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小学三年级是作文写作起步的关键时期。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起步,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为以后的作文写作打基础,是每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作文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用文字表达他们的想法,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多少有些困难,需要老师进行指导。这篇文章对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学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指导三年级学生进行作文写作做了指导。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一直是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一般所给话题范围较宽,降低了作文审题的难度,有利于同学们打开作文思路,扩展作文写作内容,让大家写出较好的文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像许多同学想的那样,话题作文什么都可以写,怎么写都可以。任何作文在写作前都要进行思考酝酿,然后构思、整合成文。我觉得话题作文在行文前要做到五个定位:立意定位“意”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虽然一篇好文章常常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但在实践中,一篇文章的立意,常常是关键之关键。所以,我们通过对话题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分析,进而把握话题以后,就需要从跟话题有…  相似文献   

3.
有一句流行语说,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学生为什么怕作文?无非就是读书少,思考少,写得少。为什么不爱写作文?从教师的角度找原因,或许我们的写作教学出了问题,比如我们布置的题目脱离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我们没有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对其写作过程缺乏指导。众所周知,中学生作文教学近年来是“活动作...  相似文献   

4.
笔者一直从事语文教育研究工作,在关注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本文试以作文教学为出发点,对当前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分析思考,以抛砖引玉。一、当今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一)自由表达的欲望和能力被抑制作文是一种表达,是人的一种需要,它应该像说话一样自然、愉快。美国教育学者认为,在学习写作以前学生们一般认为自己本来就会写作(以自己的方式),他们甚至能自己“出版”书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这是多年来为人们所共识的,对作文重要性所下的定义。作文在中考、高考试卷中的比分,一直呈增长趋势,从来没有因为题型的变化而回落。作为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作文如何教,历来受人关注,特别在强调语文人文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作文该怎样教,确也让我们第一线的老师感到迷惘。作文分类教学或许会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思路更明晰一些,教法更灵活一些,教得更轻松一些。  相似文献   

6.
丘石梅 《生活教育》2014,(10):89-90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普遍遵循着“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陈旧教学模式的束缚下和“应试教育”皮鞭的驱赶中,写作教学已陷入举步维艰的状态,学生所写作文大都缺乏真情实感。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的优势,探索如何利用网络资源优化作文课堂,医治作文教学中“少陧差费”的顽症。  相似文献   

7.
写作“作为一种自觉的精神生产活动”一直以来备受人们关注。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关。原因自然而然是多种多样的,而归结主要原因是学生写作兴趣不浓,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写作训练严重不足;加上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模式陈旧,因此作文教学早已陷入困境,成为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做到既继承传统作文教学的精华,又创新作文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转变作文教学方式与写作训练方式,提升学生作文水平,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前的高中作文写作,除了对文学有特别爱好的同学,绝大多数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觉得写作是一件应付差事的与生活无关的事,自己胸中的什么积累与写作毫不相干,必须拉扯一些不甚了了的东西,套上一个不三不四的架子,才算“作文”,而这样的作文我们习惯叫它“四不像”. 如何改变这种积习已久的状况,我想根据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一文三写”作文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激发写作兴趣,开展活动作文目前小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无话可说、言之无物”的现象。究其原因,乃是学生缺乏丰富的作文素材。一方面是因为受环境的局限,学生的生活接触面很窄,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间接获得生活经验的指导,所以学生缺乏写作材料,无话可写。叶圣陶老先生所提倡的“强调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的能力”这一思路,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无话可写的问题,也启发了我们要给学生以亲身实践、体会的机会。所以,通过活动作文这样先实践后作文的作文教学改革,使学生真正做到有话可说且言…  相似文献   

