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选入新编高中语文第六册的《汉堡港的变奏》,选自柯岩的报告文学《船长》。《船长》报道了我国远洋公司上海分公司“汉川号”船长贝汉廷成长的经过,以及他和“汉川号”的全体海员在航行五大洲  相似文献   

2.
文学形象与雕塑、绘画等艺术形象相比,有自己显著的特点。其特点是,文学形象是内视形象,具有内视性。 所谓内视形象,不是指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形象,即直观形象,而是指用“心眼”,以语言文字符号为中介,间接观察到的形象。前者存在于物理世界,后者存在于心理世界。这里说的内视形象,实际上是指以“心眼”为主体的“内感”形象。 举例来说,报告文学《船长》的作者,在采访中看到的贝汉廷,是直观形象;读者从《船长》中看到的贝汉廷,是内视形象。我们从电视中看到的阿Q,是直观形象;我们从小说中看到的阿Q,是内视形象。同样,我们从郑板桥作品中看到的竹子,是直观形象;他构思过程中的“胸中之竹”,是内视形象。  相似文献   

3.
柯岩同志是深受广大青年喜爱的著名作家,她的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又见蔗林,又见蔗林》,长篇小说及同名电视剧《寻找回来的世界》、《他乡明月》,报告文学《船长》、《美的追求者》等作品脍炙人口,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今年年初,柯岩同志应邀参加了首都高校中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联欢会,应会议组织者的邀请作了简短的即席演讲,演讲在与会者中引起了很大反响。为此,本刊记者就柯岩同志在演讲中未及展开的话题采访了她。  相似文献   

4.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 :“一个能思想的人 ,才真正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西方国家的许多教育家认为 ,学生学习知识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学习一些“心灵的好习惯”。他们认为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 ,完全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如今新修订的小语“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都强调要让学生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启蒙教育 ,“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因此 ,我们在引导学生完成阅读教学任务 ,借助于一篇篇课文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 ,要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思维途径 ,学习作品中主人公科学的思维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一…  相似文献   

5.
元代著名作家马致远写过许多“叹世”之作。在他的作品中 ,最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 ,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代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王国维称赞其“寥寥数语 ,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是“小令之最佳者”。这些评价 ,并非溢美之辞 ,《天净沙·秋思》确是元代散曲之绝唱。《天净沙·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 ,仅用 2 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许多年来 ,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 ,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将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 ,使主人公的情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  相似文献   

6.
日本近代著名小说家夏目漱石的《公子哥》和中国著名作小说家的《围城》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巨作。两部作品通过主人公“公子哥”和“方鸿渐”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当时教育制度的种种弊端。最后主人公的遭遇也殊途同归,离开了他们认为的“是非之地”,成为现实的逃避者。结局虽然相同,但方式却截然相反。一个是大义凛然的“辞职”,一个是委屈抑郁的“被辞职”,通过分析两者来揭示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有的同志已经提出了“解放文学”和“改革文学”的概念。如果说前几年文学的主流是“解放文学”,那么,今天文学的主流正在过渡到以反映改革,歌颂改革和推动改革为最重要的题材和主题。在“改革文学”的洪流里,报告文学仍一如前几年在解放文学中的势头,是整个文学大军中的一支尖兵。 改革文学虽然正在成为今天文学的主流,但却并非从今天才开始出现。通常人们都把《乔厂长上任记》作为它的先声,《三千万》、《祸起萧墙》、《开拓者》、《沉重的翅膀》等则可以说是反映改革的第一批影响较大的小说。与此同时,报告文学也涌现出了一批以改革者形象为主人公的优秀作品。张锲的《热流》、柯岩的《船长》、程树榛的《励精图治》、  相似文献   

8.
小说《红豆》一发表,就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被认为是真实表现生活的作品。也曾有人批判过,说《红豆》是一篇鼓吹“超阶级的爱”和“资产阶级恋爱至上”的小说。而给我的印象较深的是江玫这个人物,江玫是《红豆》中的主人公,她是作者通过特定的历史环境塑造的一个鲜碉独特、具有时代意义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的小说带有浓郁的感伤、悒郁的基调。在作品中,常常赋予他的主人公以感伤、悒郁的性格,竭力表现他们的情欲和性的苦闷,以及由此而生的变态的心理言行。因此,有人认为他的作品颓废、淫秽,表现了作者悲观厌世的情绪。细读全篇并非如此。本文略陈己见。《沉沦》是郁达夫早年的一篇代表性作品,该文写于一九二一年五月,小说借写一个中国留学生的忧郁性格和变态心理,真实刻划了一个在异国受歧视被迫害的弱国子民的复杂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时代病”的典型体现者。那么,作品的主人公为什么会患这种“忧郁  相似文献   

10.
《汉堡港的变奏》是报告文学作品《船长》的节选。它是一篇以文学的表现方法来反映真人真事的报道性作品,它既具有新闻报道的长处,又具有鲜明的文学特点。先谈谈它反映生活事实的真确性。作者是自觉地严格忠实于生活事实的,她曾说过:  相似文献   

11.
这篇课文节选自《船长》。《船长》曾获一九八一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全文除引子外,共分以下九节:“汉堡港的变奏”、“从南市来的孩子”、“吐血的水手”、“是日本人吧!”、“蓝色的梦”、“伦敦港的友谊”、“邓小平式的船长”、“海员风度”、“船长的苦恼”。课文选的是第一节,为适合教学,征得作者同意后在文字上略作了改动。  相似文献   

12.
求求你,妈妈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读过柯岩奶奶的作品吗?她的作品可多、可好啦!“开心果”就是读着柯岩奶奶的诗《周总理,你在哪里》长大的!下面给大家介绍一首柯岩奶奶的儿童诗——“求求你,妈妈”,相信大家读后一定会喜欢的!(开心果)  相似文献   

