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四川档案》2021,(5):44-46
<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如何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资源在区域间的合理流动与有效配置,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跨区域协同服务,是我国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党和国家"新基建"的发展战略下,以RCS为代表的5G应用加速落地,其市场版图与4G时代的主流OTT应用微信、微博等有所重叠,其价值逻辑也与之形成了市场竞争.其背后反映出的是传媒产业上游厂商——电信业、软件业甚至通信终端制造业不断尝试进入传媒业的趋势,是继媒介形态横向融合之后又一次纵向维度的产业前向一体化.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产业的前向一体化运动势必再一次改变乃至加剧市场竞争,业内的存量媒介,特别是传统媒体应加快转变角色定位,通过供给整合形成联盟提高市场力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党中央提出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背景,认为中国图书出版IP象征着中国出版产业在新发展格局中的议价筹码和议价能力.我国出版业要构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图书出版IP,通过提升中国图书出版IP在双循环中的流通,突破西方文化霸权的阻碍,提升中国出版业及出版物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议价能力.构建中国图书IP的文化创新路径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价值内核、附加中国故事的外延、精选文化符号串联起中国特色文化表述.我国出版产业需依托数字出版、"出版+"、跨界衍生品、IP生态圈等助推中国图书出版IP在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流通,推动中国出版业在新发展格局中一盘棋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4.
陶冶  戴颖洁 《当代传播》2022,(4):109-112
2020年5月14日,中央首次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格局的提出不仅是基于我国当前经济形式的判断,更将对未来总体国民经济领域产生深远影响。而对标“双循环”格局,目前中国电视节目模式产业的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但是在梳理研究该产业的发展历程后发现该产业具备较强的政府创业特征,并已经依托国内收视市场的内循环超大规模复杂性红利演化出一系列创新特征,具备了“双循环”格局的萌芽形态。  相似文献   

5.
傅越 《出版参考》2021,(6):86-88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强国新征程:"十四五"时期的中国经济》是中央党校专家张占斌对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刻思考.本文结合该书特点特色,提炼并分析贯穿该书的四个重要原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主线,凸显高质量发展主题,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所阐释的"十四五"规划核心要义及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6.
王松茂  罗芮 《出版科学》2021,29(3):34-41
在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格局的大背景下,我国出版业"走出去"面临全球出版价值链短期断裂、中期脱钩以及长期打破低端嵌入出现冲突的隐患.要消除这些风险,推动出版业高质量"走出去",需要利用疫情防控优势,修复短期断裂的价值链;立足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对冲全球价值链脱钩风险;实现价值链跃升,摆脱全球出版价值链低端锁定陷阱.  相似文献   

7.
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对出版业而言尤为关键,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全面建设的新征程.以人民为中心提供内容服务,做好国内与国际文化传播的双循环,通过新技术融合发展转型为新兴产业,这些都是出版面向未来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展会正成为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窗口". 近两年,各类展会密集举行.笔者先后参与了第三届进博会、首届消博会、第十二届中博会、第十一届服贸会、第三十届食博会、首届湖北绿色消博会、第四届楚菜美食博览会的报道. 从新闻实践来看,展会报道有两大难点:一是展会通常持续3-5天,期间要不断输出新...  相似文献   

9.
"既然我国是一个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经济体,不管国际经济如何,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我国的经济就会稳定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前景,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很有信心.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供应链紧张、大宗商品上涨等因素影响了全球经济.  相似文献   

10.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下,中国出版"走出去"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出版价值链短期断裂、"逆全球化"导致中期脱钩、打破低端嵌入与现有价值链体系产生长期竞争的风险.为此,需要利用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优势修复出版价值链,增强中国出版高质量"走出去"感召力;找准双循环定位,有效应对"逆全球化"风潮引发的价值链脱钩的风险;通过在出版重点领域进行国内价值链重构、培育自主国际出版品牌、打造全球出版价值链链主、通过技术创新向新型产业链跃迁转型等手段,促进中国出版高质量"走出去".  相似文献   