10.
“这一个”,通常指的是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鲜明个性特征,也是众多作家孜孜以求的一种艺术境界。没有个性,作品就没有生命力。对我们的文章而言,也是如此。而“个性色彩”在作文中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一、立意的个性化通过审题明确文章的立意,这是写好一篇文章的基础。立意的个性化,即避免人云亦云,努力走出雷同化,能够见他人所未见,写他人所未写。它需要良好的思维品质,尤其是独立思考的品质。对于当前话题作文而言,则主要指写作时独特的切入点。如2003年的“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众多考生的立意一般为不要因感情的亲疏而影响对一…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学生在作文时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即使写出了也是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长此以往,学生便怕作文,对作文缺乏兴趣。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启示我们:作文教学首要的问题是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丰富写作素材,让学生有话要说,不吐不快。这样学生才能表真情、吐真言,作文才鲜活生动。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 ,作文是衡量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因此 ,作文也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然而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讲 ,一提作文就头疼 ,大喊“难写” ,苦于无法做“无米之炊” ;而对于老师来说也正苦于“难教”。这“两难”境地似乎已成为小学写作教学的困境 ,也正是这种困境促使我们去思考 :如何在写作训练中树立正确的学生主体观 ,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 ,让师生共同轻松畅游习作乐园呢?一、在培养学生观察情趣的基础上拓展写作的想像空间习作训练不仅是对小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 ,更是对他们形象与抽象思维的多面训练。观…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许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无话可写,难以下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知识面比较狭隘,基础不牢,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缺乏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导致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俗话说,厚积才能薄发,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交给学生积累的方法和途径,鼓励学生不断积累,这样才能夯实他们的写作基础,使作文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14.
英语作文是衡量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和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高考中占有很重的比分(1/5),写好一篇文章对于考生来说举足轻重,不容忽视。然而英语作文的教学却是异常艰难,往往事倍功半。考生的书面表达水准较低,缺乏写作的基本常识和训练。对于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已日渐成为我们英语教师亟待解决的难题。问题一:中式英语问题二:句子结构不正确问题三:用词不当问题四:只会写短句子,不会使用复合句2004年3月,笔者有幸参加了西南师范大学刘电芝教授组织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高中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和推广实验。针对学校…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上级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小学来说,电教手段也逐渐进入课堂,如何把这“洋玩意”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本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多年来,一直被作文教学所困扰着。长期以来,一些小学生怕作文,怕上作文课,一提起作文就会头疼,翻开学生的考场作文,胡编乱造的比比皆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写好作文,是笔者一直研究的课题。近两年来,笔者尝试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创设一种习作情境教作文,感觉效果不错。因为多媒体创设的情境,把孩子带到了永不枯竭的源泉中,在这翻腾着绚丽浪花的潮流中,  相似文献   

16.
“真情实感”,是高考评分标准中对考生提出的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但是,评卷场中总会发现,一些考生缺乏对生活的思考,缺乏对真挚情感的体验,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更多的是缺乏写作中的生活细节的真实,因而写作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成为作文中的硬伤,影响了整体分数。  相似文献   

17.
注重作教指导 提升习作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在很多教师采用的"逼压式"教学方法的背景下,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学生"挤牙膏式"的写作方式,写作兴趣的丧失,习作能力的缺乏。如何以语文实践活动为载体,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激发写作灵感的平台,是我们在写作教学中需要思考与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薛建军 《湖南教育》2005,(10):42-42
一、养成观察感知、体验积累的习惯常常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的写作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写作者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  相似文献   

19.
没有有效的复习便没有期望中的成功。这一点已经在我们经历过的大大小小的考试中得到了最好的验证。同样,面对高考中分值最高的作文,同学们也反复寻找着诸如“大全”、“秘笈”、“宝典”一类的万能钥匙,试图打开作文成功的胜利之门。然而我们认为,多读多写固然是学习作文的最基本的环节,但在离考试已经不远的日子,掌握一些技术性的知识对于我们也具有同样不可或缺的作用。邓济舟老师的这篇文章来自评卷第一线,尽管没有讲述什么高深的理论,但却让我们近距离地看到了作文评卷中“裁判员”们一些共同的评判标准,对这些“评判标准”进行仔细的阅读,或许你根本不会找到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手段,但我敢肯定,你一定会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失分。在这种意义上说,你的作文无疑已经取得了最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7,(21):107-108
小学作文一直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小学生在写作时也经常出现一些问题,有些学生缺乏知识的积累,有些学生生搬硬套,作文缺少真实的感情。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