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作为哲学范畴,都有各自的独立性,但在西方哲学史中,在不同的哲学家那里,又经常以不同的方式交织在一起。为了考察的方便,我们也把它们放在一起来探讨。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哲学是一门代表人类智慧的学问,而“智慧”就是关于某些原理和原因的知识。当人们已经不满意于神是万物的唯一原因这个古老的传说时,便开始从自然本身寻求说明事物的原因,这样也开始出现了哲学。所以,最早的哲学都是把万物的唯一原因看作是物质的。我们当然不可能指望亚里士多德会像历史唯物主义那样科学地来说明哲学的产生。但是,从他对古希腊哲学忠实的历史叙述里,人们可以构成一个鲜明的印象:哲学思想的萌芽,和因果性这对范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且,更重要的是,这里已经出现了这样一个分歧:以神为因,还是以自然为因。以后两千多年哲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哲学的“发展”在本质上不同于具体科学及科学同类的精神成果.哲学是人类自我意识觉醒的结果,这觉醒或觉悟虽然在时间上有早有晚,但并没有实质上的递进关系;哲学是“思想的思想”,是主体自我反思的精神状态,反映在哲学的对象上,表现为“理念的世界”或“可能的世界”,而不是科学所面对的“事实的世界”,这决定了哲学体系之间没有科学意义上的可比性;哲学的思维方式及哲学的对象,决定了哲学没有科学意义的“真伪”、“是非”之别,不同的哲学智慧都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财富.  相似文献   

3.
论哲学反思     
哲学是以反思的思维方式把握世界的智慧之学。哲学反思的对象是人类以不同的方式把握世界时所形成的各种思想。如果说各门具体科学所形成的关于世界的思想是“第一级思想”的话,哲学则是“对思想的思想”,是“第二级思想”。因此,哲学反思就是以思想为对象所进行的思想。哲学反思具有超验性、批判性、综合性和前提性,其本质特性是批判。哲学反思的思维过程就是对思想的批判过程,是一种观念形态的精神批判活动。  相似文献   

4.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哲学与我们时代的当务之急》.其主旨可概括为两句话:哲学是思想的事情,而思想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当务之急. 为什么说每个人心中都有哲学?它的含义包括在什么是哲学当中.哲学,西方人叫做philosophy,即爱智慧.智慧与一般所谓知识或学问不同,如《基度山恩仇记》中法利亚长老所说,“博学不等于智慧”.中国的哲学家也很早把握了这种差别.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和思被区别开来.学就是知识或学问,思就是智慧或思想.这两者相当不同,但可以彼此补益.因此,我们把哲学叫做“智慧之学”或“思想之事”.  相似文献   

5.
哲学的学科性质属于“科学”还是“人文”,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歧见,直接而言,缘自于人们对哲学本性和功能的两种认识;从更深的层次上看,则反映了人们对哲学与人的关系、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乃至于人的命运的不同认识。本文通过对西方哲学史,特别是马克思哲学的考察与反思,指出:哲学正是凭借科学与人文双重思维取向的整合而生成其特殊性质和功能的;哲学所追寻的智慧也正是由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起来的那种人的最丰赡、最深邃的思想,它所要把握的内容则是人生和宇宙的生生不息、绵延发展之“道”,在今天进行文化和文化哲学的建构时,也要根据这一人生和宇宙之道来展开。  相似文献   

6.
分析哲学系当代西方重要哲学流派之一。这一流派主张把全部的哲学任务归结为“逻辑分析”,本论文即具这一特征。翻译本文旨在介绍“逻辑哲学”的论证方法,以便在用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现代逻辑作出科学说明时,能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有助于我们研究科学的方法论,加强逻辑学科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对“李约瑟难题”的再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是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是文化的核心,科学是一种文化过程,因此科学、哲学和文化是三位一体的。由于哲学和文化是多元的,所以科学也是多元的;由于中西方的哲学和文化之间存在重大差异,所以中西方科学之间也存在重大差异。这是正确理解“李约瑟难题”的一个前提和关键。国内外许多学者之所以在“李约瑟难题”的有关问题上产生了种种误解,使这一难题迟迟得不到正确解答,其原因是由于他们混淆了中国科学与西方科学、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经验、经验技术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中庸思想按照西方对哲学一词的理解可视为“道德的哲学”,它是由“道德的进路”化升出的智慧。从这一特征来看,它又可称之为“流动哲学”。本文从“义中”、“时中”、“次中”三个层面具体阐述了构成这一“流动哲学”的智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李岩  李红章 《文教资料》2009,(33):91-94
当下《资本论》及其文本群哲学性重释问题,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它背后有着更广泛的问题域,是和对马克思思想的总体解读范式批判相一致的。以往把马克思的思想的科学性尽量凸显,在某种意义上削减了其哲学意蕴.现在是对这一解读史的思想反拨。这里面蕴含着“哲学一科学”及其关系的问题,而反观现代西方哲学史.我们会发现它一直潜藏着哲学与科学相分离的思想取向。我们再切换另一种理解框架。这种切换是一种从“错误”走向“正确”的过程,还是一种权宜的制衡,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走向“新科学”,还是走向哲学的解读,在逻辑上是对等的,这也是马克思思想解读的亟待反思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0.
康德(1724——1804年),德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他以“曾在世界智慧的发展中标志着新阶段的批判哲学”为德国古典哲学奠定了基础,从而在欧州大陆上掀起了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革命。因马克思主义奠基人不无深义地称康德的批判哲学是“法国革命的德国理论”。 在西方思想史上,“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这看来是众所公认的。在各种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一切争论中,这个  相似文献   

