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等待24秒     
刘东华 《知识窗》2010,(10):15-15
去南方某城.中途转车.因为时间很短,只好选择车站附近的一家“肯德基”解决午餐。在吧台前点好汉堡、饮料.加一包薯条。付钱时.服务员很客气地告诉我:“薯条还要等一下。”我随口问一句:“等多久?”服务员马上去附近的窗口询问.然后跑回来告诉我:“还要等待24秒。”她的回答,让我禁不住会心地笑了。  相似文献   

2.
薛法根 《知识窗》2014,(12):1-1
对时尚的教育口号,我常常保持一种本能的警惕,比如“不做教书匠,要当教育家”这句耳熟能详的励志语。“教书匠”是对“教师”的贬称,或者说谑称,“教师”何以成了“匠”?我无从考证。但我知道,没有一点“匠”的技艺、“匠”的心思,是难以成为一名好教师的。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联络者。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勤奋刻苦和认真学习的习惯,并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否卓有成效地进行班级管理。在短短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做一个班主任,容易;但要做一个好的班主任、一个学生尊敬认可的班主任,难。我觉得,“严”、“细”、“实”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根本保证,只有把这三方面抓好、抓准,才能把班级管理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4.
杀“妻”     
“您打算杀掉妻子吗?”坐在写字台后的黑发人问。 “是的,不……不全这样,我只是想……” “姓名?” “是她的还是我的?”  相似文献   

5.
一堆亲人一再围在经世身边询问因由,经世却一直保持沉默,实在被问烦了.就干脆把头钻进被窝,连个“不”字也不肯讲。经世的父亲气得把帽子一摔:“我要去找老师去!他究竟对我儿子干了什么?”而经世的母亲只能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诉:“经世小时候可不是这样的啊……经世小时候甭提多能说了……去找校长局长厅长!看看他们用的什么老师!不把那老师开了我不甘心啊……”经世的舅舅在旁边瞪姐姐一眼:“开了?那么简单!不把他告了坐牢,我们钌卅酌芒笛皂白睁’”  相似文献   

6.
安安 《知识窗》2008,(11):54-54
在“族群”一栏,你有两个身份:一个是血缘的,一个是生活的。人以群分的名词成为了都市客的流行标签,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出现了无数个新族群——你是哪个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7.
有一天,专业课老师问我们:“同学们,我们这个学校好在哪里?”台下的人被问得茫然,好在哪里呢?虽然也是所985高校,但是,能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比吗?老师的回答出人意料:“好就好在我们离北大还是很近的……”话语一出,我就像一个在菩提树下修行已久的老和尚,忽然开悟了。我对自己说:抽空到北大“揩油”去。  相似文献   

8.
那天,既不是母亲节,也不是妈妈的生日,只是一个昔普通通的日子。但我却突发奇想,想给妈妈来一个惊喜。 妈妈平时很疼我,什么好玩的、好吃的都留给我。送什么给妈妈呢?一束鲜花?这个念头在我脑海里飞快地闪过。不成,鲜花要钱买,而我一向都没有零花钱.如果向妈妈要钱买,能算惊喜吗?花钱的不能送,那送什么好呢?一些令妈妈可能惊喜的“礼物”在我的脑子里摇来晃去。  相似文献   

9.
《世界发明》2010,(12):66-70
很多人对“猪八戒网”的名字很好奇,朱明跃毫不隐晦甚至有些享受:“你不觉得我长得很像猪八戒吗?”第一次见到朱明跃是今年上半年,他从重庆来京,其中一个内容是应邀来本刊做客,不到20分钟的时间,我们就谈成一项合作——双方合办“威客”栏目。  相似文献   

10.
很多人都说“80后”不行了、“90后”不行了,但我觉得,孩子们没有出问题.而是我们出问题了。 我父亲认为我不如他.争论了将近20年.每次吃饭就吵架。直到前几年我对他说.我把十六七岁的儿子养到了一米八.你把我养成这个样子。你看是你本事大.还是我本事大?  相似文献   

11.
弓海涛  胡汶芳 《科教文汇》2008,(33):107-107
“痛心疾首”“畏首畏尾”“首当其冲”“首屈一指”等成语,在今天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还广泛使用着。其中“首”或者当“头”讲,或者有“顶端、第一、初始、最重要”的含义在内。同时我们又发现,“首”作为“头”这个意义在我们的语言中已经几乎消逝了。那么,“首”与“头”究竟是什么关系?“首”究竟在沿着怎样的轨迹变化?  相似文献   

12.
池莉 《知识窗》2008,(11):4-5
“早恋”,在我这里根本连问题都不是。在我看来恋爱是人的一种正常感情活动,与生俱来,早也可能发生晚也可能发生,三岁的孩子还会爱上幼儿园女教师呢,并且拥有爱的能力难道是坏事情吗?难道要自己的孩子根本就不懂得爱,是一个傻子就好吗?  相似文献   

13.
《知识窗》2011,(1):32-32
香港电影有很多系列,比如:古惑仔系列、警察故事系列、黄飞鸿系列……但有些电影并不以续集的形式出现.却在经典电影前面加上一个“新”字。这个“新”,是对经典的升华或者致敬.还是仅仅为一种商业性质的炒作呢?由陈木胜执导的《新少林寺》或许会给你不一样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母亲:“我的孩儿,你听得见吗?” 胎儿:“我在哪里?” 母亲:“啊,孩儿,你听见了?我是你妈妈啊!” 胎儿:“妈妈!我真是在你的肚子里吗?我周围都是水……” 母亲:“孩儿,那是羊水。”  相似文献   

15.
汉字变变变     
《科学与文化》2011,(10):52-52,56
1、“只”字加一笔,会变成什么字? 2、“人”字加一笔,除了“大”和”个”,还可以变成什么字? 3、“日”字加一笔,能变成哪些字?  相似文献   

16.
Susan 《世界发明》2011,(8):80-81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素有“花园城市”之称的新加坡,从来都是极让人向往的。来到新加坡看什么?鱼尾狮?牛车水?天福宫?不,我的一位友人告诉我,这些都已经过时了。  相似文献   

17.
阮华君 《知识窗》2011,(12):43-43
嗨!大家好,我叫美轮美奂。我可不是日本人,而是正宗的炎黄子孙,差不多和孔夫子同年呢。我是干什么的?这一问真让我好伤心,最近我正为这个闹心呢。  相似文献   

18.
方明威 《知识窗》2011,(4):27-27
跳槽到了新的公司.但无论年龄大小或职位高低.你在新公司中都是“新人”。如何快速融入新公司.我的三点经验对你也许有用。  相似文献   

19.
邹蓬 《知识窗》2014,(2):32-32
什么是语文味?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认为:…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那么,语文的本体又是什么呢?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文章写的是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其实,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语言的形式。语文课姓“语”,所以教师应该考虑语文的本体,努力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笔者认为,语文有三味:一是“读”味,二是“语”味,三是“文”味。  相似文献   

20.
有个叫亚力森的推销员.他费了很大的劲儿才卖出两台发动机给一家大工厂的工程师。因为想卖出更多东西.几天后他又去拜访那个工程师。不料.那位工程师说:“你们公司的发动机太不理想了.虽然我还需要几百台.但我不打算要你们的产品了。”亚力森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