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供农民使用的水量的骤降对世界粮食安全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中国12亿人口粮的70%都依赖于灌溉地,但越来越多的水却正被抽走以供应快速发展的城市和工业的需求。当河流干涸,地下水枯竭时,随之而来的水荒可能使国家对粮食进口的需求急剧上升,从而使世界...  相似文献   

2.
1984年粮食产量突破8000亿斤之后,我国粮食生产一直处于徘徊状态,人均粮食产量由1984年的400公斤下降到目前的359公斤,使市场上粮食价格呈直线上升趋势。1989年春节前,田纪云副总理曾发表了关于加强农业建设的重要讲话,强调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性。要稳定粮食生产量,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稳定和提高粮食产品的价格,让农民得到较多的实惠。  相似文献   

3.
研究区域粮食生产与水资源时空匹配格局,有利于优化水资源配置和保障粮食安全。结合河南省2000-2017年粮食产量等数据,在分析粮食生产和灌溉用水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基尼系数和不平衡指数分析二者的时空匹配格局,结果表明:河南省粮食产量呈波动增长趋势,玉米等耐旱作物种植比重持续增加且夏粮产量较高;河南省粮食灌溉用水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空间差异明显,其中豫南、豫东和豫北灌溉用水不断增加,而豫中和豫西则不断减少;河南省粮食产量与灌溉用水呈现“水量少,产粮多”和“灌水少,产粮多”的状态。从空间格局来看,粮食产量与水资源呈现“东部最优,北部、中部优于西部和南部”的匹配格局,粮食产量与灌溉用水则呈现“北部最优,西部、南部和东部优于中部”的格局,且匹配程度呈增加趋势,水资源量~粮食产量不平衡指数呈减小趋势,农业用水压力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4.
依靠科技,提高粮食产量,是渭南粮食增长的主要途径;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是渭南粮食增产面临的急迫任务;促进粮食的多级转化,提高种粮效益,农民增产收是进一步促进粮食产量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粮食生产系统中,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有很多。根据2000~2009年安徽省粮食产量及相关指标,通过计算灰色关联度,得到影响粮食生产的相关因子的灰色关联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化肥施用量、粮食播种面积、乡村从业人员、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见在选取的6个指标中,化肥施用量和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最大,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顾夏 《中学生百科》2011,(32):26-2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最早的文明之光出现在烈日蒸晒下由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这两条大河养育的一片荒原。"历史学家们大多在此达成了一致意见,人类最早的文明中心不是在拥有狮身人面像与金字塔的埃及,而是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这段文明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间,在这里最先定居的苏美尔人,他们开凿运河,利用河水灌溉农耕,创造了世界最早的发达文化。接下来的数千年间,通过部落之间的连  相似文献   

7.
一、实施产业化战略的依据黑龙江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也是其它农业大省带有共性的问题,就是三大矛盾:第一,“高”和“低”的矛盾,即社会效益高而经济效益低。黑龙江省从1983年到1994年粮食总产量连续登上了300亿斤、400斤亿斤、500亿斤三个台阶,成为国家的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为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同期农民纯收入增长却比较缓慢,平均每年仅增长4%,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而农民人均纯收入却居全国第9位。农民生活质量较低,反映生活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偏大,大…  相似文献   

8.
第一是土地两难。自1998—2004这6年,国内耕地面积减少了6%,粮食产量电减少了8.4%。说明粮食减产不仪与耕地减少有关,也与单产水平下降有关。减少耕地面积就意味着农产品产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苏美尔-古巴比伦时期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古典时期,也是人类艺术史上最早的黄金时代.其美学思想奠定了两河流域和古代西亚文明艺术的基础,并对近东文化圈产生重大影响.由于民族复杂,政局多变,其艺术风格显现出古朴典雅、丰富多彩且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风格化的特征.本文论述了苏美尔-古巴比伦时期的艺术造型、神话史诗、视觉符号及美术作品,用以剖析其美学思想的基本原则及其在审美创造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日益扩大的水短缺可能会使全球的食品供给减少10%。世界观察研究所出版的一本新书指出,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就会导致饥慢、社会动荡、甚至战争。灌溉占全球用水总量的2/3,但只有不到一半的灌溉用水到达植物根部。《沙柱:灌溉的奇迹能够维持长久吗?》一书的作者、世界观察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桑德尔·波斯泰尔指出:‘如果不提高灌溉过程中水的利用率,就无法维持全球主要粮食产区的作物生长。”波斯泰尔说:“全球40%的食品供应来自于可耕地,我们只能依赖这一部分增加粮食生产,供养越来越多的人口。”但是,由于地下水的过…  相似文献   

