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甭放了,我自己来取 “糖衣炮弹”大约是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三反”、“五反”运动中就开始使用和流传的专有名词。后来《现代汉语词典》对“糖衣炮弹”的解释是:比喻不拿枪的敌人采用的各种腐蚀、拉拢革命者的手段,简称“糖弹”。  相似文献   

2.
糖衣炮弹不只是一种,至少有两种:一种是物质上的糖衣炮弹,象金钱、美女、洋货等,这是从物质上腐蚀我们;还有一种是精神的糖衣炮弹,象资本主义的思想观点、文化艺术、生活方式等,这是从思想上腐蚀我们,以松懈我们的斗志,瓦解我们的信仰,搞乱我们的思想。对这两种糖衣炮弹,我们都要警惕。宣传战线更要特别注意对精神的糖衣炮弹的斗争。有必要对  相似文献   

3.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卡莱教授在<新闻教育错在哪里>一文中曾用"鱼的故事"和"鱼本身"来比喻新闻同"媒体"和"传播"的关系.他认为新闻应当是"鱼的故事",而媒体和传播则是"鱼本身".把新闻比喻为"鱼的故事",旨在表明一个观点:新闻应当成为一种有血有肉有本源的鲜活的东西,应当用自己的灵魂和思维去讲述人间故事.  相似文献   

4.
“比喻是生活知识的精巧联想”,实际生活中不运用比喻是不可能的。各种文章作为实际生活和客观事物的反映,也不能不运用比喻。比喻又叫“譬喻”,古书上叫“比”或“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打比方”。它是用同此事物有相似点的彼事物或道理来作比的。比喻是汉语修饰的传统格式之一,也是形象思维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一种写作中常用的艺术技巧.比喻构成的要素一般有四个:一是本体(此車物),即被比喻的事物;二是喻体(彼事物),即用作比喻的事物;三是相似点,即本体和喻体之间相似的特征;四是比喻词,即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它是构成比喻的语言标志.在语言表达上,构成比喻的四个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比喻分为明喻、隐喻、博喻、连喻、曲喻、互喻、虚喻等,经常用的主要是明喻、隐喻和博喻。  相似文献   

5.
何谓"沉底儿"?这只是借喻,用来比喻新闻工作者应将心思和身子沉到最基层的民众之中,与民众打成一片,融入他们的生活实践中,挖掘民众中新鲜、生动、感人的事,用新闻体裁或手段以大众传播的方式报道出去,以感染更多的人,为构建和谐社会鼓翼。  相似文献   

6.
新闻漫画:不应如此受冷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和漫画的结合新闻漫画,指的是以漫画形式传播新闻的一种手段,即从真实的社会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用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  相似文献   

7.
拟人化手法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在我国源远流长,许多寓言、童话都是用拟人手法写的。所谓拟人化,就是把人类的特性、特点加于外界事物上,使之具有人格化。因为这种方法是将物拟作人,故称拟人化手法。拟人化手法作为新闻写作的一种表现方法,和修辞学中讲的比拟、譬喻是两个范畴。修辞学中讲的比拟、比喻是修饰语词的方法。我们这里讲的拟人化写法是贯穿新闻写作全过程的表现手法,不仅仅是个语言加工问题。虽然记者、通讯员在运用拟人化手法写新闻时,离不开比拟、比喻等修辞手段,但在一篇新闻作品中出现几处或十几处比拟和比喻,  相似文献   

8.
金常德 《青年记者》2012,(11):62-63
在广告写作中经常运用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尤其是在广告标题和广告语的写作中更为突出.在广告写作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是为了使广告更生动形象,把所做广告的商品、服务乃至观念等比做某种事物,以达到吸引受众促使其行动的目的. 广告写作中运用比喻的诉求效果 在广告写作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是借用文学手段来宣传商品、服务、观念等,属于情感诉求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善用比喻,是人类认识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老舍在《言语与风格》一文中说:“没有比一个精到的比喻更能给予深刻的印象的.”他这是就文学作品而言的。事实上,新闻作品中比喻运用得贴切自然,同样可以增添情趣.加强文采,使文章形象生动。一个真正懂得语言艺术的作者,向来都是很重视比喻作用的。在新闻写作中,导语在全篇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如何使开头叫人一见倾心,适当运用比喻即是手段之一。我们可以从一些新闻作品中受到某些启迪. 一、导语中的比喻要富有个性色彩.如1986年11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的复杂媒体环境下,"内容为王"与"整合制胜",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内容就是广告主传播信息转化的法宝,是广告主用来攻破受众心理防线的糖衣炮弹!而整合营销传播,则是武器。没有弹药,没有杀伤力;没有武器,就无法作战!  相似文献   