13.
《北京大学学报》一九七五年第一期上,有一篇题为《从元曲<高祖还乡>说起》的文章,对元曲作家睢景臣的散曲《高祖还乡》大加批判,彻底否定。它指斥《高祖还乡》所写的主人公是个“满脑子‘天命论’的孔孟之徒”,是个“守旧派”;说什么作者写他对衣锦还乡的汉高祖加以嘲讽,是“暴露了作者的不准造反,‘克己复礼’的儒家真面目”,从而断言“这套散曲完全是一篇反对社会变革,咒骂新生力量,尊儒反法的坏作品”。文章写得武断  相似文献   

14.
夏衍同志的《包身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一九六三年,作者在《报告文学的几个要求》中说:“我自己,除了诗以外,差不多的文学形式都写过,但都和草木俱朽了,只有《包身工》,在读者中还在起作用。”这虽然是作者的自谦之词,但清楚地说明了这篇作品在他自己创作中的突出地位。《包身工》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六月《光明》创刊号。解放后,一九五九年《中国工人》杂志重新发表了这篇作品,并展开了群众性的学习和讨论。粉碎“四人帮”以后,一九七八年《十月》文艺丛书又发表这篇作品,并刊载了评价文章。另外,建国以来所写的现代文学史和系统研究报告文学的文章,几乎没有不提及这篇作品的。大家一直认为,《包身工》是“报告文学的杰作”,标志着我国的报告文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是我国报告文学发展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能否正确评定一篇小说的主人公,关系到对这篇作品主题思想的正确理解,以及对这篇小说的正确评价。因而这是一个值得慎重对待的问题。鲁迅的《一件小事》的主人公是谁?历来都说是“车夫”。不仅中学语文教学界作如是说,学术界亦然。这只要翻一翻解放以来出版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便可了然。195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初级  相似文献   

16.
中篇小说《为党生活的人》是日本无产阶级作家小林多喜二的代表作品之一。关于这篇作品,作者曾在一封信里写道:“在这篇作品里,我采取了和《蟹工船》、《工厂支部》等以前作品不同的写法,进行了冒险的尝试。”①又写道:“这是力图摆脱过去无产阶级小说框框的作品。”②由此可见,这篇小说是作者抱着相当的自信写成的,是他企图向前跃进一步的大胆尝试。这种尝试主要体现在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 作者说过,从内容来看,这篇小说叫“为党生活的人”最合适。这就是说,他笔下的主人公安治是个完完全全为党而生活的人。安治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完完全全为党而生活。安治是个从事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在“号称世界最完备的警察网”③的追捕下进行斗争。这种特定的环境对他提出了特别严格的要求:非但要彻底抛弃个人主义思想,而且要完全牺牲在正常情况下许可存在的个人利益、个人生活,把个人的全部精力以及全部感情毫无保留地献给党的事业。无疑,这是对一个革命者最严格的考验。安治自觉自愿地接受了这种考验,并且经受住了这种考验。对于党的工作,他竭尽全力,拼命去干。要求自己一天过“二十四小时的政治生活”还不满足,又提出“一天工作二十八小  相似文献   

17.
【阅读导航】 《高老头》发表于1834年,是巴尔扎克最优秀的代表作之一。这篇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法国的社会状况,最能代表巴尔扎克批判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在这篇小说中,作者第一次使用他创造的“人物再现法”——让一个人物不只在一部作品中出现,还在以后的作品中连续不断地出现,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物性格形成的各个不同阶段,而且使一系列作品构成了一个整体,成为《人间喜剧》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乔伊斯的《一场悲剧》和契诃夫的《套中人》都勾画了其同胞"精神瘫痪"或"国民劣根性"的精神状况。从历史语境、人物刻画、作者经历和叙事技巧等方面看,这两篇作品中的主人公达菲先生与别里科夫存在惊人的相似,他们都是令人窒息的社会环境中的悲剧人物和牺牲品。两篇小说都承载着文明与欲望、帝国和殖民地、现代和传统、新老一代之间的较量与冲撞。  相似文献   

19.
那是另一种存在:当捧读一篇篇新教材时,它孕育、诞生过程的复杂、艰难以及深邃的思考,有时比作品本身更丰富绚烂,那是一个隐秘的世界。在教学中,由于师生对于它不断深究所产生的感悟和理解,有时连作者在写作时也没有想到。为此,从本期开始,新开“面对面”这个栏目,陆续约请一些入选新教材的美文作者与广大师生亲密接触,或请他们写作品的背景材料、自选相关链接的文章,或请他们回答作品中的疑难问题;或刊登教师上课教案的精采摘要,以及从不同角度切入对文章的不同理解的一些文章,以便对新教材更深入地探讨,高屋建瓴地把握。本期约请了著名诗人牛汉先生、教授沈致远先生及散文作家周佩红老师,他们入选新教材的作品是:《悼念一棵枫树》《说数》《母亲这样的女人》。——编者  相似文献   

20.
一、备课背景通读苏教版教材(试用修订本)第十一册后,我打乱既定单元,按课文内容归纳成几个主题。其中《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船长》归为一组,主题定为“伟大与平凡”。聂荣臻、肖邦、爱因斯坦是三位不同国籍、不同领域的名人,他们本身就是以伟大的形象出现在人们心目中的,但他们又有许多平凡的经历,课文中的小故事很吸引人,因为平凡事发生在伟人身上往往会折射出别样的光彩。之所以把《船长》一课也放进来,是因为这个故事塑造的哈尔威船长也是个英雄人物,同样迸射了伟大的光辉。四篇课文除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