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有效的电视面对面的实现.有赖于传播者在“场”和“度”两方面的恰当控制,此是方法论。但是,在谈到电视面对面的时候,我们还应明白,每一次电视面对面的实现,无论它是事先精心的策划,还是一次突发的采访,都是不可复制的随机事件。理想状态中的面对面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其中呈现出来的实质,是通过对话说出的真实。也就是说,在电视面对面之中,对话折射出真实的人际交往状态,而这样对话经由大众传播工具(电视广播网)的扩散,便超越了空间限度,  相似文献   

2.
洋葱里的爱     
侯孔志 《出版参考》2010,(10):17-17
小时候,他第一次学做家务,帮妈妈剥洋葱,一边剥,一边就流眼泪。妈妈看见了,教他把洋葱放在水里剥.果然眼睛就不流泪了。从此他记住了,剥洋葱是要放在水里的。  相似文献   

3.
张斌 《视听界》2004,(2):66-68
作为一档人物访谈节目,《面对面》在短期内获得电视观众的高度认同和专家学者的共同关注,这在中国电视的发展历程中是不多见的。《面对面》是单纯的,只有一个采访对象和一个主持人作面对面的交谈,《面对面》又是内涵丰富的,不然就难以解释观众对两个人说几十分钟话有如此大的兴趣。《面对面》的成功在于用人来解读新闻、见证历史,这既是栏目的理念,也是其魅力所在。从“人”的身上展现新闻2003年1月10日,《面对面》悄然开播。它是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中的第一个长篇人物访谈节目。虽然它脱胎于《新闻调查》和《东方之子》,但又不同于这两档节目,它的节奏与主题都发生了变化。作为新闻人物访谈节目,最  相似文献   

4.
柴静最近很火。柴静现在很忙。新书《看见》甫一面世,不出一月,销售量突破百万册,创下媒体人出书之最。采访她的媒体同行想必不少。对于我们发出的采访邀请,她原本的态度是:"原则上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大约是考虑到《新闻战线》作为新闻专业期刊的严谨性,两天以后,我们得到她同意接受采访的回复:"那就发来采访提纲吧,只探讨业务。"未曾想,我们连夜赶出来的这篇对话,实实在在是一番关于新闻传播的学术讨论。她想得很深,又精于表达。难怪一档深夜时分的周播电视杂志栏目如此人气十足,叫好叫座——真诚地倾听,敏锐地"看见",冷静地沉淀,客观地呈现。  相似文献   

5.
十六大如何深入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如何指导新闻工作?朱有华同志撰写的《关于深入宣传十六大精神的思考》和马厚寅采访军报文化部有关同志的对话《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搞好军队文化宣传》,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6.
魏少华 《新闻界》2013,(17):51-55
纪录片《我的抗战》是崔永元近期力作。"口述历史"是纪录片《我的抗战》宣传靓点。依据最后的呈现方式,纪录片中的采访可以分为四类:互动访谈式、隐性对话式、跟拍注视式、参与暗访式。《我的抗战》中的"口述历史"属于隐性对话式采访。《我的抗战》在"口述历史"运用中,出现了过度介入、删除提问等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面对采访人物如何获取自己想知又未知的信息,就需要在采访中运用一定的技巧。而人物专访,又是新闻采访中最见功力的形态,它记录的是记者与被访者面对面的对话过程,善用采访技巧的记者可以把一次人物专访做得水到渠成。面对不同的被访者,采访技巧仍然千差万别。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分析记者如何在做人物专访的节目中掌握主动权。  相似文献   

8.
《洋葱》(the onion),有人称它为通俗小报,有人称之为讽刺文学周刊,还有人说它是讽刺性新闻周刊。其实它就是一份能以新闻逗读者一笑的免费周报。它以独特的嘻笑怒骂方式吸引了大批忠实读者。《洋葱》报在美国10个城市发行,发行量达69万份,读者400多万。而且《洋葱》的读者样本让同行羡慕:64%的人年  相似文献   

9.
《武汉晚报》2009年8月10日起推出系列报道《城长60年》,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聚焦武汉各个城区。是武汉晚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策划的最具创意、最有特色的系列报道之一。这一报道。定位于“一次关于城市和成长的对话:一次关于家园和发现的对话:一次关于未来和梦想的对话”,旨在“走进武汉城区,对话家园梦想,见证辉煌历程”。  相似文献   

