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瑛 《教学与管理》2004,(10):54-55
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失衡 先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百花齐放,许多改革对语文教学进行了很好的探索。我想,不管怎样改革.语文教学必须符合语文自身的规律。目前,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强调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不能只重视知识的教学。新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因而语文学科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有其自身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新颁布的《语课程标准》在总结传统语教学以及新中国50多年来语教学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又一次对语课程的性质作了明确的定位:“语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是语课程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评价越来越成为我们必须研究和解决的瓶颈问题。本拟就语课程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建构性评价,以和广大语教育工作探讨。  相似文献   

5.
课程标准将语课程的性质定位于“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为我们找回了失落的“语课堂底色”——人性。“人性在本质上强调人的情感、人的体验,总体特征趋向于综合整体、动态化、无规则、无序列、内隐和模糊。”(清华大学附中特级教师韩军语)它的这种属性决定着不能像工具那样“灌输”与“训练”,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方式使语课堂闪  相似文献   

6.
《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价值中明确指出“音乐课是人类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强调音乐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知道,音乐课程中的作品都是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而且音乐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作品,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感觉。正如人们常说的,“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音乐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注重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即重视音乐课程的人文性。一、音乐课程…  相似文献   

7.
数学是科学,但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数学教学要以知识的整合、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点。数学教学首先是一种对人的教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新课程呼唤数学教学的人文性,要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让学生学人文数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满足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位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上。那么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怎么样呢?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做才能使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呢?  相似文献   

9.
叶柱  王霞菲 《湖南教育》2004,(12):22-24
对学生而言,数学课堂生活的价值究竟意味着什么?《数学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是说,从人文的维度上,数学教育留给学生的,除了知识的授受和智慧的开启外,还应包括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人文内涵的彰显,已经成为新课程理念支撑下数学课堂教育的核心价值取向。于是,弘扬数学学习的人文内涵,实现课堂生活的价值回归,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颂布的《语课程标准》给语教学带来了“福音”——人性的复归。于漪老师认为:人精神的内涵应包括知、情、意等方面,主要指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又有人说:“人精神集中的特点就是对人心理的滋养作用。”还有人认为:“人精神是人类明成果的思想内核,也是对人类的现状、将来的关注与责任。”人性在语教学上强调的则是在掌握了基本语知识、技巧的基础上,侧重于学生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侧重于建立学科与社会、化、伦理的联系,侧重于学生个性和性格的发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包括认知领域和非认知领域两方面,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从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出发,既要重视学生基本知识点的认知能力测评,也不可忽视非认知领域的评价。非认知领域主要包括学习态度、习惯、兴趣等,这些因素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动力性因素,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传统的评价体系往往偏重前者而忽略后者,重学科知识系统、轻语文综合能力,重智力素质、轻态度习惯,评价存在着明显的片面性。评价内容的片面性严重影响到学生可持续发展素质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下,我们将小学语文学科学生学业评价分为三部分:1.小…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理念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这一表述 ,应该说是迄今为止对语文学科性质最为科学的表述。语文的工具性 ,只有与人文性统一 ,它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语文的人文性 ,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 ,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 ,有本之木 ,才能真正发挥语文育人的个性特色。本文所列举的几个教学片断 ,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成功地使人文性和工具性得以和谐统一 ,相映成趣 ,和谐共振。它会说些什么呢?教例 :密林怪客》…  相似文献   

13.
14.
一堂语文课是否成功,主要在于学生与语文之间是否发生了内在的交流,以及这种内在的交流是否流畅、是否完整、是否深刻。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对语文课程"人文性"的正确认识和理解,直接关系到21世纪创新型语文课程的建设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贯彻执行,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导向问题.况且所谓"人文性"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从西方的"人本"到我国古代的"民本"等无所不包.因此,研究、探析语文课程"人文性"理念的问题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本文就语文课程"人文性"理念进行辩证发凡,管窥蠡测,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本通过具体阐释语的“人性”特质,探寻人教育的基本途径,以及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方向和前景。正确地理解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体现人文性,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各种偏差,克服语文教学中单纯为考试服务的倾向,让语文课程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相似文献   

18.
语学科的性质问题,是语教学最基本的问题,似乎也是最说不清楚的问题。新课程标准是这样给语学科定性的:“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性的统一,是语课程的基本特点。”看上去讲得明明白白,似乎使“工具论”和“人论”的长期争论有了一个双方都满意(当然也可能是双方都不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报上刊登了学习语文的一则消息,说是有些初中生学朱自清的《背影》,不是从父子情深的角度去理解文意,而是嘻嘻哈哈地发出异议:说朱自清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横过铁路去给儿子买橘子……看了这则消息,觉得这真是对语文教学极大的讽刺,内心足无限的惆怅和无奈。还教什么语文呢?一篇名著,现在竞有中学生这样去读,而且身边同类的例子也不少。这个现象很发人深省。学生的小理解,正是表现了他们生活经验的空白,传统文化知识的缺陷,他们无法产生这种爱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0.
罗有岩 《云南教育》2004,(19):51-5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在充分肯定《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性质论述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新的表述。这一表述,结束了教育长期以来关于语文学科功能的争论。这一新的理念强调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致力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