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北新报》是日本投降前华北地区颇具影响的最后一份汉奸报纸,是汪伪政权以节约物资、强化宣传为核心内容的“新闻新体制”的产物。它由若干份报纸集合而成,其重要使命和全部任务就是唤起国民“决战情绪”和“必胜信念”,使沦陷区民众与日本侵略者同甘共苦,同生共死,为日伪“兴亚建国大业”服务。该报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它有着一套完整的办报理论,试图走职业化的道路,但是它创办的前提就决定了它的依附性和浓重的军国主义色彩。《华北新报》的矛盾性或日报格分裂,是该报社长管翼贤人格矛盾、人格分裂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2.
《传媒》2009,(11)
10月16日,2009传媒产业高峰论坛暨浙江地市级报社社长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带着对数字化时代传媒业面临新挑战的深刻思考,来自政府主管部门、传媒业、学界的多位嘉宾共聚一堂,就传媒业面临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今年初,天津日报创办的《每日新报》在百舸争流的晚报与生活类报纸中脱颖而出。 《新报》和晚报相近,是一份4开多版次的生活类报纸,每天以32个版为基数,最多时48个版,一版与末版为彩印。《新报》至今已出版近200期,通览7月上旬10天的报纸,总体印象是:  相似文献   

4.
<正>《云南》杂志是云南留日志士李根源等人在孙中山、黄兴的影响下于日本创办的宣传革命的刊物,创办于1906年。1908年,《云南》杂志刊行至第13期,发行份数由3000册增至10000册。1908年7、8月间,《云南》杂志因受《民报》被日本政府查禁的影响,曾一度停刊,复刊后又因炸弹案再度停刊,后得宫崎寅藏之助,得以恢复。武昌起义后,《云南》杂志停刊。《云南》杂志从创刊到1911年停刊,共发  相似文献   

5.
《上海新报》是上海历史上第一份近代化中文报纸。19世纪60至70年代初,它一枝独秀,成为当时中国大陆唯一的一份中文报纸。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历经战乱,那一时期的中文报刊资料已十分罕见。因此,保存相对完好的《上海新报》,其史料价值就显得尤为珍贵。深入细致地考察《上海新报》,对于研究近代中文报刊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上海新报》创刊于1861年11月,初为周刊;1862年5月7日改为周三刊(逢二、四、六出版,星期日无报);1872年7月2日改为日报(星期日仍无报);1872年12月31日终刊。该报由英商字林洋行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6.
1944年在泰和出版的《捷报》,受官方控制,人事多变,九年内,单是社长一职,就更换了数十人,所有各部人员,都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很少有数年以上的.因此,《捷报》始终在不生不灭的状态下持续着,即使主持人有着很强烈的事业心,也被不吉之兆的情势,冲淡了主观的努力.在这种情况下,有一批热爱新闻事业的青年人,不愿以一个编辑匠的身份,到处斯混,他们希望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园地,不随人事沉浮,从拓荒到结果.因此,他们决定自办报纸,开辟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7.
邓国超 《新闻窗》2006,(3):18-21
20世纪的中国报业,大多数报社编辑、广告、发行走的是一条以传统统一模式为主的营销道路。进入21世纪后,以数字化革命、光纤维通信革命、电脑革命等三大技术革命为媒介的信息高速公路迎来了报业经济的分众时代,都市类报纸正处在进一步细分化、专门化、科学化的市场环境中,也意味着信息高速公路带来了人们共享信息的民主化、开放化的新型报业经营环境,  相似文献   

8.
《伊犁白话报》是新疆历史上第一份报纸。它创刊于1910年3月15日,日刊,有汉、维吾尔、蒙、满文版。汉文版铅印,维吾尔文、蒙、满文油印。报馆地址在伊犁惠远城北大街(今新疆霍城县惠远乡)。当时,惠远为新疆第一重镇,是全疆政治、军事中心。 《伊犁白话报》是由同盟会赴疆主要领导人冯特民等创刊,属于革命派的报纸。该报除宣传同盟会的纲领外,还向少数民族同胞进行民族民主革命教育,  相似文献   