11.
粮食 ,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食物。目前 ,随着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 ,以及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 ,世界各国对粮食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然而 ,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 ,已经使许多地区的沃土贫瘠化 ,再加上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住房发展占地 ,全球耕地面积正在不断缩小 ,人口的增加和粮食的需求矛盾日益突出。粮食问题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世界粮食形势日益严峻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粮食增速减慢。据有关资料 ,世界粮食产量从5 0年代初期至 1985年的 3 0多年中 ,粮食产量从 6 5 8吨增加到 2 0 0 7吨 ,年平均…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棉生产国,其中70%的粮食产量来自灌溉的农田。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靠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世界上22%的人口。因此,水资源当然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保障。 缺水问题由来已久,且日趋严峻 我国虽然是个水资源大国,但由于人口多,人均径流量只有2251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径流量的1/4。因此,我国又是个缺水的国家,成为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居世界149  相似文献   

13.
向水污染宣战言利民水污染会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污染不仅使水的用途受到限制,甚至完全不适用于生活饮用、工业给水和农业灌溉。被污染的水有时也不能用于娱乐、运动和美学景观。人们不会忘记由于水污染在日本发生的两次震惊世界的公害病。日本九州熊本县的水误镇在...  相似文献   

14.
粮食是我国人民生存之本,是关系到我国政治上安定团结,经济上协调发展的重要物资。但由于近年来商品经济的冲击,使粮食生产效益居“锅底”状态,致使几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发生了停滞不前的局面。如何解决农民“积极抓钱消极种粮”的问题已迫在眉睫。我们对几年来人们有关粮食政策的种种建议和理论作了些粗略的探讨。现将我们的一些不成熟的见解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甲、对于某些建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新疆的实际情况,选取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粮食生产劳动力和受灾面积6个影响粮食产量的因素作为自变量,选取粮食产量作为因变量,应用SPSS软件作为数据处理工具,对新疆1999~2014年粮食产量与各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模型,并以2014年实际数据来检验该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新疆1999~2014年粮食产量的增长主要取决于粮食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化肥施用量三个方面水平的提升,且近年来有效灌溉面积对新疆粮食产量的影响不断增强,而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化肥施用量对新疆粮食产量的影响程度有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汉字──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北京实验大学刘和平人类最早的三种文字产生在世界的三个地区。公元前3000前,在尼罗河流域产生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圣书。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在现在的伊拉克幼发拉底河流域,产生了美索不达米亚人的苏美尔文字。大约在公元前25...  相似文献   

17.
在两河流域的古代历史上,苏美尔文明是人类文化遗产中重要的部分.其王权的形成在一些神话传说中有所提及,但这并不能完全说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王权形成的真正内容.事实上,其王权的形成还受民族和地域的特殊性影响,如神庙形态、城邦形态、传统观念等.正是由于苏美尔人的这种特殊地理条件和思维习惯,使他们不仅在两河流域南部创造出了古老的农业文明,而且也使其城邦形态更显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粮食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基础。有专家估计,世界人口到2010年将达72亿,2050年将达100亿。要避免发展中国家出现大的饥荒,就必须提高世界粮食产量。在中国,只从人口增长速来看,到2030年需进口粮食2亿吨,这相当于世界目前的粮食总出口量。中国要养活自己众多的人口,在农业发展上就要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量的道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那么,生物科学在整个农业生产中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成果给世界带来了什么?以及农业与生物科学的关系如何?生物科学如何更好的服务于农业发展?一、二战以后全球农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生物…  相似文献   

19.
周慰 《上海教育》2007,(1B):7-7
经济学上有个说法:构成集体的每个个体的理性选择叠加起来有可能成为集体的非理性行为。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条有点拗口的理论:每个粮食生产用加施农药和化肥的方法提高粮食产量,因此整个社会的粮食总产量得到了大幅度增长,相关农药化肥的厂商也焕发出了活力,整个社会的经济总量得到了大幅提高。但是,由于粮食的品质下降了,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也下降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1920年前后的中国社会,战火频仍,农业危机。灾岁农民农业生产下降;丰年农产品价格不振,造成粮食产量急剧下降。粮食产量降低,粮食调剂不便,加之政府的不作为,造成粮食供应愈发紧张,最终酿成社会人群中普遍的粮食恐慌,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与矛盾,并由此引发了各式各样的社会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