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篮球前锋运动员专项认知能力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调查访谈法、心理测量法、教练员评定法、数理统计法,以东北3省22名篮球前锋队员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认知能力方面对前锋队员进行较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篮球前锋运动员的时间知觉、操作思维时间和步数3项指标,与后卫运动员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综合反应错次、深度知觉、时间知觉、时空判断、肘关节敏感度、操作思维步数和注意力7项指标,与中锋运动员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操作思维时间认知指标与前锋篮球运动员的技术效能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不同位置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了解,发现男子篮球运动员的损伤与场上位置有很大的关系,其中,前锋队员受伤率最高,其次是中锋和后卫队员。前锋队员易受伤的主要部位是膝关节和踝关节,中锋队员主要是腰背肌和膝关节,后卫队员主要是踝关节和指关节。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不同位置上的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动作要求不同,身体各部位所承受的负荷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统计法.对比分析研究法,对我国男篮与取得本届世锦赛前4名的西班牙、希腊、美国,阿根廷男篮在比赛中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男篮中锋队员身高具有绝对优势,后卫和前锋队员身高已接近世界水平,各位置队员较年轻;与世界强队相比中锋实力较强;后卫和前锋队员的3分球有了很大提高,但在强对抗,快节奏比赛中,中国男篮队员进攻侵略性和个人防守攻击性不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观察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我国青年女篮的体能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青年女篮教练员和运动员文化水平的薄弱、竞赛制度的不完善、体能专门训练人才的匮乏影响到体能水平的提高.提高青年女篮的体能水平,应采取以下对策:加强教练员和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提高竞赛的市场化运作水平,加快篮球体能专门训练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运用调查分析法等对2005~2008年我国青年女篮冬训体能训练情况进行研究.认为我国青年女篮体能整体稳定,但体能训练也存在着训练方法简单和针对性不强、缺少体能教练、细节训练不够、队员的体能优势不能很好转化到比赛中等问题.建议加强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学习、丰富和创新体能训练方法、注重细节训练、突出体能训练的针对性等.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以亚洲杯女篮8支队伍为研究对象,将亚洲女篮后卫、前锋、中锋的技术统计和位置效率值与中国队比较,结果得出:1)中国女篮身高和年龄优势明显,但多项技术运用能力和效率值与日本、澳大利亚等队相比存在差距;2)中国队3个位置的效率值分别为后卫21.22,前锋27.89,均列第2位,中锋26.67,列第1位。结论:中国女篮的优势是身材高、年龄小,前锋位置效率值较高;劣势是后卫效率值低,球队竞技状态不稳定。建议:强化训练各位置的核心技术,有针对性地与欧美强队对抗,丰富大赛经验。  相似文献   

7.
第15 届世锦赛中国女篮前锋后卫与世界强队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对比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2006年女篮世锦赛,包括中国队在内的16支参赛队伍比赛的技术统计,对前锋、后卫位置主力人数.得分、助攻、篮扳、抢断、罚球、失误等技术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发现中国队后卫3分命中率、进攻篮板球、失误与强队还有差距;前锋队员得分、抢断、犯规、助攻、进攻篮板,防守篮板指有较大差距:并针对以上差距提出训练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河南省4所青少年业余体校的107名篮球运动员的气质类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前锋队员为多血质和胆汁质混合型;中锋队员为粘液质型;后卫队员为多血质型。  相似文献   

9.
采用技术统计、数据分析和归纳整理等方法 ,对我国女子篮球队后卫与第 14届世界女子篮球锦标赛前 4名队后卫运动员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认为中国女子篮球队后卫运动员得分能力不强导致进攻能力下降 ,防守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不够。应加快优秀后卫运动员的培养 ,相应地提高后卫运动员的攻击意识和攻击能力 ;加强后卫运动员与前锋、中锋运动员之间的配合 ,提高防守技战术变化的协同性  相似文献   

10.
1.专项技术能力是集体球类运动员的特质我们在此所界定的专项技术能力是指集体球类运动员在比赛中所担当的位置能力,如篮球运动员的后卫、前锋、中锋,排球运动员的二传、主攻、副攻、自由人,足球运动员的前锋、后卫、前卫等。在这些球类运动中,不同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