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通过激烈的百家争鸣,阐发了丰富的廉政思想,其中尤以儒、墨、法、道这四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为大。诸子百家的廉政思想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廉政思想文化,并为它注入了新的内容。先秦思想家们的廉政思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当时人民对廉政的渴求,对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青松 《现代语文》2006,(12):37-37
儒家的核心观念是“仁”,仁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个体性思想在先秦哲人思想体系中面目各异。墨子指出个体生存之真正价值在于为群体、为天下奔走,展现了墨子对群体之重视,对个体要求之严酷。韩非子建构一个"要在中央"的统一集权国家,群体价值之实现处于首要位置,主张个体价值往往被掩盖在虚假面目下,成为君主一己私利之体现。墨子、韩非子均主张把群体价值摆放在首位,认为先有群体,后有个体,在彰显群体价值基础上论及个体与个体价值。  相似文献   

4.
先秦诸子著作经过长期的传播,其思想影响着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耳熟能详的词句、典故,像闪闪发光的金沙一样,逐渐积淀在语言长河的河底,形成了数量颇巨的成语,特别是社会影响较大的儒、道两家著作,所产生的成语数量远远超出其他诸家。统计《精编成语词典》中所载成语,注明出于《论语》的有178条,《孟子》159条,《荀子》49条;《老子》32条、《庄子》180条;《韩非子》49条;其他如《墨子》、《孙子兵法》等70多条。  相似文献   

5.
惠施的同异观是朴素辩证的.庄子和公孙龙,对于惠施"毕同毕异"的思想,相继各执一端而均流于片面.墨子后学和荀子,综合了庄子和公孙龙的观点,承认有同有异,提出要"明同异之处"和"辩同异".  相似文献   

6.
A 问题与策略 高中选修课面临两大难题。 难题一:课时紧。一个模块36个课时,扣除测试讲评时间外,最多只有30个课时用于文本教学。以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以下简称《诸子选读》)为例,该书共七个单元,涉及《论语》《孟子》《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在战国诸子的著作中,孔子形象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异。一方面诸子的著作都程度不同地对孔子的本然形象有所揭示,但另一方面,也是更为普遍和突出的特点,则是诸子典籍中孔子形象的变异,即孔子形象与其本然形象相比,开始产生偏离、矛盾乃致对立。战国三部子书——《墨子》、《庄子》和《韩非子》中孔子的形象均发生了变异。《墨子》中的孔子在墨子后学笔下被描绘成了叛乱者的形象,《庄子》中的孔子则成了由儒而道转变中的人物或道家的代言人,而《韩非子》中的孔子则又成了法家式的人物。  相似文献   

8.
先秦诸子分别从经济、人性、社会关系和制度等方面,深刻地揭示了产生犯罪的原因。由此提出了“富民防罪”、“教民以礼”、“兼相爱”和“以法治国”的具体主张。先哲们的所对犯罪原因的深刻归结,对预防犯罪具体措施上所体现的“综合为治”的辩证逻辑,是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是现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9.
墨子与韩非子的君主专制理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思想体系,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从君权的合法性来看,墨子认为,君主的权力来源于天命,只有爱利天下万民之人才能获得上天的认可;韩非子则认为,君主对国家的所有权和统治权是不证自明的,不受其他力量的约束和限制。从君主集权的手段来看,墨子提出建立一个以天子为核心的政长系统,通过"逐级尚同"的方式自下而上统一全体臣民的思想和行动;韩非子则认为,君主治吏而不治民,只是强调人君综合运用法、术、势的手段自上而下地加强对臣僚的管理和控制。从提倡集权政治的目的来看,墨子是为了利用政治强制力来重建统治秩序,维护社会的和谐安定,实现天下之治;韩非子则是为了增强君主的权威,维护君权的稳定,实现君主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孟子对先秦诸子批评的对象主要是道家杨朱学派和墨家的"兼爱"、"节葬"、"非命"等观点,而其批评的锋芒还涉及纵横家、农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小说家以及所谓"兵家"。孟子对于道家杨朱学派的批评虽抓住了杨朱思想中最重要的主张,且切中了其可能产生的流弊,但未能"同情"地理解杨朱学说的立论目的和宗旨,存在强人从己的偏颇。孟子对墨家"兼爱"、"节葬"、"非命"等观点的批评,既可见出其儒家思想与墨家的歧异和对立,也反映出其明显的独断论倾向。而孟子对纵横家、农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小说家以及"兵家"的批评,也并非对它们进行全面的分析评判,而多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他。孟子先秦诸子批评的特点,既与其以儒家卫道士自居的立场有关,同时也是当时学术发展的现实情形使然。  相似文献   