11.
怀疑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古希腊的怀疑主义是近代西方怀疑主义的渊源。从地理环境、经济结构和社会政治结构等三个方面进行中希之间的横向比较。以此剖析古希腊怀疑主义的成因。怀疑主义是推动西方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动力之一。怀疑主义的缺乏是导致中国古代社会长期陷入凝滞状态的思想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怀疑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而古希腊怀疑主义是西方近代怀疑主义哲学的渊源。章从地理环境、经济结构和社会政治结构等三个方而进行中两之间的横向比较,以此剖析古希腊怀疑主义的成因,进而指出怀疑主义是推动西方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动力之一,从另一侧面也揭示出怀疑主义的缺乏是导致中国古代社会长期陷入凝滞状态的思想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深化对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和认识,必须搞清楚:我们为什么要提出重建的要求?我们重建的基础在那里?马克思哲学关于存在的思考与传统西方哲学有哪些不同?这些不同将会对哲学的发展带来哪些后果?本就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海德格尔说的一句话“哲学不是什么,哲学不能作什么”引出问题,联系当今对哲学的误解,来阐述哲学是什么,哲学能作什么。首先文章界定了哲学的本质特征:超时间性,超功利性。接着深入论述哲学的主导问题:“追问在者的在”。通过形而上学的基础问题“究竞为什么在者在而无反倒不在?”对“在者”、“在”、“无”等问题展开深入论述。最后一部分阐述了从哲学大家那里领悟到的从事哲学的人的伟大精神和良好素质,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形成的过程中是否受到过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这个问题应从三个不同的层次来加以回答。一是历史文化背景的层次;二是包括间接来源和直接来源在内的学脉渊承的层次;三是直接来源的层次。在16~18世纪的东学西渐的潮流中,中国传统哲学传入西方,从而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这是没有疑义的。在此前提下,是否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间接来源,以至直接来源,这既需要大胆探索,更需要严密论证,要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以“三个有利于”,特别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的,以追求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内涵,揭示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本质,架构了中国发展分三步走,东西部协调发展,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蓝图。邓小平的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的科学发展观。蕴涵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7.
西方现代哲学抛弃了传统哲学的核心课题——本体,而表现为从日常经验现象出发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全面背离。现代哲学是一种以日常生活世界的现象为考察对象的哲学,在现代语言哲学、人生哲学和艺术哲学中,这种“日常化”的倾向极为鲜明。  相似文献   

18.
现代西方哲学主体间性理论及其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鸿 《教学与研究》2006,4(12):53-59
现代西方哲学从近代认识论哲学向现代语言哲学的转向,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从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其发生有着深刻的思想文化渊源与社会历史背景。现代西方哲学中很多流派都从不同角度对主体间性问题作了探讨,但由于他们理论本身的局限性,并没有真正解决主体间性问题,主体间性问题必须回到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和交往实践中才能给予真正科学的解决和回答。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东学西渐”研究在我国的逐渐展开,人们对西方哲学文化中的中国因素有了一定的了解。虽然“哲学”一词来源于西方,但中国传统哲学文化对西方的影响功不可没,中西哲学文化的互补性及所遵循的共同发展规律说明无论是西方哲学文化还是中国哲学文化都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取代、更新、补缺等是全球化时代正确处理中西哲学文化之间关系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它是人类能够更好地生活的基本保证,但并不等于生活的全部智慧。科学技术虽然给人类带来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却不能为人类提供生活何以值得过下去的理由。该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引领下的科学教育。文章从系统哲学、生态哲学和技术哲学三个维度,对如何提高和发展科学教育提出了初步的设想。只有在正确的科技哲学观的指导下,科学教育的质量才会得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才可能得以实现,人们才会获得更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