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定位的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令下达之后,关于该课程的学科性质和目标定位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因为没有一个科学的课程,是很难很好地实施教育活动的。所以我们从课程哲学、课程实践、课程本质、课程主题、课程形态五个方面研究和分析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观。事实上,它也是决定课程目标和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下面我们从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的角度来考察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价值。一、课程哲学:人文主义与自然主义的选择课程研究历史上曾出现过的人文主义与自然主义之争,反映的就是对课程价值的两种思想。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历程中,也有过“…  相似文献   

2.
日本素以"教育立国"著称,教育曾为经济高速发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方面也创造了自己的模式.然而,面对新的形势和发展环境,日本提出了"科学技术创新立国"的口号,意在重构教育价值取向,进行教育改革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无疑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应该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才。”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充分认识到普遍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智力、潜能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教育应该倡导民主平等、生动活泼的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调动学生创新意识,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提供知识上、思维上、情绪上和环境上的种种有利条件,为教育的改革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已成为当前摆在教育面前的最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2001年参加第一次国家级实验区通识培训开始,五年多时间转瞬即逝。因工作关系,我曾经多次参加国家层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通识培训和物理学科培训。听到专家们具有国际视野、前瞻未来的教育理念,参与激情四射、鲜活新颖的培训活动,了解一些领导抱负远大、充满责任感的工作决心和态度,自己不能不心潮澎湃,甚至不时涌动对课程改革工作的憧憬。虽然在这一过程中,自己也曾有过对新理念的质疑,对推进工作的担忧,也曾经历过激烈的思想斗争。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是一场新时代的教育实验与变革。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教育的明天,我们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实践,并提出了“真心实意搞课改,扎扎实实抓课堂”的口号,确立了“以科研促课改,把特色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一年来,我们依托一年级实验点,把“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确立为重点,以课程改革系列活动为载体,凭借市新课程改革实验基地的优势,全面展开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6.
郭荣学 《湖南教育》2002,(19):33-34
江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了教育创新的口号,深入阐述了教育创新的思想,对指导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教育要深入改革,改革教学内容,运用先进方法和手段,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要有效地实施新课程实验,必须从教育观念、办学思想、办学体制、课程结构、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彻底的变革。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要抓好五个环节。教育观念创新长期以来,基础教育领域的陈旧观念和思维定势不少,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材、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科学教育自工业革命以来就有了很大发展,数理化等学科的学习时间占据了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1903年以后科学教育在中国也有了很大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曾有过“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足见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科学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科学教育更加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作家池莉曾写过一段极富哲思的文字:“人越来越大,心越来越小;脑袋越来越大,梦幻越来越少;笑容越来越多,天真越来越少;天地越来越大,自我越来越小……”是呀,我们的教育,有的时候正是无奈地走向了反面。教学生疏离了人格的单纯,沉沦了为人的世故;让学生褪尽了心灵的绿色,沾满了污染的黑锈。在新课程文化里,我们追求教育的成功,追求为学生将来的立身与事业的成功奠基。  相似文献   

9.
刘会然 《青年教师》2004,(10):46-46
上个世纪末,我们的教育界人士大胆地提出了“教育以人为本”的响亮口号,在不久的一段时间这一口号响遍大江南北,在各种思潮的呼应下,“教育以人为本”终于登上了教育的舞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其整体素质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日益加重。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已经成了时代的要求。但足,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创新教育在实践中被异化的现象:如庸俗化、口号化、以及翻花样式的“创新”教育。众所刷知创新的关键靠人才,  相似文献   

11.
作文个性化与作文教学个性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解放学生的个性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解放个性”似乎是西方几个世纪以前的口号,中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也高喊过这个口号。但是,我们没有真正地解放个性,我们的基础教育也没有真正地关注过个性。我们一直提倡的是“统一”“服从”“听话”,对个性采取回避甚至压制的态度。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支配下,学生的个性受到了压抑,他们的天性得不到充分的表现,他们的兴趣得不到积极的培养,他们的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我们用一种固定的僵化的评价标准来评判所有活生生的学生,于是许多有个性但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教育过程,只有引导学生经历综合性的创新数学活动,并在这一综合研究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发现、创造,它才有可能真正得以养成。为此,我们以学校数学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为契机,尝试着以综合性数学活动为切入口,初步构建了以“小型数学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创新活动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现将我们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思路呈现于大家。  相似文献   

13.
当前,第八次课程改革正在全国推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此次课改的一大亮点。值得关注的是: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如何培养、从何处培养等类似的问题,确实需要我们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同志们认真分析和解决,否则创新教育就只是轰轰烈烈的口号而已。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言,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今天很多学校都在进行课程改革,但我发现只是在形式上做了很多改变。夏丐尊曾说,“学校教育如果单从外形的制度与方法上走马灯似的变更迎合,好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这句话说得很真实。我们抓升学率也好,要分数也好,这些都能理解,但是我们不能把教育最重要的东西丢掉。我们现在都热衰于喊口号,我认为口号只有转化为教师的言语行为细节,成为一种文化行为,才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曾这样说过:“生活的变化便是教育的变化,生活与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正是因为学生的生活在不断地变化中,正是学生这种渴望改变原有生活的动机,才有了我们教育的可能,才有了我们教育的内容。新一轮课程改革后政治学科的每一本教材上都印着相同的两个字——“生活”,这体现了在新课程背景下政治学科教学着重强调教师与学生的特殊生活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什么样的教育称得上是真正的、良好的教育呢?相信很多的教育工作者都曾苦苦地思索过这个问题。对此,肖川先生曾断言:“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生光辉的沐浴,如果从来没有走进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如果从来没有苦苦思索过某一个问题,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那么他(她)就没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真正的、良好的教育应该是有灵魂的教育。教育如果有了灵魂,那么它必定引领受教育者追求无限…  相似文献   

17.
周百炼 《教师》2008,(21):31-32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素质教育的核心便是创新教育,创新的突破口是发现问题,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是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富有个性的学习自然成为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本着这一宗旨,并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笔者就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谈几点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我所做的只能是选择有益的教育经验并付之于实施,于是我们老老实实从课程做起。我不敢奢谈教育创新、课程创新,因为我见到了教育界许多种创新的现象其实并没有多少突破,也没有实质的创新,我曾经撰文批评教育界的伪创新,我也深知以我的学术功底和教育修养还不足以创新,我的许多想法都是前辈教育家们有过论述的,我的许多做法都是过往教育界同行做过的,或是今天教育界同仁正在做的,我所做的只能是选择有益的教育经验并付之于实施,于是我们老老实实从课程做起。明德基本的课程思想是"中西合璧,多元选择"。我  相似文献   

19.
学习即生活     
多年以前,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曾针对美国教育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儿童生活的弊端,提出过"教育即生活"的口号.这个口号首先强调"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次强调"教育具有生活的意义",而贯穿其中的精髓,恐怕还是教育与人的一生共始终,人的生活不能须臾离开教育.  相似文献   

20.
《教育家》2004,(1):24-26
教育发展归根结底要靠教育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教育创新的目标指向。教育创新必然要达到一定的目标,也就是要使我们的教育反映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使我们的教育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教育创新还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我们的教育为最广大人民谋取根本利益,而这些正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和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