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光阴荏苒,转眼间,我在档案部门工作已三年有余,回首三年来我在兰台之路上的心路历程,虽然有荆棘、有坎坷,但我问心无愧,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2.
我是1999年9月由公安局调到档案局的.当时的档案局债台高筑,内差外欠达110余万元,讨债户常常结队来局,封门、打砸办公用品,导致干部职工长期东躲西藏,有室不能归,有班不能上,正常工作无法开展,整个档案局基本处于瘫痪状态,社会影响很坏.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八年一月十六日。俺村老通讯员王立业找到我说:‘你爱看书报杂志,这本《新闻爱好者》内容很丰富,栏目很多,订价也很便宜,订一本吧,’我一看很好,说订一年。坐在旁边的洪仔弟说:‘唉,你这么大年纪学那弄啥,有那几元钱,不如割块肉吃吃。’我说:‘我的看法与你的看法不一样。不错,肉味是香的,但你不知道书中之味比肉味更深长。你没见过这么一副对联吗?——  相似文献   

4.
我是1984年4月正式被任命为解放军报记者的。从事军事新闻工作年来,我从一个部队通讯员成长为一名职业军事记者,自感走过的是一条欢乐与痛苦结伴、艰险与机遇同行的难忘之路。回顾我13年走过的军事新闻道路,有4个阶段的经历,我倍加珍视。在西北的戈壁里找饭吃1983年3月至1986年8月,我在解放军报驻兰州军区记者组独立工作3年5个月。我永远记得公布记者任命那天,军报记者处领导找我谈的话:“一个军事记者称职不称职,3年就能跑出来。给你3年时间,在西北戈壁里跑,不行的话,就干别的吧。”我深却,给3年时间来判断一个记者是否称职,…  相似文献   

5.
李雷 《军事记者》2001,(12):6-6
一位知名新闻前辈在参加完举世瞩目的'98抗洪抢险之后,写下了如下一段话:“纸上横戈是职责所在,使命所驱,臣如是。我以我血写新闻”。秉烛夜读,偶然得之,顿生豪情,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6.
徐文良1976年1月入伍,1984年4月调解放军报社任记者,现为该报驻成都记者站站长、主任记者、上校军衔。徐文良任军报记者14年,一直工作在西北、西南边防;10次上云南、广西前线.在战场累计采访21个月,是军报在前线工作时间最长的记者;19次上西藏高原采访,跑遍全部边防一线连队;参加过拉萨戒严、云南边境大扫雷、西昌卫星发射和太平洋追踪卫星等重大军事新闻的采访。因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被军报评为“十佳先进工作者”。他的军事新闻作品连续两届获“全国现场短新闻”一等奖,获第五届“中国新闻奖”一…  相似文献   

7.
刘超,三十出头,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宣传处专业军士。就是他,开创了我军士兵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个人书法展的先河。他的作品先后50多次荣获国内外书法大赛奖,被中外45家博物馆收藏,其成才事迹被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用39种语言向全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少年的刘超,生长在四川省的一个贫困山村。天赋的秉性使他从小便痴迷于书法。可家境贫寒,父母无钱给他购买笔墨纸砚。就这样,一个童年的梦直到他踏入火热军营才被唤醒。那是1986年冬天,刘超入伍来到新疆军区某部。他怎么也不会忘记,穷得连寒冬也穿不上棉衣的父…  相似文献   

8.
《人之初》杂志是由广东省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以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及与之相关的性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文化类期刊。自1997年以来,月发行量一直保持在百万份以上,成为全国计划生育系统所办期刊中影响最大的刊物。  相似文献   

9.
从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到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再到于谦的"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闫话短长".对于做人,尤其是为官,守廉,是独善其身的金钥匙.只有做个坦荡荡的君子,才能真正生活得安稳.一旦被糖衣炮弹击垮坚守的防线,就将永远陷进担惊受怕的漩涡中不能自拔.奢者狼藉俭者安,物质的丰饶富庶永远取代不了精神的轻松安宁.  相似文献   

10.
军魂     
你不是巴顿,你永远也理解不了他内心的波澜壮阔。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个英雄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创造人间奇迹,为后人所敬仰,在这中间,一位有着赫赫战功,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  相似文献   

