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游记》中,猪八戒的“食”、“色”本性表现的淋淳尽致,猪八戒这一艺术形象也因此而深入人心。但是为何猪八戒就应该被赋予“食”、“色”特性呢?为何必须是被赋予了“食”“色”特性的猪八戒才应该出现在取经队伍之中呢?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猪“意象”的阐释出发,结合《西游记》文本的成文背景,或可探析与解答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以来,隐喻作为批评方法运用到文学作品中往往可以挖掘出人性更深层次的内涵。《西游记》作为一个神魔志怪的神话小说,里面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都被作者赋予了特定的意义。通过隐喻的方式,对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赋予的意义进行研究,既能丰富和充实汉语的隐喻理论系统,也为研究《西游记》提供又一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周飞 《阅读》2023,(35):38-43
<正>“只见他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提一柄九齿钉耙。”你能猜出“他”是谁吗?对,是《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吴承恩仅用36个字,就让猪八戒的形象一下子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外貌描写的魅力!外貌描写,主要描写人的长相、服饰、身材、姿态。好的外貌描写,不仅是人物的画像,还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生活经历等。外貌描写看似简单,实则暗藏门道。  相似文献   

4.
宫文胜 《阅读》2011,(10):42-43
“多少”在英语中怎么来表示?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对了,“how many”和“how much”两兄弟,都能表示“多少”,你对他们了解多少了呢?  相似文献   

5.
王宝琪 《阅读》2013,(9):18-18
贝贝:李老师,我想知道“北大荒”在哪儿呀?为什么叫“北大荒”呢?  相似文献   

6.
翟和喜 《阅读》2010,(12):15-16
在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同学们讨论非常热烈,答案一个比一个精彩。他们在讨论什么呢?哦,原来他们讨论的问题是:课文中处处体现了林冲的“让”,究竟有哪些“让”呢?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中国最经典的神话人物形象之一。同样一个孙悟空,从前大闹天宫,那么强烈地试图改变这个世界,其结果却是惨遭失败,被压在五行山下不能翻身,经过一段漫长的取经之路,他不得不屈服于“紧箍咒”的魔力,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自己,结果却赢得了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功。《西游记》所讲述的,其实就是孙悟空从“改变世界”到“改变自我”的一段成长历程。表现了作者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课程教改中有很多的方案,如教学方式改革、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对分课堂等,但是教改的效果如何往往被很多教师忽视。那么教改的意义如何能够实现呢?教师应该建立一种“微分”教学思维。“微分”教学思维指教师可以以等量变化的时间变量对比教学改革引起的教学效果的变量情况来进行检测教改实现的效度。文章重点针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来建立“微分”教学思维,打破教改只是“喊口号、立标签”的局面,具有很强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9.
选“老师”     
刘荣和 《阅读》2008,(3):27-28
什么?选老师?你们也忒狂了吧!嘿!你别不信!这事一点不假,就发生在我们六(4)班,只不过选的是小“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10.
翟和喜 《阅读》2010,(9):15-16
小红:《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为什么以“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呢?  相似文献   

11.
卢彦杰 《阅读》2009,(4):47-48
THE LION'S SHARE 直译是“狮子的那一份”,含义是“最大、最好的一份”。为何分给狮子的那—份是最大的,而不是大象或其他的动物呢?这是一句来自《伊索寓言》的成语。话说狮子、狐狸等四人一同去打猎。找啊,找啊,终于发现一头鹿,于是它们立即将其捕杀。接下来的问题是,它们要怎样来分这个战利品呢?  相似文献   

12.
朱志军 《阅读》2012,(10):19-19
小珍:朱老师,学飞了《泉城》这一课,我知道济南是我国著名的“泉城”,以“七十二泉”闻名于世,为什么济南的泉水这样多呢?请您告诉我好吗?  相似文献   

13.
李慧 《阅读》2009,(3):6-8
嗨,在默默的期盼和等待中,叮当姐姐很高兴又与你“见面”啦! 时光已不知不觉采到三月,到处都吹送着春的气息。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大好的时光里,亲爱的孩子,你该怎样做?该做些什么呢?哦,别急,叮当姐姐先介绍一位新朋友,他的故事一定能让你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4.
龚海平 《阅读》2008,(4):38-39
“How are you?”与“How do you do?”是同学们比较熟悉并经常使用的英语日常问候语,翻译成汉语时多被译成“你好!”或“你好吗?”。然而,准确地说,“How are you?”译为“你(近来)好吗?”“How do you do?”译为“你好!”则更为贴切一些。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5.
颜士州 《阅读》2024,(22):4-6
<正>2024年元旦,我国的“夸父一号”探测器成功记录了第25太阳活动周的最大耀斑,耀斑显示着太阳释放能量的过程。“夸父一号”卫星为何要揭开太阳的神秘面纱?太阳耀斑爆发对地球会不会造成影响?又会造成哪些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朱波 《阅读》2012,(5):18-18
你被蚊子叮咬过吗?痒疼肿胀且不说,还可能被传染上黄热病、疟疾、乙型脑炎、登革热等疾病呢!这么可恶的蚊子,你一定想消灭它了。可是当你举起手要将其置于死地时.结果往往令人失望。蚊子飞行的方向和速度能迅速改变,会在你拍打的瞬间逃之天天。但是,再“狡猾”的蚊子却很少能逃脱“除害飞行家”蜻蜓之手。  相似文献   

17.
朱志军 《阅读》2008,(5):17-18
同学们,顾名思义,课文《谈礼貌》就是谈论如何礼貌待人,学礼仪,懂礼节,与人文明交往的,课文围绕“礼貌”这一中心内容,是怎么“谈”的呢?  相似文献   

18.
“修”门锁     
储子墨 《阅读》2009,(7):43-44
我修过门锁,而且是用铅笔修的,你信吗?一天下午.妈妈和我回家开车库门时.发现钥匙转不动门锁。妈妈说:“我们来修一下。”我问妈妈怎么修,妈妈笑着不回答。回家后,妈妈让我削铅笔,我疑惑不解地问妈妈:“你不是说修门锁的吗?”妈妈神秘地说:“正在修呢。”我惊讶极了,心想:削铅笔与修门锁有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19.
夏晓勤 《阅读》2014,(10):22-23
平时熟悉的家人、老师、朋友,要在作文中描写出来时,却往往让很多同学发了愁。该怎样才能把一个人描写得既生动又形象呢?人们常说:“言为心声。”就是说语言是能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可见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很重要。小铅笔头:我最怕写人了,我的作文总干巴巴的,写不了几句,怎么办呢?小书虫:哈,我有一招!叫:“人物勤开口!”用了我这招,写出来的作文可生动了。  相似文献   

20.
木槿 《阅读》2006,(6):46-46
在学习汉字时,如果读字只读半边,常常就把字读错了,还会被别人笑话为“别字先生”。此外,在学习词组时,我们有时也会犯“望生义”的错误。那么,在英语中会不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呢?答案是肯定的,英语中也存在着一些“假朋友”。请看下面的单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