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学观是教育者对教育规律的具体把握,是教育者关于自身教与学生学两者关系的核心假设,集中反映在教学目标设置、教学进程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对象确立等重要方面。确立适应学生的教学与适应教学的学生相统一的现代中小学"双适应"教学观,关键在于教学适应学生发展,学生适应教学要求;具体做到学校教学服务学生未来发展,教学标准激励学生适应当前教学,最终突破传统的具体教学观认识,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决定了学生与各种教学因素的关系。这些关系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学目标与学生、教材与学生、教学手段方法与学生、教学评价与学生等等。教师正是通过调整教学中的各方面关系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因此,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和处理好上述各方面关系,使学生发展在主客体相互关系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现就数学教学如何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谈谈本人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季小波 《考试周刊》2008,(24):36-37
个性化教学以追求学生的个性展现和全面发展为基础,将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展示个性、发展个性的实践场所.新课程标准关注学习主体的发展、倡导个性化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个性发展;可以关注学生表现,发现学生个体差异;可以开发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个性化教学可以通过创设和谐氛围、尊重学生主体、实施新型教法、改变评价观念等措施实现.  相似文献   

4.
情景教学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可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材,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把知、情、意、行融为一体,进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本文从情景教学的意义、影响情景教学的因素、情景教学的运用三个方面对小学课堂情景教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教学以学生为本观念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教学要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关键在于坚持以学生为本,但教学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远非是普遍自明的。而要牢固地确立教学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既须从教育现代化的合理性高度来认识教学以学生为本的必要性,也须从教学的学生、社会、知识三者的关系上来判明学生所处的地位。教育现代性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教学的合理性根据;而在学生与社会、学生与知识的关系上,学生是本体,这是教学面对学生、社会、知识这三者时的本相,体现这一本相、本色化的教学,应是以学生为本的、让学生成为自主活动的主体、“贵无”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有效教学是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它以学生为主体,突出教学效益,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好坏的主要指标;它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学生思维的活跃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创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通过讲故事、提问、设置悬念,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乐于学生,高效学习.创设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所谓教学情境,就是教师有目的地用生动、形象、直观的场景来启导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而创设的最佳教学场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教学时效与学生负担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教学时效高 ,教师占用学生的时间少 ,学生的负担因此减轻 ;教学时效低 ,教师挤占学生的时间多 ,学生的负担随之加重。减轻学生负担应当从提高教学时效入手 ,追求教学时效的最大化。提高教学时效途径很多 ,优化教学管理、优化课程设置、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优化学法指导等 ,可择其一做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开放式教学是指教学中对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开放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要求课堂教学做到: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不断激起学生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愿望,让学生的思维、心态处于开放状态;时时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开放式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时空的拓展变换,教学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的学习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  相似文献   

10.
教学魅力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凝炼升华的一种内在、持久、强大的教学吸引力,它是教学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集中体现。富有魅力的教学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促进学生的人格发  相似文献   

11.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生物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途径是:实验引探,培养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训练发散思维,提高辨证批判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创新情感和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班就读轻度智力落后学生可逆性思维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R:APOK模型编制的可逆性思维测验,对31名随班就读的轻度智力落后学生进行了个别测验,旨在探讨轻度智力落后学生可逆性思维的表现特征,为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思维教学与训练提供依据。调查表明,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可逆性思维在智商无显著差异的不同性别和年级之间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智商有显著性差异的两组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可逆性思维存在显著性差异。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可逆性思维、智力以及学习能力三者之间有显著相关,在发展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研究者认为,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可逆性思维发展比较缓慢,强调可逆性思维过程的课程教学和可逆性思维操作的反复练习有助于他们的智能和学习能力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首先要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大学物理实验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创新思维训练。结合电表改装实验,介绍了大学物理实验中转变学生思维方式的方法。通过实验中创新思维训练,让学生树立根据物理现象分析物理原理、增强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树立逆向思维和工程思维的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不断创新,有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PISA2021创造性思维背景、内涵与维度,分析了PISA2021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的影响因素及表现,阐述了PISA2021创造性思维的评估目标、领域设计、创造力测试设计及样例。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学生适应21世纪发展的必备核心能力,需要组织多领域专家开展创造性思维的理论研究,学校要秉持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理念,教师要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促进者,通过课程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对批判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的运用和培养不够重视,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更是如此。由于英语阅读中对学生的语言结构和信息处理的要求比较高,需要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因此,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出主体性批判性的阅读技能。大多数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不够强,所以,教师需要注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本文就批判性思维的含义和重要性进行研究,并探讨在英语阅读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对策,以便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英语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始终都存在着培养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契机。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可利用分组实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利用实验习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利用设计实验激发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强调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而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在"教学论"中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他们掌握主动学习的思维方法,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设计思维是当代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以及提升学生的设计能力,成为我国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重要教育问题。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STEAM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首先,阐述了设计思维与STEAM教育的内涵,分析了设计思维对STEAM教育的指导作用;其次,在STEAM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融入设计思维,构建符合创新教育要求的STEAM教学模式,融入设计思维的STEAM教学模式包含学习环境、课程目标、课程活动和课程评价;最后,依据该模式开发并实施了课程案例,分析了融入设计思维的STEAM课程对小学生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中学生思辨能力普遍有所欠缺。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需从三大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首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进行口语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结合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里讨论了问题引导式,角色扮演式,辩论式和复述式。最后,采用形成性评估模式,激励学生的思辨能力。上述三大培养策略能最大程度地挖掘口语课堂中学生的思维能动力,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形势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已经势在必行.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也能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文章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进行探析,并分析数学学习中学生缺失创新思维的主要原因,探究切实可行的培养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