11.
新发展格局下,主题出版想要实现长足健康发展,市场化是实现舆论引领和价值最大化的重要路径。文章结合现阶段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对主题出版面临的挑战提出应对和发展建议,探究主题出版如何在实现国内大循环的同时走出去,增强主题出版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王楠楠  李侠  邵滨 《出版广角》2021,(10):46-48
构建中国学术的国际话语权对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而提高学术期刊的国际传播力是提升中国学术国际话语权的关键之一.国内的语言类学术期刊具有自身的传播优势,可以作为推动中国学术期刊对外传播的一个突破口.语言类学术期刊要在守正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开新局:搭建语言类学术期刊的新传播生态,推进语言类学术期刊标准的国际化,建构汉语研究的国际学术权威和打造国内外"双循环"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出版产业已迎来大融合、大创意、大市场、大国际和大人才时代。跨界融合是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文化企业与相关产业进一步融合,对外文化贸易更加活跃,升级版的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国家相关利好政策的出台,也将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支点。第一,从"传统出版"到"多元发展",多元开拓融入经济大循环。文化体制改革使文化产业已经全面融入经济大循环,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产业以多元开拓融入经济大循环,必将打破已有的产业边界和发展模式,在一个更大、更广的产业概念和体系上,在一个更加多元互动、更加开放的产业链上,吸引更多的关注,获得产业规划、融资渠道、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4.
2020,大疫汹汹;搅乱世界,荼毒生灵;举国上下,有效防控;复工复产,重振雄风——疫情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但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 疫情挡不住共和国前进的脚步!这一年,总书记亲自指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疫成果举世瞩目,中国成为全球疫情防控最成功的国家;这一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持续向好,未来可期.  相似文献   

15.
<正>本书研究的核心主题是高质量发展下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传导机制。围绕这一主题,作者沿着理论分析、现状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技术路线,从“量”和“质”两个层面,对出口规模和出口质量影响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下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农业安全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之路。在当前世界经济持续衰退和新冠疫情的反复冲击下,我国提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虽然以国内循环为主,  相似文献   

16.
中国媒体正在走进新财经时代. 我们需要建构新的话语体系,探索新的报道策略,以应对扑面而来的冲击. 新建构:媒体话语体系在变 新财经时代有两个支点. 从报道对象来看,新财经时代国际国内经济格局发生深刻转变.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中国经济运行方式与节奏将呈现全新面貌;同时,经济国际化、全球化迫切要求"中国声音"尽可能与"中国实力"相匹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数字出版业快速发展,生产模式从“相融”到“深融”,经营业务由内容提供向知识服务转型升级,跨领域融合构建丰富多元的“出版+”业态,并逐步畅通数字出版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当前,数字出版业呈现“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市场格局,数字版权与价值认证体系亟待完善,同时面临技术交融、行业脆弱性上升等风险。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语境下数字出版业的创新路径:完善数字出版业顶层设计,延展数字出版业发展空间,重塑数字出版业生态格局。  相似文献   

18.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回顾与整理汉语国际传播事业的发展历程对其今后的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文章对"十三五"时期我国国际汉语传播事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观察,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是其主攻方向;国家政策和重大项目、活动是其主要动力;以新闻出版为抓手的生态传播格局基本形成.当然,随着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多变,现阶段的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只有做足面对一系列风险挑战的准备,增强针对性,提高实效性,才能在新时代实现"变中求新、变中求进"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19.
李江 《出版参考》2023,(3):60-62
新时代,人民卫生出版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将“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推动中外医学交流互鉴,搭建中外人民友谊的桥梁,提高中国医学的影响力,本文主要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国际中心打造国际精品医学力作为例,浅谈对新时代国际出版相关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如何改变国际传播格局,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环境中争取话语权,是中国国际广播传媒在新形势下的重任.刘云山同志曾经指出:"面对国际舆论环境‘西强我弱'的总体态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宣传的影响、在国际舆论斗争中赢得主动的任务很重;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向世界介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的任务很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提高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更好地维护我国国际形象的任务很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