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的教学理念也不断发生变化,过去是"灌输",教师教学生学,现在是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除了教师授课方法要改之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自主学习要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合作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自主合作学习的内涵、模式、意义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2.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新课改已将合作学习列为重要的学习策略,明确提出学生要自主探索,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如何让学生通过合作达到学习目的,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本文就合作式英语教学模式的设计原则、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环节中的尝试和实施合作学习策略时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科特点结合情景教学、任务教学等方式,通过问题设计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明确任务,并有效组织小组对问题进行研究;学生则通过小组学习收获知识和能力,在与他人分享交流中收获,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成长,并最终实现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共处、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教育目标。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均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可见,"合作学习"在新课程背景下,不只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方式",其本身也是数学教学的"目标"。要达成这些目标,数学教学不仅要有"合作"的活动,要有合作学习的经历,要有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也要进一步细化"合作"的指导,使学生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初步学会合作。学生合作的技能不是与生俱来,自然发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加以培  相似文献   

5.
"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规划和人才培养的一个全球性发展的战略目标.纵观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一般较差,养成良好的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进一步倡导合作学习,让合作学习在学生心中生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6.
<正>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而且有助于弥补教师难以同时教学众多有差异的学生的不足,从而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的目标。因此,营造民主、合作、互助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一、在合作学习中加深理解合作学习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合作解决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在合作中认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交流、共处。为此,合作学习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与他人合作,就极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合作是能够体现个人风采和精神的素质,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学的价值、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就可以结合"合作"这一理念,对传统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打破以往全班合作学习的方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这一团体中明确责任分工,进行合作探究,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和作用,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有效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新颖的学习方式已被广大教师认可,在课堂教学中已广泛实施,产生了积极的学习效果。但是有很多教师在应用"合作学习"时,只是流于形式,从表面上看是合作学习,实质上却是合而不学,没有产生多大学习效果,影响了教学质量。那么,教师应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合作学习呢?一、组织好合作前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个体认知后使用效果更好。有的教师一上课就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结果课堂气氛很热闹,同学们在一起"互帮互助"地学完新知,教师觉得很成功,学生却没有思  相似文献   

9.
张桂芬 《考试周刊》2013,(46):35-35
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呢?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好的教学策略,作者就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合作是指学生、同伴、教师和社会成员一起共同思考,努力探究某一问题。当学生与他人共同努力探究问题并建构理解时,他们就形成了一个学习者团体。为了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在现行的科学教学环境下,大部分学生没有  相似文献   

11.
<正>在新课程的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要树立新的教学目标.新课标的总目标有这样的规定: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这就说明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合作学习成为初中数学学习的新方式,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路,让学生学习得积极主动.合作式的学习会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学生的合作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更会让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学生会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可以在多方面进行交流,使学生对数  相似文献   

12.
<正>一、问题的提出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在科学学习中要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合作学习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责任分工和共同的目标,它有效地改善了课堂内的学习氛围, 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此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技巧,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参与"的核心理念.现在,合作学习已被很多教师所接受,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课程改革逐步深入和"高效课堂"日益兴起,"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在这种教学方式被普遍应用的同时,由于教师认识不足或者操作不当,使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效性大打折扣,乃至于沦为形式。针对"合作学习"中出现的操作误区及其成因,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明确小组的组织分工,并使每位学生准备充分,学会倾听他人发言,以使小组合作学习切实高效。  相似文献   

15.
数学科目的概念性和抽象性,决定了小学生在学习上必有一定的难度,而当小学生学习数学遇到困难时,无法在第一时间找到教师,他就需要具有合作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即通过与他人或多人合作分析、论证,从而得到数学答案,这也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索精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6.
张亚峰 《教师》2014,(19):71-71
正一、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的审思《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但是,"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往往过于形式和浅层化。主要表现有:(1)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不具备合作的倾向性,有的小组一看就只是在公开课、研讨课时临时拼凑而成,缺乏系统性、科学性。(2)问题一出现,教师不引导学生认  相似文献   

17.
在各种各样学习方法中,合作学习法算得上是比较突出的一个学习方法,很多教师也通过实际实验教学使其得到了充分的证明。这一种学习方法可以高效的解决学生在写作能力上的一些问题,这不但要求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配合,还要求同学之间相互配合,教师在运用这一学习方法教学,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渐渐地就会形成较为系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与他人的长处,从而促进学生们互相共同进步更好发展。本文就对合作学习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与别人共享,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但是合作学习大多流于形式,成为调节课堂气氛,赢得评课教师喝彩的手段。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就如何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9.
高丽 《中学教学参考》2014,(17):116-116
<正>自从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推行以来,合作学习就一直占据着"主角"的位置,但这个"主角"的表演能否深入人心,就全看作为导演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和具体操作了。《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不同的学习方式有各自的特点、优势和适用条件。"所以合作学习不能"模式化、一刀切",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水平,甚至是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授课特色去制定合理的合作学习的方案。基于  相似文献   

20.
“学生不会合作交流,我能怎么样?”这是教师们经常提到的问题。教师只强调了学生不会合作、不会与他人交流,却忽略了合作本身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教会学生与他人交往的技能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如同传授知识那样教会学生各项合作、人际交往的技能。如:讲到“倾听”这一技能时,教师要为学生示范,让学生体验到“倾听”就是:当别人发言时要专注地听,不东张西望,不随意插话,先听后说等。学生就是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慢慢成长,体验到合作的快乐的。当合作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时,合作就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生活。教会孩子合作的技能@李炳涛$山东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