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瑛 《辽宁教育》2008,(7):72-77
初读课文,力求充分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和你们共同认识两位新朋友,一个是铁罐,一个是陶罐。“陶”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请大家仔细看,我是怎么写的。(板书课题。在写到“陶”时进行重点讲解与范写)。请伸出手指,在桌子上把这个字认认真真地、工工整整地写两遍。(学生在桌子上认认真真地书写“陶”)  相似文献   

2.
一字词教学,追求整合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认识两位新朋友.一个是铁罐,一个是陶罐."陶"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请大家仔细看我是怎么写的.(板书课题,在写到"陶"字时进行重点讲解与范写)请伸出手指,在桌子上把这个字认认真真地、工工整整地写两遍.……  相似文献   

3.
初读课文,力求充分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和你们共同认识两位新朋友,一个是铁罐,一个是陶罐。"陶"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请大家仔细看,我是怎么写的。(板书课题,在写到"陶"时进行重点讲解与范写)。请伸出手指,在桌子上把这个字认认真真地、工工整整地写两遍。(学生在桌子上认认真真地书写"陶")  相似文献   

4.
背景:三年级语文教材中出现了生“字誊”,两位教师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与誉”字进行比较教学,以下是两个效果截然不同的教学片断。片断一:师:老师有两个字常常写错,想请大家帮忙区别这两个字。生:我有一个办法“,誉”字表示有了荣誉时,很高兴,并且要与他人分享,所“以誉”上面是“兴”下面是“言”。师:你真棒。生“:誊”上面是“考卷”的“卷”上半部,所以“是誊写”。师:你抓住字的义和形结合起来记,巧妙极了,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师,我们以后也要向他这样巧记字形。师:请你以这个故事为例写一篇周记,把你今天的感觉真实地写下来,好吗?(从那以…  相似文献   

5.
三年级语文教材中出现了生字“誊”,两位教师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将“誊”与“誉”字进行比较教学。以下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教学片段。片段一师:老师有两个字常常写错,想请大家帮个忙,想想应怎么区别这两个字?生:我有一个办法,“誉”字表示有了荣誉时,很高兴,并且要与他人分享,所以,“誉”上面是“兴”下面是“言”。师:你真棒。生:“誊”上面是“考卷”的卷的上半部,所以是“誊写”。师:你抓住了字的义和形结合起来记,巧妙极了。我们以后也要向他那样巧记字形,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师:请你以这个故事为例写一篇周记,把你今天的感觉真实地写下来…  相似文献   

6.
第一课时 师:今天,我们一块学习第17课——《小摄影师》。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课题,注意生字的读音和书写。(边板书课题。边提示)“摄”是个生宇,“影”字的笔画也较多,要注意它们的笔顺和笔画变化。(书写完)我想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怎样才能记住并写好这两个字? 生;“摄”字是左右结构,“提手旁儿”加“聂耳”的“聂”。 生:“影”字是景色的“景”加“三撇儿”。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认识的方法也很好。怎样把它们写好呢? 生:我认为写“摄”宇右旁的“聂”时,应注意上面的两个“耳”要写得稍扁一些,下面的“双”左边“又”的那一“捺”要变成“点”。 师:你上来在黑板上写给大家看看,好吗?请同学们也练习写一写。(走到同学们中间指导,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相似文献   

7.
师:(出示本节课的2个生字“说”“话”)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生字。请同学们认真读帖,将压线笔仔细地描出来,另外一定要多和字帖进行对比,最后再自己尝试着写一写。(学生们开始行动起来,一边观察字帖,一边将压线笔仔细地描出来,再试着写起来。写完后有的学生还认真地将自己写的字和字帖进行比较、修改。)师:自己写完后,可以在小组中交流,说说你哪个字写得最好看,有什么高招或者体会,记得交流完后要互相评评字,比比谁写得最漂亮。(3分钟后,停止交流)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说”“话”这两个字,它们都带有什么偏旁?生:言字旁。师:刚才老师看到有…  相似文献   

8.
师:(出示本节课的2个生字“说”“话”)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生字。请同学们认真读帖,将压线笔仔细地描出来,另外一定要多和字帖进行对比,最后再自己尝试着写一写。(学生们开始行动起来,一边观察字帖,一边将压线笔仔细地描出来,再试着写起来。写完后有的学生还认真地将自己写的字和字帖进行比较、修改。)师:自己写完后,可以在小组中交流,说说你哪个字写得最好看,有什么高招或者体会,记得交流完后要互相评评字,比比谁写得最漂亮。(3分钟后,停止交流。)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说”“话”这两个字,它们都带有什么偏旁?生:言字旁。师:刚才老师看到…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偶发事件在所难免。如果教师能从容应对,课堂教学常常波澜不惊,峰回路转,异彩纷呈。有所考虑有位老师教学《晏子使楚》,请一个学生把课题写在黑板上,但这个学生将“晏子使楚”四个字写得大小不匀,台下学生哄堂大笑。老师看了看,然后对学生说:“你们别笑,也许他这样写是有所考虑的。我们今天学的这一课里主人公是谁?(生答“晏子”)所以嘛,他把“晏子”两个字写得很大!(众笑)你讨厌不讨厌楚王这个人?(生答:讨厌)所以他把“楚”字写得最小!”(众笑)该生板书课题“晏子使楚”,却将这四个字写得大小不一,在哄堂大笑中…  相似文献   

