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梳理三部华语电影中的社会话语形态、影像话语形态和性别话语形态,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呈现电影之外的社会、文化语境是如何与电影的内部制作机制、意识形态、内容与人物的塑造构成表现张力的。以期展现中国社会与华语电影性别互构的独特图景。  相似文献   

2.
借助特色专业或优势学科创办特色栏目是高校办好学术期刊、增强期刊传播效应的重要因素。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特色专业是大气科学,学科优势明显,科研力量强大,《阅江学刊》以该特色专业为依托设置《气象与人类社会》栏目,具有创新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气象与人类社会》栏目引导了大气科学研究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交叉融合,为传统的大气科学研究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吸引众多专家学者的热点栏目,增强了期刊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3.
报告文学不但要有人民性,更要有人类性。衡量一部报告文学作品是否"弘扬主旋律",是否具有人民性,不在于题材和内容,而在于是否回应了人民期待。承载着人类共同的精神情感是人类性具体表现。报告文学的创作要站在世界发展的历史来观察,要站在人文关怀来思考,不断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民族特色中能蕴含世界性,现代艺术中也能蕴含世界性。人民性与人类性相互兼容是报告文学创作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差不多二十五年前,我在武汉大学学习,专业是历史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出版工作,业余有所研究则主要是出版方面的工作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电影《集结号》为问题的切入点,思考了它与社会记忆、档案学人的责任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公共档案馆保存平民档案的意义与阐述了保存平民档案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范以锦 《青年记者》2010,(12):79-80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国家批准的第三家有传媒背景的科研工作站,郭全中有幸成为第一位进站人员,并以优秀的研究成果顺利出站。出站论文答辩时,我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的几位指导老师,以及北京大学副校长、指导老师张国有教授,都觉得论文达到了现实性与前瞻性的良好结合,  相似文献   

7.
卢康 《东南传播》2022,(1):48-52
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如何影响观众包括态度在内的社会认知,是需要被审慎测量与研究的,尤其是当下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背景下.本文以20世纪40年代中期美国跨文化教育局基于商业电影《明日世界》对儿童观众态度影响的实验为评介、考察对象,在梳理了该研究的缘起、思路、方法、样本、数据、结论等方法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  相似文献   

8.
一部不足三十万字的《传播与社会影响》选集,将19世纪西方社会的知名学者,今天令后辈学人仰慕的大师——加布里埃尔·塔尔德的思想精髓尽情展现,正如本书中译本前言所言:“它涵盖了塔尔德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刑事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全国各地的广播电视节目中,立足大众立场,关注民生民情,为百姓排忧解难的节目大量涌现,成为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这类节目直白地表现了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将话语权和  相似文献   

10.
1974年夏,80岁高龄的知名史学家钱穆先生写下了《八十忆双亲》一文。文中钱先生为我们展现了他心中一个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典范——无锡啸傲泾七房桥的世界。1980年,耶鲁大学中国史研究专家邓尔麟教授读到了这篇回忆录。  相似文献   

11.
王若蘅 《新闻前哨》2021,(5):111-112
大型人文纪录片《生命之盐》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以“盐”作为微观视角点切入,勾连全球地域空间中因“盐”产生的不同生命境遇,用一粒盐所折射的光影,给予历史与现实、冲突与文明之间以深刻的哲学味道.本文以空间为轴线,从影像、文化等视角梳理《地球之盐》蕴含的个体之境、生命之思、哲学之味.  相似文献   

12.
一、“文明”的三层结构及其国别分殊概念 与法兰克福学派的鼎鼎大名相比,埃利亚斯(Norbert E1ias,1897~1990)确实算不得如雷贯耳。他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物,但在德国社会学传统中却占有其特殊的位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有关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条款进一步明确了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方针政策。这些条款确定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合法性,并在参与模式上给出导向性的意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颁布实施将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在参与主体上,培育文化类社会组织;在供给模式上,鼓励多元服务;在服务类型上,推进政府购买;在参与辅助力量上,规范文化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14.
张静 《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1):143-145
《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定位与服务研究》是一部全面系统阐述我国构建公共服务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背景下图书馆事业职能定位与服务的力作,它基于社会公共服务视角,引入生态学理论与社会网络分析理论,研究图书馆的内外发展环境,具有结构合理、体系完备、图文并茂、注重实证分析、案例丰富、论证充分的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15.
20年前,张晓林发文,提出要改变图书馆学的研究方向问题。至今问题犹在。图书馆学之名可以不改,但其研究视野应伸向图书馆活动要达到的人的知识信息需求及其满足机制这一本体目标。图书馆学的上位学科应当是公共管理学。未来图书馆学的研究重点,一是技术创新方面的知识组织与知识服务的技术实现;二是图书馆提供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问题;三是公民知识信息权利保障问题。图1。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日益成为一个重要话题,医患关系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内容分析、对比研究健康传播与医患关系报道上的差异,选取沪上两大都市报《新民晚报》、《新闻晨报》在一个月内的健康传播及医患关系的文本,探讨两者在版面设置、传播内容及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区别,呈现两份都市报在这两方面传播的不同特点。以此为基础,本文提出在报道医患关系过程中的几点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阿多诺的《电视与大众文化模式》是电视理论研究的渊源之一,它是如何产生的,它是如何阐述电视的,与其以往批判理论有何不同,本文尝试做一次全新的解读。本文认为阿多诺的这篇文章是法兰克福学派中第一篇以电视为主题的专论,他继承了阿多诺批判理论的风格,但也尝试用内容分析等实证的手段对电视做一分析。另外,他也引入了精神分析的方法解读电视如何产生效果,并建设性地提出了电视的多层结构对受众的影响。更难能可贵的是文章对制作电视的电视人加以了关注。  相似文献   

18.
在谢尔·克劳斯·奈特的著作《公共艺术:理论、实践与民粹主义》中,艺术—公众的全新关系在美国公共艺术场域中得到了集中探讨。奈特在本书中着重对公共艺术的社会组织方式进行了仔细审视,从而尝试探究艺术公众在其中的客观参与情况与真实参与程度。事实上,《公共艺术》并未主张建立一个新的所谓艺术等级制度,而主要是在公共艺术现有的维度内部提供一些延展性,而这便悬置了公共与私人、精英与大众之间的摩擦。相较而言,一种“新型公共艺术”或许可以被视为重新连接艺术、公众与社会的真正尝试。  相似文献   

19.
新闻事业和社会运动之间的互动关系,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的典型现象。创办于1912年的《真相画报》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美术刊物和大型新闻摄影类革命画刊,其艺术革命的政治文化追求如何实施了社会的民众动员?画报的传播共同体如何在一个报刊的公共舆论空间表达政治文化认同和价值共识?民主革命思想的表达和社会动员的独特机制是什么?文章试图从政治文化视阈,探究《真相画报》在传播宗旨、传播共同体地缘和学缘的精神交往等方面生发报刊的民众动员效应和社会影响的建构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与舆论舆情——新媒体语境中的考察》一书,将重大公共危机事件、舆论舆情和新媒体这三个因素有机结合起来,立足新媒体语境,从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着重对重大公共危机事件及其生发舆论和舆情的触发机理与多维关系等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在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上,呈现出一套对研究内容与方法在认知、判断、推理逻辑上的新范式。这些新范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掌握并拥有对新闻传播学新概念的定义权和话语权、开辟和拓展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新的边线与疆界、重视与运用定量研究对定性研究结论的量化与佐证、注重并实现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结合研究的逻辑自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