11.
我写言论     
如何把握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将新闻言论写得更有特色,我的体会有两点:即从“热处”着手,从“冷处”突破。 抓住热点,精心归纳提炼。 一段时间,人们对“检查一阵风”、“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一阵风”、“清查干部违纪建私房一阵风”等突出的社会问题反映强烈。  相似文献   

12.
我写题画诗     
要谈写题画诗,还得先谈谈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唐诗宋词元曲我都喜欢,我也曾选出一些背诵得很熟。新诗我同样热爱过,“五·四”以来的优秀诗作,我也曾一本一本地浏览过。关于诗歌的这两方面的喜爱,对我产生了影响,所以我走上文学创作道路是从写新诗开始的,那时侯我还是一个年轻的新闻工作者,在采访或编报过程中我也获得不少写诗灵  相似文献   

13.
翻开报纸刊物,都会发现“读者来信”这样的栏目.虽然名称不尽相同,刊登的稿件有多有少,但都很重视,有的报刊整版整版地登。它是反映读者意见、要求和呼声,加强报刊和群众联系的重要渠道,也是新闻报道的一种体裁. 去年报刊收订工作开始前,我到农村了解群众对投递工作的意见,好多人反映他们订了报刊,但送到村上无人管,有时收不到.我写了就《农村需要报刊接转人员》的来信,  相似文献   

14.
我写荣毅仁     
记得《荣毅仁》初版问世不久,一位擅写人物传记的工商联的老先生来了个电话。他说:“荣老板太不好找了,他根本不让人写他,你还真有办法。”我对他说明了一些实情,当然,多少也向他叹了一些苦。  相似文献   

15.
谈起福军红和周大富两个人物,对于省城济南的读者来说,已是耳熟的新闻人物。她们是笔者去年两组追踪报道的主人公。报道的成功,主要是取决于发生在这两个新闻人物身上的动人事迹。笔者不揣浅陋,结合采写体会,就如何发挥记者的主观能动性,搞好追踪报道进行一下探析。一、选题:衡量追踪价值追踪报道,顾名思义,是围绕一个新  相似文献   

16.
我写批评稿     
去年4月,邻居一位大龄青年的婚事遇到困难。未婚妻大要彩礼,他花掉全部积蓄,欠下几百元债,可女方又要一千元。逼得青年愁眉不  相似文献   

17.
我写董泽清     
刊登《春蚕到死丝未尽》的7月11日的人民日报,当天上午便在北京的许多邮局,报刊亭被抢购一空。董泽清的岳父从上午九点到下午两点,跑了十多家邮局,才买到两份。邮局同志说:“这种情况,几年来都少见。”之后,全国各地乃至国外,许多读者接连不断向报社和记者本人寄来激情澎湃的读后感。人民日报于8月15日载文《中年科学家董泽清的事迹震动各界》,报道了这种盛况。社会反映表明,对董泽清的报道是比较成功的。值得一写的典型董泽清事迹的通讯发表后,一位同行向我祝贺:“你捞到了大鱼!”这一句话,勾起我三个多月艰苦采  相似文献   

18.
我写劳模     
如果有人问我:你当记者最受采写什么样的新闻?我会不加思索地告诉他:采写劳模。我做新闻工作近二十年,曾经采编报道了三四百个劳模先进人物,直接采写的就有几十个,其中著名的有潘星兰、余国印、郭和平、邬宏胜、蒋再英、王涛等。从1991年起,我连续八年编辑湖北电台报道劳模的“主人翁风采”专题,每年编辑播发三四十个劳模的新闻。为什么这样热衷报道劳模?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一直跑工交财贸战线,客观上有较多的采访劳模的机会,而更主要的则是劳模本身吸引我,促使我要报道他们。 劳动模范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优秀分子,是时代的精…  相似文献   

19.
我写董泽清     
刊登《春蚕到死丝未尽》的7月11日的人民日报,当天上午便在北京的许多邮局、报刊亭被抢购一空。董泽清的岳父从上午九点到下午两点,跑了十多家邮局,才买到两份。邮局同志说:“这种情况,几年来都少见。”之后,全国各地乃至国外,许多读者接连不断向报社和记者本人寄来激情澎湃的读后感。人民  相似文献   

20.
军魂礼赞     
江山多娇,军旗飘扬,巍巍长城,万里边疆。战火硝烟,至今弥漫,中国铁流,纵横四方。当我们枕着甜蜜的梦乡,当我们周游壮丽的山河,当我们遭受洪水地震灾害的侵扰,当我们的共和国走向富强的征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