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善于设疑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疑能促思,疑能激趣。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在新课的开头处、重点难点处、易产生混淆处及课堂结尾处面向全体学生设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创新学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兴趣、好奇是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采取设疑、提问、创设问题情境等手段,能有效诱发学生好奇心,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热情.现就物理课堂教学中设疑、激趣的技巧问题谈点体会.一、设疑激趣、变"教"为"导"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10余年,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壮大与深入,现代多媒体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使得网络资源成为辅助化学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1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利"1)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多方位学习知识多媒体能够使原本复杂、枯燥、抽象的化学理论具体化、生动化,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巧香 《中小学电教》2008,(10):119-119
<正>疑能促思,疑能激趣。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设疑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激情,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创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和发展学生的素质。一、把握设疑时机,发挥设疑功效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贵有疑".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的.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惊奇和问题开始."怎样设疑,于何处设疑,往往会影响学生思维的品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提出问题,通过讨论加以解决的问题,都能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但教师在课堂提出的问题在教学中分量较多,最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首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问题,疑设得好就是成功的一半,善教者必善问,一个优秀的生物教师必然是善于设疑、提问的教师.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学会在课堂中充分运用设疑导学艺术.要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一定要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思维.因此,笔者就如何在课堂中运用设疑导学艺术,发表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设疑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在教学中通过设疑、析疑、再质疑的过程,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都起着积极的作用.现就化学教学中的设疑方法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疑能促思,疑能激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当的设疑就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激情,就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地创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和发展学生的素质奠定基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从问题的设计着手,精心“设疑”,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刘莉 《宁夏教育》2007,(6):50-50
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设疑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时机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素红 《湖南教育》2002,(10):32-32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兴趣。教无定法,但教而有法。如何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正是教学技巧之所在,即如何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较好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情景。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是通过设疑,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欲望,使其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课堂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  相似文献   

10.
设疑是教师授课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疑,可以克服“满堂灌”的教学弊端,从而能更好地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通过课堂设疑可以迅速捕捉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上任何设疑都具有上述作用,要使课堂设疑能收到真正的效果,也得讲究一些设疑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师可通过设"疑"激趣、设"障"思辨、设"套"析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感觉和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深度思考,积累数学思维经验。  相似文献   

12.
时玉珍 《中小学电教》2011,(11):146-146
<正>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因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找准情感激发点激发兴趣1.设疑引趣。"疑"是打开思维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地精心设疑,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开拓学生思维。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设疑激思,引起认知冲突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重要前提。"疑是知之始",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精心的适时适度的设疑"拓路",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而且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从设疑的方法、时机、类型方式的选择等方面来为数学课堂"拓路"。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问题设置可以具体到教学内容的各个环节,从"设疑""引思""再设疑"等问题设置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罗鑫 《课外阅读》2011,(8):60-62
学生乐于学习是确保教学有效性的重因素,也是教学成功的重标志。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努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他们在愉悦的情境下学习。设疑是指在教学的关键之处,有意识地创设疑问,布置疑阵,以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教学方式。课堂设疑是师生信息双向交流的过程,恰当的课堂设疑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在我对在课堂教学中设疑的方法和时机作出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隋殿林 《林区教学》2008,(6):166-167
新课导入是"新课堂"的"水之源"、"景之韵"。故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观察、触摸、体验与主动参与探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设疑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巧妙设疑是培养求异思维的问路石,催生勃发求异思维。走进生活是学习的原动力。运用合理的导入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设疑是教师授课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疑,可以克服“满堂灌”的教学弊端,从而能更好地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通过课堂设疑可以迅速捕捉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上任何设疑都具有上述作用,要使课堂设疑能收到真正的效果,也得讲究一些设疑的艺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设疑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8.
设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型.一、激趣型由于思维具有可导性,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产生自觉学习的巨大动力.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提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问题.可以从学生所熟悉的基本事实中,从新旧事物的联系中找到激发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设疑的目的不在于要求学生立即回答,而是为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讲人类的ABO血型系统时,抛出一个问题,在古装电视剧中经常会出现滴血认亲的剧情,有没有科学依据呢?为什么会出现相溶、不相溶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问题,从导入、设疑、创境、实践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与交流的过程,其中提问是教与学的纽带,是师生对话的桥梁,是一门设疑、激发兴趣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如何在地理课堂上有效提问,以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