明万历33年冬(1605),一位以制墨知名的徽州富商程君房,从江南来到北京访见欧洲传教士利玛窦于京师礼宾馆,虽然这是一次不见载籍的私人会见,却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刻下一道可贵的印记,迄今时间过去将近四百年,历史的积尘早已掩没了昔日的印痕,但拂去积尘,尚依稀可辨当年的“爪印”。 此行,程君房是以祝世禄的诗柬为介,初次与利玛窦结识,在他携带的贽贝礼物中,少不了有他一生最值得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