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0年代初,中央电视台首次推出了大型新闻杂志型栏目《东方时空》,不久另一个以深度报道为主的新闻评论性栏目《焦点访谈》又与观众见面,从此《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成为中央电视台家喻户晓的名牌栏目。于是全国各个省级.市级电视台也纷纷效仿,不同版本的“焦点”式新闻节目应运而生,并且入气颇旺。但是时至今日,《东方时空》。  相似文献   

2.
胡广清 《现代传播》2003,(5):134-135
一、围绕中心 ,突出重点电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一般靠新闻栏目 (频道 )、新闻评论性专栏和社教类专栏来实施。例如 ,中央电视台是靠《新闻联播》、《午间新闻》、《晚间新闻》和新闻频道的各个栏目以及《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今日说法》、《社会经纬》等栏目来实现舆论监督。仅就《焦点访谈》来说每天都要收到 2 0 0 0多封反映问题的群众来信、接到 10 0 0多个举报电话 (以上数据《焦点访谈》记者已证实 )。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选取批评报道所需要的“点子” ,一个重要的选择标准是 :能否围绕当时党和政府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王薇  刘立荣 《新闻知识》2006,(12):19-21
《焦点访谈》是央视一个以舆论监督著称的节目,1994年4月1日正式推出,到今年的4月1日已经整整12年了。在本文中,笔者以2005年所收集到的所有《焦点访谈》文本为样本,进行分析,主要探讨一年中节目的报道特点和规律。一、资料与方法本次分析的《焦点访谈》节目均来源于央视的网站,全年共计347期,收集到的资料相对完整,可以用来做各个月份焦点节目的变化分析。这次焦点访谈节目内容分析主要是从各期节目的性质(是舆论监督类的报道还是非监督类的或是其他类的)、报道的地域、报道的领域及监督对象来分析,除此之外,还以地域为定值,观察不同性质的…  相似文献   

4.
马原 《青年记者》2008,(10):35-36
新闻舆论监督作为社会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而强大的监督形式,已经成为媒体制胜的有力武器。从《焦点访谈》树起舆论监督大旗到《南方周末》在舆论监督上的作为,媒体的舆论监督曾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近几年来,媒体的舆论监督却出现了集体撤退的现象。各类舆论监督栏目纷纷改版或者弱化,媒体的舆论监督进入了“后舆论监督时代”。  相似文献   

5.
《焦点访谈》的出现,在中国舆论监督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是中国迄今为止舆论监督力度最大、效果最好、影响最广泛、最深远的新闻栏目。它为中国舆论监督事业作出的贡献,除了具有开创性和政治性贡献外,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到它以电视传播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开创了一种中国舆论监督的全新的新闻深度报道体系。《焦点访谈》成功的经验有很多,其中,“四平”的经验就很值得同类型栏目  相似文献   

6.
把握生活主流遵循电视规律增强传播效果──关于《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焦点时刻》的采访与制作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焦点访谈》和《东方时空·焦点时刻》(下称“《焦点时刻》”)分别于1994年4月1日和1993年5月1日开播。今年5月份,这两个栏目双双获...  相似文献   

7.
王国川 《新闻记者》2002,(11):36-36
通常 ,针对某一事件的批评报道公开传播后 ,新闻评论者会从不同角度去审察事件 ,发掘事件背后所潜藏的意义。由于批评报道受到各方面制约 ,有些内容难以在报道中交代清楚 ,只能以潜台词的形式蕴含其中 ,从而既弥补批评报道无法说清楚的缺陷 ,又达到舆论监督真正的目的。如2002年3月27日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毒”害生命的黑作坊》后 ,当地执法者负有何种责任 ,成了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在这则报道中 ,并没有点明“执法人员” ,但“执法部门”即为这则批评报道的隐性对象 ,并为其他媒体所点破。4月1日 ,“人民网”发表盛…  相似文献   

8.
“焦点访谈”的实践与舆论监督的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媒体说,“舆论监督”是1998年社会最流行的词语之一。中央领导对于舆论监督功能与作用的肯定,社会各界对于舆论监督效果的认同,新闻媒体对于舆论监督权利与义务的研讨,这一切,使得舆论监督本身成了焦点。 如果说,传播新闻事实是媒体最基本的任务的话,那么舆论监督可认为是由此派生出的一项功能。所不同的是,其他类型的报道注重于新闻事件的结果,而舆论监督报道则偏重于所报道事件的过程,因此这类报道可以称为调查性新闻。也就是说,记者必须要参与一个事件的调查过程,才可能完成这类报道;而在调查中所采取的策略,将对舆论监督效果的实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的魅力在于旗帜鲜明地弘扬正气,义正辞严地鞭挞丑恶;在于让那些以权谋私者、以身试法者、公然践踏党和群众利益者,通过电视媒介公开曝光。“不怕上告,就怕登报”,就是舆论监督权威和功能的真实写照。 舆论监督在报刊和广播电视宣传中是早已有之的行为,但以往多是散点式的射击。真正形成气候,形成权威,成为沟通政府和百姓之间桥梁和纽带的,当属于《东方时空》中的《焦点时刻》。对国内外热点进行聚焦报道、主持人的独到评析、现场百姓的街谈巷议,都在这个节目中得到体现。尔后出现的《焦点访谈》,是在国家级大台设立的评论类栏目,不仅播出在黄金时段,而且党和国家领导人也经常收看;同时记者在针砭时弊、扶正祛邪时,表现出了鲜明的倾向性和干预现实生活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调查性报道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电视作为人类大众传播史上成长最快的媒体,每一天都在诞生更新形式的节目,每时每刻都在演绎更加五花八门的表现方法,从而将任何对它所作的深入思考和理论研究都远远抛在后面。就拿我国电视新闻来说,1976年打倒“四人帮”之后短短十几年中飞速发展,90年代初的中国电视新闻报道已经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1993年中央电视台又一次新闻节目改版,5月1日《东方时空》开播,早间新闻节目为之面目一新,其中的小栏目《焦点时刻》成为继《观察与思考》之后又一个关注社会热点的电视新闻节目。1994年4月《焦点访谈》开播,19…  相似文献   