9.
秋田魁新报(以下简称新报)是一家有代表性的地方报,曾两度获日本新闻协会奖,拥有抵御全国大报的实力,技术装备在地方报之中也首屈一指。新报东宫支社社长森可昭先生,曾在上智大学讲授“地方新闻”课。作为研究生,我在森可昭先生的指导下学习了一个学期。由于这一偶然的又是幸运的邂逅,这次得以赴新报见习。编辑局见闻第一天是在编辑局见习。新报下设七个局:编辑局、总务局、经理局、广告局、贩卖局、工务局、事业局。编辑局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局。拥有一百二十名成员的编辑局,全员集中在一个相当大的办公室工作。局长、副局长、总务等指导班子端坐一头,面对全员,举目一览无余。其余按政治部、  相似文献   

10.
以近代报刊媒体为主体史料,进行专题研究日益受到海内外学者们的高度重视,佳作也不断涌现。香港珠海书院亚洲研究中心的副主任李谷城博士在《香港〈中国旬报〉研究》一书中就展示了其独特的思考,从而拓宽了辛亥革命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武昌起义也称辛亥革命,主要指1911年3月广州起义到1912年4月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段事件过程。狭义是指10月10日武昌起义到1912年1月中华临时革命政府成立,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这  相似文献   

12.
报纸是文化产品,除了承载舆论导向的功能外,也具有商品的属性。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产品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产品品质养成中核心能力的差异,就在于围绕品牌配置资源,最终形成一个内涵丰富、有明确核心价值的强势品牌。  相似文献   

13.
今年欣逢辛亥革命90周年纪念,日前翻阅旧籍,发现民国元年时事新报馆编印的《革命文牍类编》一部,其中蒐集了辛亥革命时期大量史料,对新闻史的研究颇有参考价值。该书为30多年前一位新  相似文献   

14.
早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前,新疆就有了报纸。据现有资料考证,新疆出版的全省性报纸最早为《新疆官报》,继之为《新疆公报》,均由新疆省官报局主办,在省府所在地迪化(今乌鲁木齐市)出版。这两种报纸创刊的时间,前者在1912—13年  相似文献   

15.
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节点。中国新闻事业自外报来华得到发轫后,在辛亥革命时期达到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报刊揭露了晚清政府虚伪的"立宪"新政,并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引导国民探讨关于"国家再造"的猜想与假设,同时不遗余力地进行民主启蒙和民主传播,以达到破旧立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17.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在宁波面世的《中外新报》,是浙江最早出版的一份近代报刊,也是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统治区内最早出版的中文报刊,它在我国新闻史上有重要地位。近代报刊在我国的出现是随着西方国家的入侵而开始的。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取得了办报特权。最先办报的是西方教会与传教士。《中外新报》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宁波地处浙东沿海,鸦片战争首当其冲,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即被列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第一个进入宁波的基督教传教士,就是美国浸礼会的玛高温(Dr.D.JmaeGowan)。他于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的秋天,从香港经福州到达宁波。当时鸦片战争刚刚结束,人民仇恨敌视洋人,他身无立足之地,经过几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近代商业广告最初诞生于清末民初,辛亥革命后随着新政治体制的形成得到快速发展。其广告中更加突出民族国家意识,广告设计和宣传形式多样,对民族商业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与写作》2007,(2):38-38
1918年3月4日创刊于上海。《学灯》是上海《时事新报》的综合性学术副刊。以评论学校教育和青年修养为主,同时也是五四时期新文艺创作的主要阵地之一。1925年11月《,时事新报》“教育栏”并入《学灯》,不再刊登文艺创作,而以教育和新闻为主。1928年4月4日起,改为《学灯教育界消  相似文献   

20.
《新闻爱好者》2000年第4期发表刘思的《假如鲁迅编副刊》一文,作者认为鲁迅没有编过副刊。其实,鲁迅不仅有几百篇杂文发表在各种副刊上,而且在1925年曾编过《国民新报副刊》。这份副刊,没有刘思所假设的漫画,也很少连载作品,也没有催出传世之作,《国民新报副刊》只是一份非常重视发表文学青年作品的文学副刊。 《国民新报》创刊于1925年8月25日,是国民党左派在北京发行的一种机关报。该报以“主张国民救国,宣传民族自决,打倒帝国主义,锄除黑暗势力’为宗旨。总编辑是邓飞黄,他与鲁迅曾有交往,故聘鲁迅担任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