10.
<正>一、读题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指黑板)一起读。(生齐读课题)师:“皂”字,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在田字格里板书)上边是——生:白。师:“白”字要写得稍微扁一点,下边是——生:七。师:“七”字的一横要稍微长一点,而且要稍微斜着向上,这样就把“白”字托住了。请大家拿起笔,在生字表格边上认真地写上一个“皂”字。  相似文献   

11.
一位学生在完成《黄继光》一文课后的“读读写写”习题时,把“持续”一词漏写了。于是,我把这位学生叫到面前问:“这儿还有什么词语没有写,是不是叫我帮你写啊!”他有点儿慌了,忙回答说:“老师,我去补写。”几分钟后,他把作业交来了,我一看,他把“持续”写成了“特读”。这时,我没有发火,却和蔼地说:“请你看一看,这里的字有没有写错?"第三次交来的作业,他虽把"特读"的第一个字改正了,但第二个字仍然是个"读"字。我压住火气,拍拍他的肩膀说:"你再认真地查查看,这两个字到底该怎样写。"第四次交来的作业才是全对的,于…  相似文献   

12.
一、郑板桥妙诗祝寿郑板桥名燮,是清代有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有一天,郑板桥到一位姓陶的朋友家去祝寿,正逢滂沱大雨。他一进屋,主人就捧出文房四宝,请他写些贺词之类。郑板桥也不推辞,挥笔就写下“奈何”两字。人们围上来看,却不解是何意。郑板桥接下去又写下两个“奈何”,众人哗然,主人神色也很尴尬,不知郑板桥搞什么名堂。正在群情疑惑之际,  相似文献   

13.
师:今天,我们学习《拉萨的天空》。看老师写课题,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这样写。(师板书课题,“拉萨”两个字写得大,“的’’字写得小,“天空”两个字用蓝色的粉笔写)师:谁来说说老师为什么这样写?  相似文献   

14.
一、家是什么 ?是难舍的亲情 ,是温馨的集体 ,是亲爱的祖国。在这里 ,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方晴空 ,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缕慰藉 ;在这里 ,洋溢着浓浓的师生之情、伙伴之情……请你以“有家真好”为题 ,写一篇 60 0字左右的文章。(上海市高中阶段招生试题 )二、下面两个作文题 ,任选一题。(1)请以“我与水”为题 ,或者以“我与水”为写作范围 ,自拟题目 ,写一篇 5 0 0字以上的文章。(2 )请以“发生在    纠纷”为题 ,写一篇 5 0 0字以上的文章。注意 :文中不能出现考生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作文必须写在试卷的方格纸上。(广…  相似文献   

15.
<正>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1)“续航”一词,原指连续航行,今天在使用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为青春续航、科技为经济发展续航等。请以“续航”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相似文献   

16.
“画”作文     
徐初苗 《师道》2008,(1):40-41
下班回家,见女儿正坐着“咬笔杆子”。 “写什么呀?”我问。 “作文呗。”女儿一脸懊恼地回答。 我凑过去一看,只见稿子上才写了“春天到了”四个字,下面是一片空白。一问才知道是老师今天布置了作文,写春天的。  相似文献   

17.
买梦     
今天的作文是写“梦”。为了让同学们写好梦,老师在课堂上让我们做了两个游戏,一个是“存梦”,另一个是“买梦”。 “存梦”,就是把自己做的梦写在一张卡片上,然后将它放进一个写有“银行”两个字的纸箱里。可是近来我没有做梦,以前做过的梦又  相似文献   

18.
师:今天上课,先请看老师写两个字。(“月”的象形字,如图) 同学们猜一猜,这两个分别是什么字? 生:第一个是月亮的“月”。 师:为什么这样说? 生:看起来就像月亮。  相似文献   

19.
【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学习生字 (课前生背诵《游子吟》)师:小朋友。请看老师写的是(板书:儿子。生齐读)儿子.这两个字在每一位妈妈的心里都是那么的神圣。可是。妈妈这两个字,在做儿子的心里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很有趣故事《三个儿子》(板书:三个)请大家把课题齐读一遍。  相似文献   

20.
王艳青 《考试周刊》2011,(62):96-97
多年来,给学生写评语似乎仅见于学生的学籍卡和学生手册,以及语文老师在学生作文中的眉批与尾批。数学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原来最常用的是“√”“×”,右上角打上一个分数.最后写两个字“更正”。近来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有些老师将批改程序改进为“√”“?”,右上角打上一个等级.最后写三个字“请更正”。改进后的批改作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