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批评报道所反映的问题,应是人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强烈的问题,也是党和政府最重视并急于解决的问题 报纸是办给人看的,读者是否关切,是选择批评报道的前提之一。报纸的批评要想获得范围广泛的舆论共鸣,就要想群众所想,选择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选择群众议论最多的事情。当前如中小学乱收费、公路“三乱”、经营活动中的欺诈行为等,抓住这些牵动人心的问题公开报道,有利于提高报纸的威望。  相似文献   

2.
在不久前揭晓的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中,武汉晚报社的消息《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因"充分发挥了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而荣获一等奖。批评报道要想获得广泛的舆论共鸣和良好的社会传播效果,就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选择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作报道而近年来,医院开"大处方"一直是百姓反映较强烈的问题。2002年8月9日,市民杨先生来到《武汉晚报》编辑部投诉:他小女儿仅仅有点咳嗽,结果到儿童医院就诊时,哮喘专科的陈教授给开了一千多元的药。晚报女记者李红鹰经调查后发现,这位教授果然玩了猫腻,他在病历上所开的药名和数量竟与处方上的完全不对应。更令杨先生气愤的是,看病的陈教授明明刚给孩子查过血,证明孩子是过敏体质,但为了多开药,居然给小患者开出不少过敏体质慎用的药品。  相似文献   

3.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山如此,采写新闻也是同理。一个新闻题材,要想写新意,就要选择最佳报道角度,那么,怎样选择最佳报道角度呢?就是要从贴近生活的角度去研究群众的思想,群众的心理,群众的情趣,群众的要求。这样才能写出好新闻。  相似文献   

4.
新闻批评是我们党新闻工作中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手段,运用得当,对于克服消极思想,反对不良倾向和纠正错误做法都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运用不好,则会伤害党心民心,打击积极情绪,引发不必要的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必须找到正确的批评方法。 从目前社会状况、群众状况看,要搞好批评报道,必须找准批评报道的交叉点。就是说新闻媒体中所提出的批评,一般说来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这个问题是社会当中突出存在的带有倾向性的,又是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另一方面这个问题又应该是党和政府引起充分注意又有能力解决和准备解决的。当这两个方面一致起来的时候,就是找到了批评报道的交叉点。  相似文献   

5.
宋颖 《新闻前哨》2002,(11):9-10
根据新闻批评的定义,凡通过新闻媒介用新闻和评论两种形式进行批评的都叫新闻批评。故本文不谈对批评性新闻的采访(主要为隐性和体验式采访),因为光采访而未报道的事实不属新闻批评的严格意义范围,新闻批评的最大属性便是公开性,没公开便构不成新闻批评。行使新闻批评的责任。好比穿钉鞋,拄拐棍,要小心谨慎,要做到:第一:“用事实说话”新闻批评的权威性来源于用事实说话,不但关注时间、地点等细节的真实,更关注事实的整体真实,即“二度客观”。二十多年来成功的舆论监督或批评报道,几乎无一例外地是在“叙述事实”,有时其“…  相似文献   

6.
某地的一个错误做法被新闻单位曝光后,该地领导竟对新闻单位的报道做出规定:批评副科长以上干部,必须征求领导的意见。此“规定”一出,这个地方的干部要么拒绝采访,要么接受采访也不说话。当地的许多干部和群众说,这种规定,无异于在舆论监督中设置了一个障碍:要想批评副科长以上的干部,首先就要征得他们的同意,如果不同意,批评报道就会流产。这种做法,新闻记者不满意,群众也不满意。这种做法,实际是限制采访。党和政府对新闻报道有具体的规定,新闻记者的权利和义务也是明确的。新闻舆论要唱响主旋律,要充分发挥党和人民喉舌…  相似文献   

7.
贺一红 《新闻窗》2011,(6):74-75
校报新闻质量的高低,首先要看其是否提出和解答了当前广大师生普遍关注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切中时弊,是否正中师生的下怀,如果校报编辑、记者精心选择新闻事实,做到想师生所想、急师生所急,以师生是否满意为出发点,校报新闻的思想性、指导性必然强。  相似文献   

8.
杨青 《新闻采编》2003,(5):40-40
批 评报道要给人以方向、信心和力量 ,在选择批评的事例方面也很重要。一般来说 ,应具备真实性、普遍性、典型性、可行性。一、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批评报道更要真实。这是由批评报道的公开性、严肃性和尖锐性决定的。一旦有错 ,会引起群众不满 ,给社会增添不安定的因素。这里说的真实 ,不仅是指微观上具体上的真实 ,而且还指宏观上整体上的真实。如一个售货员 ,一贯服务态度好 ,偶尔一次与顾客吵了几句 ,你批评他态度不好 ,他不服气 ,周围的同事也会替他抱不平 ,因而起不到批评的作用。看一时一事 ,可能全是事实。但从全局上看 ,从…  相似文献   

9.
(四)要讲究报道艺术、报道效果,使问题便于解决,而群众又乐于接受。难点问题报道出来后,人们都想看,也爱推敲,因此对记者在采访写作上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要实事求是。在回答群众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是啥说啥,要自然,不要有“宣传腔”,不要太生硬。否则群众看了反感,会起反作用。最近一个时期,报道“难点”的稿件,群众反映  相似文献   

