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这是我国的国情。党中央根据科学发展观原理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多予少取放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把我国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没有文化的发展就没有灵魂的发展。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软力量,是其他社会要素无法替代的。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既要大力推动城乡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还要大力推动城乡文化事业的均衡发展,尤其是大力推动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周世锐 《科教文汇》2009,(34):228-228
文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软动力,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妇女作为一支存在于农村中的重要社会力量,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都起看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就农村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足,特别是如何充分发挥农村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农村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农村群众的思想状况日益复杂多元。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农村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围绕农村改革发展大局,在解放思想、阵地建设、促进和谐、各方参与上科学着力,创新形式、增添实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文化支撑与和谐氛围。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我国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新农村建设不仅仅要求加强农村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农村文化建设中对乡镇文化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基于此,本文将围绕如何发挥乡镇文化站作用,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5,(24)
乡镇图书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阵地,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社会力量参与乡镇图书馆建设是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由企业、社会(民间)团体或志愿者等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乡镇图书馆建设。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镇图书馆服务,实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多元化已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如何多渠道、多层次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乡镇图书馆建设,实现乡镇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应当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发挥高校科技优势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依靠科技进步,而高等学校又是科技文化的中心.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兴起,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方面工作中起指导和咨询作用,帮助解决社会在发展中遇到的种种理论和实际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社会的需求,面向农村生产第一线服务是时代的要求,高等学校应发挥自身科技优势,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浅议如何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农村经济的不发达就是因为文化建设相对落后。建设和谐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作为农村文化最基层的文化馆、站,则更是责任重大,笔者就如何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谈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论乡村文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传统乡村社会文化具有自然的情态和笃定的特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乡村文化在促进乡风形成、增强农民素质、改变农村面貌、丰富农民生活、凝聚农村人心等方面有着特殊的积极作用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农村经济的不发达就是因为文化建设相对落后.建设和谐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作为农村文化最基层的文化馆、站,则更是责任重大,笔者就如何加强农村和谐文化建设谈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坚持和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本文先从现状分析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源,并从三个方面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农业的持续有效发展至关重要。农村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远而系统的国民工程。在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端正思想,客观分析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鼓足干劲,研究挖掘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体制。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正视农村历史文化的精炼与发展,充分运用其艺术魅力,激发农村文化建设的新活力。  相似文献   

13.
杨玲 《科教文汇》2010,(13):193-19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新时期为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综合性措施,要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和农村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如期实现,必须重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也要重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可持续发展意识。文章对西部地区新农村经济与政治建设、文化与社会建设视域下农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新阶段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民可持续发展意识提出了一些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在新时期为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综合性措施,要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和农村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如期实现,必须重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也要重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可持续发展意识。文章对西部地区新农村经济与政治建设、文化与社会建设视域下农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新阶段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民可持续发展意识提出了一些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亿万农民自身的创造性实践,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社会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涵盖了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基本领域,是新时期党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现农村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论述了电子政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带动农村地区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推动农村朝着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7.
王秀梅 《科教文汇》2011,(23):201-20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不仅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也要推进农村文化繁荣。本文剖析农村文体阵地建设的存在问题,探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求利用和依靠文化建设力量,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社会、文化现代化是乡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除经济、政治问题外,民国乡村建设运动还重点对乡村社会和文化变革进行了探索,其落脚点即在“组织”和“人”的现代化上。乡村社会组织重建和农民全方位素质的提高是乡村现代化的前提。革除旧有的缺乏集体生活的弊病,建设崭新的具有现代性质的团体组织,提高农民素质,通过教育让农民的观念、知识、能力和思维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这已成为民国乡村建设者的共识。社会、文化现代化也是当代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对“组织”和“人”的现代化问题的探索,对当代新农村建设有重要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科技工作新思路探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六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布局,是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工农差距,改变农村面貌,建设和谐新村的新举措、新展望、新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对农村科技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需求。农村科技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村科技人员要更新思想理念和工作方法,农村科技工作要引领和支撑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统筹城乡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较低、职业技能欠缺,是当前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农村职业教育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造就农村所需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