11.
杂文形象化的手段,除了我们已经说过的刻画人物和讲述故事之外,还有比喻的运用。比喻,俗称打比方,通常是用形象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事物。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方法增强诗歌的形象性,创造诗歌的意境美。这些手法,适用于诗歌创作,也适用于一切  相似文献   

12.
比喻式标题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是使新闻标题形象化的重要手段。标题中的比喻,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明喻式。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如《她的心灵象金子一样美好》(湖南日报1986.4.12);《风展团旗如画》(中国青年报1986.12.3)。暗喻式。有本体喻体,喻词可有可无,有的用破折号代替。如《利改税是城市改革的“钥匙”》(人民日报1984.8.19);《人才——企业腾飞的翅膀》(江西只报1985.2.15);《谢醒吾,一片美的绿叶》(羊城晚报1984.8.6)。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常用画龙点睛这个寓言故事比喻作文、讲话或做画时,在关键的地方用上一二个警句,讲上一两句重要的话,或用画笔点染上关键的几笔,点明要旨,使内容更为精辟有力。这个手段在国画中被运用,在漫画创作中也常被运用。  相似文献   

14.
写散文常常要借助于比喻的,正如写小说写诗歌一样,运用比喻的手段,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进入联想的一种境界。比喻要贴切,要新鲜.不贴切便失去了唤起读者联想的艺术魅力,不新鲜也不能起到增强语言艺术魅力的作用. 我曾接到一位青年作者寄来的几篇散文,要我提意见.我读后的复信中,有一条便是关于比喻手段的运用.他在散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每当忆起儿时被妈妈怀抱抚摸,我全身象浸进了冰镇的糖水里,那么爽快,那么甜.……”这个比喻初看似乎还可以,母亲与儿子的关系就是甜蜜的。但细细想起来又觉得不贴切,如果亲身体会一下,全身浸进冰镇的糖水里,能是爽快的  相似文献   

15.
张娜 《新闻爱好者》2011,(23):112-113
"比喻就是通常所说的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但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儿童文学受其特定的受众对象和儿童文学自身特点的要求和限制,比喻的运用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那就是要有童趣。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3,(21):75-76
<正>"口传电报"是马克思在说明口传信息速度时使用的一种形象比喻,源于他1868年6月20日写给恩格斯的书信。信中马克思向恩格斯描述自己被逼债的情形时用到了这个比喻。当时,他与女儿爱琳娜刚从曼彻斯特恩格斯的家里返回伦敦。在长达半个多月的度假期间,许多催款信(如煤气费)和恫吓信都被马克思以"外出"为借口推掉了。但是,他返回伦敦的消息,却像有人用电报通知这些债主似  相似文献   

17.
作为修辞手法之一的比喻,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但是,在电视新闻专题片中如果喜欢用比喻,又善于用比喻,做到说理、状物、抒情,都能用确切、生动的比喻联翩而来,就能使专题片顿然增加诱人的视听效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善用比喻,是电视新闻专题片的一大绝招。(一)电视新闻专题片用真实人物、事件反映现实生活,纪实性是它的根本属性。它相当于报纸上的通讯,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电视新闻专题片选择的材料比较丰富多彩、系统全面,有故事、有细节、有起伏。电视新闻专题片运用电视形象化的表现手法,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  相似文献   

18.
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绽放着许多绚丽的智慧之花。在作者独有的妙语、幽默、警句中,调动了多种修辞手段,其中运用得最多而又最深刻的,要数比喻手法的运用。《围城》中的比喻,往往和通感联在一起使用,在一个比喻里获得多种修辞格的效果。通感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又是特殊的修辞手段。其特点,是调动人们的多种感觉,将其彼此沟通起来,藉以补充、丰富人们的想象力,达到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形象逼真地描绘客观事物的效果。将通感作最系统的评介,在我国也是钱钟书先生。他曾在《通感》一文中征引了大量中外诗文中通感现象的例子后得出结论;“在日常经验  相似文献   

19.
省委书记要亲自抓党报,坚持用党报指导工作、推动工作,这不仅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光荣传统,而且是由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性质决定的;不仅是省委书记的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省委书记群众路线的意识强不强的一种体现。 抓好党报,不仅是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需要,而且也是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引导舆论的需要。无产阶级政党由其阶级性决定了其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并且都必须紧紧依靠无产阶级及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党除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相似文献   

20.
广告中的视觉比喻修辞是最常用和最普遍的一种广告说服策略。通过视觉比喻修辞,能够以含蓄、委婉和诗意的手段去解读广告,增强广告的好感度和认知度。但是目前广告中的视觉比喻修辞现象的泛用和滥用,使受众不能很好地解读广告传播的内容,不利于广告的视觉说服和广告效果的传播。本文即通过对视觉比喻修辞进行符号分析,来试图构建一个视觉比喻修辞的符号模型,以便为广告设计者及受众提供解构和建构广告可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