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父权、夫权和姐妹关系三个角度分析《灿烂千阳》中玛丽雅姆在男权社会下遭受的创伤以及主体意识的发展,并最终完成精神和人格上的自我救赎的成长之路,旨在揭示女性成长和救赎的小说主题。  相似文献   

2.
1月19日,由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等单位联合出品的12集青春励志题材电视剧《青春舞台》,在中央电视台与广大观众见面。电视剧《青春舞台》讲述了6个朝气蓬勃的青年人,为了实现各自的人生理想,挥洒激情、努力拼搏、自我成长的故事。该剧在拍摄过程中利用了有关奥运档案.  相似文献   

3.
电影符号学诞生在结构主义符号学和语言符号学的基础上,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麦茨认为电影是电影创作者所创立的一种具有约定性和结构规律的符号体系,创作者遵循某种“约定俗成的准则”才能创作出能够被观众正确解码的电影作品。影片《少年的你》通过遭受校园暴力的高中生陈念和街头混混小北两人相互影响共同成长的故事,引发观众对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高考制度及自我成长等问题的思考。本文从影像符号角度分析了其场景符号、台词符号和人物符号,并从家庭、学校等角度分析了少年成长过程的困境与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4.
传统出版面临数字出版的挑战,本文就传统出版能否自我救赎和如何自我救赎展开探讨,指出传统出版企业必须关注做精内容、研究读者、采纳新技术等方面,实现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5.
哲学家柏拉图说: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没有忍耐的品质,不懂适时地忍耐,天才也会失去继续成长的土壤,夭折于自我构造的性情的摇篮中。  相似文献   

6.
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描写的是一个阿富汗男孩的成长故事,这部书因出色的救赎心路描写而被人们推为新世纪成长小说的代表作。围绕主人公阿米尔的救赎之路,作者对人性及“救赎”这一大众主题进行了深情描述,从而使小说在现实意义上突破了文化和种族限制,有了更加丰富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7.
黄代美 《大观周刊》2012,(25):16-16
当一种信仰被某一群族中占半数以上的成员所信奉,那么它将化作一股绳拧的强大力量,在西方社会基督教便是这样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所在。本为旨在综合讲述基督教的起源和成长过程,为其自我救赎的过程进行一次梳理.  相似文献   

8.
常亮 《出版广角》2016,(8):86-88
《追风筝的人》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阿米尔在童年时由于胆小懦弱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愧疚伴随其成长,到中年时才又踏上了“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本文将结合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过程,分析其人性的成长与情感救赎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叙说了成长主人公阿米尔12~38岁之间所遭逢的成长之“殇”,最终得以长大成人的故事。并将“风筝”这一具有文化隐喻性的意象贯串文本始终,通过对成长的“背叛”与“救赎”的深度书写,以深挚的悲悯情怀探测了人性的温度与厚度,并以成  相似文献   

10.
被救赎还是自救在现实主义题材影视作品创作中是一个追问。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在剧作人物成长的过程中统一起来的。不少成长题材的影视作品都以励志的情节讲述了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普通人被救赎或自救的故事,而自律、自觉的自救往往是人物性格得以发展升华的终极方式。  相似文献   

11.
传统媒体的自我救赎和新媒体的催发,致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必将相生相伴,一个媒体大融合的时代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2.
推荐理由:舒辉波是一位非常具有社会担当意识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家,他对当下孩子面临的现实困境、成长困惑,以及生命难以承受的疼痛格外关注。他的新作《天使的国》曾荣获首届“中文原创YA文学奖”年度大奖,作品通过描写两个女孩面对母亲逝去、父亲沉沦等现实苦难时的情感转型和精神蜕变,从悲伤、迷茫、失落、逃避,变得勇敢、乐观、坚定、自信,在记忆与现实的交错中,不仅刻画出了童年和成年、孩子与家庭、苦难与成长之间唇齿相依的关联,还借女孩吴安琪心灵挣扎、情感释放、自我救赎的过程,展现了现实童年斑驳而沉重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蒋超 《新闻前哨》2014,(7):35-36
近年来,军旅题材电视剧呈现了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多种主题相互交错、互为补充,本文以新世纪军旅题材电视剧的叙事主题为研究对象,从信仰、成长、爱情这三个维度作为切入点,研究新世纪军旅题材电视剧叙事主题的特征与分类。  相似文献   

14.
电视剧类型是电视剧内在的结构形式和表达系统。都市情感剧中的戏剧冲突主要表现在新旧价值体系的冲撞、城乡差异、现实与理想的距离。在冲突的解决方式上,在电视剧的结局中,体现了现代文明所造成的代际撕裂的痛楚,被传统文化愈合的理想化的救赎。都市情感剧通过"时尚化"和"娱乐化"等创作手段,来强化自身的可售性。都市情感剧的创作需要挖掘人类情感在深层结构上共同性的命题,同时把握都市的时代发展命脉,才能诞生以时代价值的选择与传统文化重建相融合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5.
我们快乐吗?我们能够像天才一样成长吗?了解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天才们的心路历程,让我们找到自己的乐趣,享受成长的快乐,It is fun。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电视剧批评是随着电视剧创作的发展、繁荣而成长起来的,是随着电视剧理论的不断建树而逐渐深化的,也是随着电视剧产业的兴盛而呈现新的内容与动向的.回看历史与审观现状,我国电视剧批评的发展具有三个方面的走向:一、我国电视剧艺术批评变得多维而切实我国电视剧批评一直以艺术批评为主流,电视剧艺术批评随着电视剧艺术本体研究的深入和电视剧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探索到确立到多维角度的变化,愈来愈切合我国电视剧制作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军旅题材的电视剧<士兵突击>讲述了一个农村青年许三多的"成长"故事.从社会的角度看,这一故事反映了急剧的现代化过程或者说现代性的生成过程中,大众所普遍感受到的复杂的生存体验.许三多成长的"三部曲"隐喻了人们对现代性的生活方式和伦理的接受、怀疑和再次认同的过程.同时,电视剧构建了一个"成长"和"成功"的神话,投射了现代化时期观众的心理需求.观众观看电视剧时的意义生成,平行于他们在社会经验中意义的生成.正是文本经验和社会经验的这种"互相确认",让电视剧得以广泛流行.  相似文献   

18.
我们快乐吗?我们能够像天才一样成长吗?了解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天才们的心路历程,让我们找到自己的乐趣,享受成长的快乐,It is fun。  相似文献   

19.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导演们审视苦难的焦点愈来愈从对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存意志及英雄人物勇猛无畏、坚韧执着等以贯之文化品性的单纯弘扬,转向对时代阵痛中平民阶层各色形象与各色性格的刻画、社会变革中普通百姓的艰难与苦痛的展示及身历苦难的人对救赎与自我救赎的寻求,由此也表现出中国导演们的苦难意识里逐渐渗入了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悲天悯人的人文主义情怀,谨慎严肃的思考、对人性的基本尊重和叩问以及精神层面内涵的羽化和丰富。  相似文献   

20.
《尼罗河女儿》是侯孝贤在告别"成长三部曲"后,首次深刻审视现代城市文明的影片。作为一部过渡性、实验性电影,它在侯孝贤的电影谱系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它多角度呈现了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台北这座城市隐藏的深刻文化危机。本文从西方文化的冲击、学校教育的失效、父权效力的失势、自我救赎的失败等四个角度深入分析文化危机的种种表征和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