11.
12.
先秦儒家的孝道观念,产生于对血缘家长的崇敬,它包含“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两方面的家庭道德观念,这一观念被扩大、延伸到国家、社会之上,便转化为一种责任和道德义务,使孝观念对维护封建统治具有重要作用,于是统治者大昌孝道,构成孝主要内容这一的送死之事,日益发展,厚葬陋习日烈。  相似文献   

13.
先秦诸子在人性善恶之争中,探讨对人性的道德教化问题,强调道德教化对人性教育、改造和提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正>《先秦诸子选读》在弘扬传统文化、砥砺人生品格方面价值甚大,因此在教学使用时不妨采取"放放手""挑挑食""充充气""把把脉"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人生哲学。1.放放手新课标上明确提出,必修课要让学生"在语文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之际,诸侯各国为在兼并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谋求富国强兵之术,而群臣朋党比周,争权夺利,排斥异己,不仅危及社稷的安全,而且使君主无法作出正确的决策和贯彻国家的政令。所以春秋诸子不仅对朋党进行道义上的谴责,而且分析它的危害,要求禁绝朋党的呼声日益高涨。战国时期的法家对朋党尤为痛恨,其中,韩非的朋党观最具代表性。韩非作为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的倡导者,提出了一整套禁绝和制驭朋党之术,为专制君主提供了与朋党作斗争的锐利武器。这是先秦思想家朋党观进一步深化的标志,也是韩非的法家理论之所以能够深深打动秦始皇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奉为圭臬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立足于鲁迅对先秦诸子思想及论著的评述与运用,分析鲁迅对诸子思想及文学风格的承继。在思想方面,同样的动荡年代,诸子活跃的思想不仅让鲁迅看到了中国现代复兴的希望,而且在对诸子的评述中也进一步建构了鲁迅的现代人格;在文学创作方面,鲁迅受包括庄子风格在内的诸子艺术成就的熏染,奠定了自己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7.
臣是中国古代政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中国古代政治运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先秦诸子关于臣有着诸多论述,要求为人臣者需忠君爱民、德行高尚,这些思想对臣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胡适先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大家,是中国西学东渐的重要坐标人物,是近现代中国文化变革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先秦诸子进化论》是先生以西方进化论思想来看待中国哲学的重要作品之一。时过境迁,今天已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21世纪,回想中国近百年来的风云变幻,在中华民族面临变革的存亡时刻,先生是如何看待中国哲学史的,这种思想今天仍然不失其意义。在西学东渐之际,先生以进化论的观点分析先秦诸子,立意甚佳,含义甚远,触及中西哲学分野的源头。我们权以先生之分析,来再探中西哲学之不同。  相似文献   

19.
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而"仁"的根本是"孝",故可以说孝道是孟子思想的精髓所在。对于孝道,孟子有着自己独特的诠释。他对孝的重要性、孝的基本范畴及孝的培养均作了系统的阐述,几千年来,对中华民族道德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至今仍具有不可磨灭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相隔遥远的先秦中国与古希腊大约同时都展开了一场关于“修辞”的讨论,而其争辩的根本都在于要不要修辞、如何修辞.古希腊的哲学家虽然也强调“穷究”心灵,但更重视修辞术;先秦诸子也提出了种种修辞观,而孔子提出的“修辞立其诚”的观点影响深远.“修辞立其诚”不仅具有语言学的意义,也推动了文学语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