11.
中 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日 ,不但为全国亿万人民所瞩目 ,而且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多次首肯。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 ,《焦点访谈》也是我每晚必看的节目之一。根据《焦点访谈》和其他传媒一些成功栏目的经验 ,我认为要搞好舆论监督 ,既要有胆识 ,把它看作新闻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使命 ;更要讲策略 ,善于处理面对的种种矛盾和困难 ,把工作做细做活。《山西工人报》在今年初的机构调整中 ,专门成立了“舆论监督部” ,抽调精兵强将 ,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报道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舆论监督责任重大 ,风险也大。它面对的是社会腐败分子和…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与西方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1998年,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再度成为热门话题。是年8月,朱镕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为《焦点访谈》的编辑记者写下了几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总理对媒介舆论监督的鼓励在新闻界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此后,新闻揭露贪污腐败等现象的批评力度又有所增大。同时,许多报纸借助对《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及其他新闻评论类电视节目的文字报道,既扩大了电视的影响,又增加了报纸的号召力,这种现象被称为媒介的“新闻联动”。尽管《焦点访谈》类栏目涉及的话题范围较广,但它最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93年中央电视台开办了早间节目《东方时空》,尤其是《东方时空》中的《时空报道》(最初叫《焦点时刻》)以及尔后在晚间黄金时段开办的《焦点访谈》,成为了电视深度报道开先河的成功之作,改变了电视新闻只能简、浅、表的印象,也表现电视新闻同样可以纵深追踪、评述...  相似文献   

14.
“用事实说话”。是我国新闻界舆论监督标志性节目,央视《焦点访谈》的栏目宗旨。这一概念包含着两个子概念:事实和说话。我理解《焦点访谈》的“说话”为,它的信息选择流程和解释方式是以客观性为准则,尽量将事件的原生态呈现给受众;在13分钟的节目里,依据新闻事实所给定的信息,对新闻事件本身进行主观评说;基于对新闻事件的透视、分析,进而说出合乎逻辑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话。  相似文献   

15.
舆论监督:《黄河新闻》的热点南晓明黄河电视台的《黄河新闻》在舆论监督方面是以“报道社会热点、反映群众呼声”为定位,以社会新闻为主体,既起到“喉舌”作用,又发挥“桥梁”功能,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在山西电视台的各类节目中,它的收视率一直名列前茅,普通老百...  相似文献   

16.
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近年来大胆推出的独具魅力,引人注目的栏目。这是他们在经过反复尝试之后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它的收视率仅次于“新闻联播”节目,深深牵动着广大观众。 《焦点访谈》为何具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请听他们自己的话:“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寥寥效语,道出了本栏目的方向与宗旨,引起了观众的注意,这就是《焦点访谈》生命力的所在。为什么呢?因为它是千家万户关心的“大众话题”,是各界人士注目的“社会热点”。大到国际性事件,小到家庭生活琐事;上有政坛风云人物,下有小小老百姓。有对群众深恶痛绝的假冒伪劣产品的曝光,有对社会各阶层腐败分子的揭露,还有老百姓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发人深思。每次《新闻联播》之后,人们翘首以待的便是《焦点访谈》。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国电视评论节目异军突起,十分活跃。从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时空报道》,到浙江电视台的《新世纪论坛》、《观点》,钱江电视台的《记者观察》,教育电视台的《走进今天》,几乎每一家电视台都有自己的评论性节目。这些节目充分运用视听结合的优势,发挥声画并茂的特长,关注和探讨着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具有较强的舆论引导作用和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继《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之后倾力推出的一个以记者的调查采访为主要形式,对社会普遍关注的事件或现象进行多侧面、多角度、深层次剖析的电视调查节目。走过了7年多的风风雨雨,现在,它已经成为倍受观众欢迎的名牌栏目。《新闻调查》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面对广大电视观众的迫切需求,面对包括卫星电视和信息高速公路等在内的新传播方式的竞争和挑战,电视节目只有不断创新,才是在竞争中取胜的一条出路.可以说,电视节目的创新将成为电视人不竭的追求,也是永不落幕的波澜壮阔的实践.一、调整坐标大胆超越是节目创新的基础“意匠如神变化生”,说的就是创新.创新是要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就节目本体来说,它的创新就是:要有新的理念、新的创意、新的领域、新的技术手段等。最近几年,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创新尤为突出。《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标新立异,首开新闻杂志、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20.
1994年,CCTV推出了《焦点访谈》。它异军突起,长盛不衰,引起地方台的群起仿效。这一类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具有“深度报道”的一些典型特征,或者说,它们是电视化的深度报道。它们具有报刊平面媒体难以比拟的传播广度及巨大影响,可以说,今天“深度报道”的主要领地,已经转移到电子媒体上了。告别“热点”“深度报道”最早始于所谓“二次报道”,有人也称之为“第二落点”报道。它是一些在日报挤压下的周报为弥补时效性较差的弱点所做的竞争尝试。有人概括说,它的任务是把日报“一般动态化报道所内涵着的但又难以或不能放大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