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介绍河池市的宜州、金城江区、大化、南丹等几处古代崖洞葬居民的拔牙风俗、拔牙形态和拔牙原因。  相似文献   

2.
旱魃是传说中能够引起旱灾的一种旱神,人们为了消除旱灾,往往通过打旱魃的方式来禳除旱灾,祈求雨泽。山东地区打旱魃风俗延存了两千多年,直到20世纪中后期才逐渐消逝。  相似文献   

3.
福建人民早已认识到气候的失常能导致瘟疫的流行。瘟疫的流行给当地的社会风俗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一些岁时节日风俗中有明显体现。瘟疫的发生必然引起人类社会的种种反映,福建古代的瘟疫在其当地风俗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并且有许多传承至今。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代的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对古语词感情色彩的变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阶级社会里,显示服饰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对色彩词的感情色彩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些方位词感情色彩的产生也有着复杂的礼仪风俗的背景。有些古语词的褒贬色彩与古代汉民族的称谓习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葛天氏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部族首领,当时多水灾,居地潮湿,部人多病,葛天氏为让人们活动筋骨,以疏阴导滞,创造了乐舞,即"葛天氏之乐"。其颇具代表性的"牛尾歌"反映了古代社会的许多风俗,表现了古代农业民族的特征。"葛天氏之乐"中的"八阕"各具意义,其中"总万物之极"或曰"总禽兽之机"反映了人们保护大自然的自发意识和对生活的热诚。  相似文献   

6.
《荆楚岁时记》成书前,关于岁时风俗的记录,存在于子学文献、地记文献与志异类文献中.展示的是其与政教、地理、风俗传说间的学术关系。汉魏时期,在政教风俗观、地理风俗观、民间风俗传说这三类体系下,形成了古代文献关于岁时风俗知识的不同记录传统及其多重记述形态。  相似文献   

7.
字形是汉字三要素之一,其本身具有重要的价值。由于汉字形体总量巨大,加之汉字具有以形表意的性质,因此,汉字形体隐含了古代社会众多方面的信息。依据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形体材料,我们可以了解到先民们所处时代的风俗与文化方面的一些内容,例如当时的饮食起居、生产劳动、刑罚战争、神话传说等。  相似文献   

8.
古代墓葬在历史阶段中各具特点,但又显示了一定的演进趋势。墓葬形制跟从于地上建筑的发展而变化,随葬品的设置逐渐向人们的生活情趣靠拢,葬具的变化表现了古人灵魂信仰的松驰。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湖南乡土小说的自然风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湖南文学主要是乡土文学。它因秀美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民俗的描绘而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文章将就湖南乡土小说中的自然风俗的形态与功能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0.
试论中国古代歌谣的性质及其与社会风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的口头诗歌,是能歌唱或能吟诵的韵文,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歌谣都是因人而起、缘事而发,反映了民众的生存状况和情感意愿,是古代民众生活与思想实践的直接反映。歌谣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开来,不仅能够成为发生重要影响的公众舆论,而且其本身也成为中国古代社会风俗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先秦时期的采诗观风到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风俗巡使制度,统治者之所以特别重视民间歌谣的搜集和采察工作,正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作为社会风俗重要内容的歌谣可以起到下情上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真正研究日本的时期始于明代。明代不但产生了很多有关日本的著述,而且在对日本的了解认识上产生了质的转变和惊人的飞跃,逐步蜕去了以往照抄照搬旧史的陋习,开始以实际了解的真实情况充当史料了。其中的《日本考》详尽地介绍了当时日本的社会及民俗等情况,较集中地反映了中国人在明代研究日本的水平,是中国人在日本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由于历史环境和历史条件所限,明代中国人的日本观仍处在隔雾看花、隔窗观月的似是而非的朦胧阶段。  相似文献   

12.
吕华亮 《学语文》2004,(1):7-47
~~从古代修禊风俗看《侍坐章》“浴”、“风”的含义@吕华亮$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