10.
新论点击     
“三贴近”与舆论监督戴松指出,做好舆论监督工作必须坚持“三贴近”。从内容上看,要把“三贴近”作为选题的原则和依据,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深入到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把握社会主流,解决具体矛盾,同时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把握群众脉搏。具体来讲就是选择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具有一定普遍性,是政府应当解决,急于解决和能够解决的。对于那些生活中不具有普遍意义的个别现象,以及超越现实,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则不应成为舆论监督的选题。从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1.
新闻批评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中的重要的和必不可少的手段,运用得当,对于克服消极思想,反对不良倾向和纠正错误做法都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运用不好,则会伤害党心民心,打击积极情绪,引发不必要的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必须找到正确的批评方法。从目前社会状况、党的状况、群众状况和民主状况看,要搞好批评报道,必须找准批评报道的交叉点。就是说,新闻媒体中所提出的批评,一般说来应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这个问题是社会当中突出存在  相似文献   

12.
王玉婷 《青年记者》2007,(12):86-86
在具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中,往往会涉及新闻事件的“正面”和“负面”问题。通常认为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爱幼扶老、邻里相帮以及人们生活的新观念、新风尚等题材的社会新闻是“正面”报道,是社会新闻的主格调;各种批评报道和跳楼寻短、抢劫嫖娼、事故伤亡等题材的社会新闻,一般被认为是“负面”新闻,作为党报要尽量少报或不报,以减少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13.
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善待社会新闻是地市党报改进报道的取向之一,也是新闻报道落实“三贴近”要求的一个方面。新闻报道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在具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中, 往往会涉及新闻事件的“正面”和“负面”问题。通常认为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爱幼扶老、邻里相帮以及人们生活的新观念、新风尚等题材的社会新闻是“正面”报道,是党报社会新闻的主格调; 各种批评报道和跳楼寻短、抢劫嫖娼、事故伤亡等题材的社会新闻, 一般被认为是“负面”新闻,作为党报要尽量少报或不报,以减少负面效果。 其实,对“正面”和“负面”报道做如是的界定…  相似文献   

14.
报纸的“卖点”往往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报道中产生。“卖点”新闻能为报纸叫座,并能引起社会反响。因此,抓好报纸“卖点”新闻应注意与促进社会稳定相辅相成。片面地抓报纸“卖点”而不顾及社会效果,就与新闻“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宗旨相悖;过分自缚手脚。完全回避“热点”问题,则会失去战斗力,报纸就脱离读者,没有生机。 既要注重经济效益 更要关注社会效益 一张报纸,要真正走向市场,它必须对读者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这对于晚报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衡量一张报纸“卖点”选择准确  相似文献   

15.
张燕 《新闻实践》2007,(4):12-14
成就报道的目的是要通过群众亲身感受到的巨大变化来鼓动社会,增强人民群众的信心,鼓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干劲。成就报道活起来,动起来,才能让群众喜欢看。当前成就报道的通病是:谈工作多,讲故事少;列数据多,说新闻少;单向式多,互动式少。如何让成就报道活起来、动起来?一是用“新闻故事”让成就报道活起来,二是让“人物”成就报道动起来,三是通过活动策划,让成就报道与群众互动起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舆论监督越来越成为传媒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少媒体上开设的栏目,例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等,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原因,是这些栏目的报道敢于揭露时弊、惩恶扬善、开展批评报道,正确发挥了舆论的监督作用。所谓批评报道,即对社会错误或不良现象做事实陈述和说理评析的报道。批评报道相对于正面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一种有效形式。从内容上看,它以否定的态度揭露和批评社会生活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错误或不良现象,从而发挥新闻报道参与舆论监督的社会职能。批评报道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受众的青睐,个中意味不仅反映了批评报道本身所具…  相似文献   

17.
万晋 《青年记者》2007,(1):47-48
批评报道中的客观真实、新闻真实和法律真实并不完全相同,为最大限度降低新闻侵权的可能性,新闻媒体在批评报道中应尽可能以法律真实的标准度量新闻真实。实践中应特别注意几个f,q题,一是批评报道要以合法证据为基础;二是批评报道要掌握好评论的尺度;三是批评报道要杜绝“媒体审判”;四是特殊批评报道要征得当事人同意;五是批评报道要审慎运用“特许报道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善始善终效果强邓小平同志说,搞新闻批评,要“有头有尾”。新闻批评善始善终的原则,可以规范和制约新闻批评的全过程,既要有好的开头,又有好的结尾,使一次次具体的批评报道从头至尾都做得很好,即使发生了差错,也能按照善始善终的标准,得到及时而恰当的处理和纠正,以保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党中央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在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的前提下,批评性法制新闻(包括各种媒体的消息和通讯),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愈来愈发挥出其揭露违法,保护合法,抑恶扬善,对群众进行“依法治国”教育的重要作用。对于这一新的报道形式,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曾多次予以肯定,群众赞不绝口,寄予厚望。 然而,在我们新闻队伍中,却有些同志对批评  相似文献   

20.
莫以“无冕之王”自居──谈舆论监督中的媒介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舆论监督,是公众通过新闻传媒对社会生活施行的监督,属于广义的社会舆论监督的一部分。新闻舆论的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社会进行监督。 然而,毋庸讳言,现在,有少数新闻工作者却借用手中的权力,打着新闻舆论监督的旗号,为自己、为小团体谋私利,或者借用新闻舆论监督达到其它方面的目的,给媒体和新闻工作者造成不良影响,以至于人民群众对某些以“无冕之王”自居的记者很是反感和不满,对某些媒体上刊登的“批评报道”也不屑一顾。综合起来看,目前不正常的新闻舆论监督有以下几种现象: 以舆论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