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教师和教育目的导向的价值观.这三种价值观相互区别且彼此联系,教师要合理处理三种价值关系,在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指导下.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课堂教学行为的价值自觉,收集和分析学生现有的价值观信息,尊重和接纳学生原有的价值观,承认价值取向多元化,功能干预与内容干预相结合,促进学生积极健康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秦念歌  王天红 《文教资料》2008,(17):190-192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得当代大学生与网络发生了普遍的联系.在与网络的互动中,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明显变化并出现了一些不良价值取向.本文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探讨了网络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的双重影响,并就如何利用网络实现大学生价值观的建构和教育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基本表现 1.价值本位取向 据不完全调查得出:在人生观上,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是,比较崇尚自我,注重个人利益、个人要求,价值本位由群体偏向自我,偏向个体.他们既赞成个体社会化的道理,又全面重新审视并高度重视自我价值,崇尚价值主体的自我化.他们认为在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社会里,在多元经济成分、多元经济利益、多元经济分配形式共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凭借自我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进而特别珍视发展自己的个性兴趣,期望在竞争中表现自己的个性."以自我为主体"的人生价值观,有相当大的市场.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目标价值与手段价值选择的研究用《中学生价值观问卷》测量了971名中学生价值观的基本特点,结果显示:(1)中学生价值目标和价值手段选择方面的特点为:在选择价值目标时,最看重的是归属感和生理上的健康与安全,最不看重的是物质享受;在价值手段选择方面,中学生认为各种价值手段都具有重要价值;(2)不同性别、年级的中学生在价值目标和价值手段方面的倾向性存在差异;(3)在选择价值目标和价值手段方面,集体取向的中学生显著多于个人取向的中学生,且他们对两种取向的偏好存在性别和年级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为指导,描述了与分析社会主我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的冲突:正负并存、今昔脱钩、多元交错等。探讨与揭示价值观的困惑与挑战:发展必然论、同步效应论、自然生存论、完美境界论等。设计与倡导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调控:价值主体调控、价值目标调控、价值评价调控等。  相似文献   

6.
现如今,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正朝着“兼顾个人与社会利益”、“多元化与复杂化”、“价值认知和价值行为相分离”的趋向发展.在现实中,自身成长经历、社会环境变化是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要想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既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也要充分发挥社会环境的正面引导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定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是指人们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活动中形成的,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出价值评价、价值选择的稳定的思维模式和基本原则.全球化浪潮既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构成了新的挑战.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首要之举,是坚持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普遍与特殊的统一、拒斥与接纳的统一的方法论原则,去构建新的、更为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王敏 《教育探索》2012,(3):125-126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包括大学生的价值评价、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的选择.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途径,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教育,二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三是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价值观的人文本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化进程中,多元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核心是价值和价值观上的冲突和融合.价值,即各民族、阶层、个体等主体的价值存在和价值标准,是指他们赖以生存的客观形式,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全部权利和责任的集中体现;这种客观的存在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中,形成了人们关于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即价值观念.只有在充分把握价值现象的特殊性,同时也充分注意到"观念"这种思想形式特殊性的基础上,才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价值观"所具有的特殊性,才能够对于人类内心深处这种最富有激情和动力的精神形式,给以适合其品格的应有对待.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是"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数学课堂价值观的养育是必要的。本文提出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的人文价值以及数学知识本身的应用价值、科学价值及审美价值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科学地根据历史、现实和理论基础而提出来的.作为政党价值理论发展的新成果,它蕴含着新时期价值主体、价值取向、价值评价标准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充分体现了继承性与创新性、民族性与时代性、人民性与先进性的逻辑统一.  相似文献   

12.
解除价值认同危机,增进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是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教育的责任与追求.价值认同危机根源于"他者"与学校教育之间的价值冲突.价值观教育需要具备价值关怀、价值选择和价值商谈的独特品格,由此超越价值冲突,实现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3.
人生价值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基础,价值观决定了人的情感、愿望和追求,成为人的一种最有力与最有效的行为动力.目前,核心价值理念缺陷、价值取向模糊、价值认同失衡以及价值观念错位等众多价值观问题是引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诱因.在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中,应进行科学的价值干预,提高其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培养其对选择价值观的能力,加强正面价值观教育与心理辅导、心理干预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也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由价值观的定义可知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与其所生长的环境息息相关.通过分别选取两种文化中的几个具体形式进行论述,分析各自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积极和消极作用,然后对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行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是当前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是对其价值观形成的各方面情况有比较系统的了解.青少年价值观形成中的主要矛盾是个人价值、自身利益与社会价值、集体利益的矛盾,目的性价值与工具性价值的矛盾,追求物质享受与陶冶精神情操的矛盾,索取与奉献的矛盾;社会思潮、家庭教育和青少年自身主观方面的消极因素影响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教育价值取向问题是教育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它是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无法回避的.教育价值取向指导人的教育行为,教育价值取向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等都起着导向作用.因而,确立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首要问题.本文从几种主要的教育价值观和对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反思两方面论述了我国正确创新教育价值取向的确立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了解我国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状况是各级学校有效实施价值现教育的前提.通过对3060份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结合其他调查研究成果,我国当代青少年具有价值选择的多元化、价值本位的个体性、高于行动的价值认知以及现实而积极的价值取向等旨趣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实事求是蕴涵着讲实效的价值原则,但并不意味着崇尚拜金主义.坚持实事求是,必须确立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基本原则,确立科学技术道德价值观的伦理评价,与实践"三个代表"统一.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转型,带动社会各方面的变化,与之相应的青年一代的价值观体系,也出现了新的转变.他们在接受传统主导的价值观念的同时,又迎合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20.
高中处于人的发展的十字路口,是决定性的教育阶段.我国当前高中存在两种主要的价值取向--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是实然的价值取向,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应然的价值取向.两种教育价值观之争,造成我国当前高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某种程度上是并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