10.
新闻观察     
《南方日报》的发展是与其不断的改进和创新紧密相关的。六年间六次改版,每次都有新的探索,新的成绩。六次改版凸显了《南方日报》怎样的发展思路?其不断调整、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我瘦天下肥"——与曹轲关于〈南方日报〉六次改版的对话》探讨《南方日报》的改版经验和党报改版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采访中,一旦形成僵局,使人很挠头。可是,这种现象又是经常碰到的。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它,解决它,我的体会是:采访前做好准备,有几套应付僵局的方案,一进入就正确引导,尽量调动起被采访者的谈兴来。一旦形成僵局,就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好胜心,一次不成,两次,两次不成三次,非采访成功不可。即使是“挤牙膏”式地采访,也要挤出所需要的素材来。关于《优秀机务工作者陈海鹰》的采访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进行人物专访是以一种交流问答的方式对采访对象进行交流的采访,采访目的较为明确,通过屏幕传达信息的同时还能传达被采访者的形象,有些人物专访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节目形式如《鲁豫有约》《人物专访》《面对面》等,但是这些采访的形式就显得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3.
李元红 《传媒》2018,(14):68-69
人物访谈节目属于众多电视访谈类节目中的一种,是主持人与特定的采访对象就特定的话题在特定的场景中进行谈话的一种节目形式,一般都是事先沟通好的、比较自然的、对特定的人物进行的专题采访.央视的《面对面》《艺术人生》,凤凰卫视的《名人面对面》《鲁豫有约》,以及阳光卫视的《杨澜访谈录》等都是很典型的人物访谈类节目.访谈的对象一般是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人,如各国政要、商界精英、劳动模范、演艺明星等"公众人物",或者是具有争议性的社会人物.观众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取得成就背后的故事有很强的好奇心,这也是人物访谈类节目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蒋勇 《新闻实践》2009,(10):76-76
对新闻工作者而言,网络是获取新闻资源的渠道之一,还可借助网络在线服务进行新闻采访.除面对面采访外,还可通过MSN留言、QQ对话聊天或视频对话、发电子邮件预约完成采访任务.或先从被采访对象的个人博客中了解其个人资料,再有的放矢通过网络在线视频对话采访.这为采访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相似文献   

15.
作为最早的一档新闻人物访谈栏目,《面对面》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从《东方之子》的子栏目发展成为一档稳定的有影响力的大型新闻人物访谈栏目,它正在逐渐走向成熟。其间经历过多次更换主持人,节目的风格也在逐渐转变。本文以主持人的更换为节点,通过分析《面对面》中各个元素尤其是主持人的变化,来探讨《面对面》的改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15周年,山东省档案局与山东齐鲁电视台共同策划,在该台"心连心面对面"电视对话栏目录制了一期题为"档案的话题"30分钟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17.
声音     
《出版广角》2012,(11):94
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任何压力才幸福。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忡忡,能幸福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莫言在接受央视《面对面》栏目采访时关于"幸福"的回答。中国出版人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很不情愿地接受了一个事实——数字化是出版的大趋势,现在才终于清醒地认识到:数字出版将从根本上颠覆传统出版业态。  相似文献   

18.
1999年3月,正是全国各地贯彻执行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第一个春耕大忙季节。为了引导农民抓好全年种植结构调整,帮助增产增收,我及时采写了新闻述评《市场,今年你“吃”什么———农民和市场关于种植结构调整的对话》,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广大农民读者评价说:这篇文章实在管用,咋种咋调整,一看就明白,活像是面对面的“老师”。报道同时也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好评。市委分管农业工作的副书记,一连几次大小会议上称赞这篇文章言之有物,生动形象,指导性强,值得一读。一时间洛阳纸…  相似文献   

19.
韩絮 《新闻传播》2010,(6):78-78
人物专访记录的是记者与被访者面对面的对话过程,是新闻采访中最见功力的形态,它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强调它的可读性、可听性,所以给采访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要求采访者能够根据不同的被访者.采用一定的技巧,使人物专访做到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20.
事件回放: 据2月25日《羊城晚报》报道, 为了做"走访老电影人"的系列专题需要,该报记者孙毅蕾曾三次致电老艺术家孙道临,表明采访意图,但孙道临先生一直坚持接受采访就要收费。孙道临先生认为,由于《羊城晚报》要采访的内容是关于"电影百年"的,其中涉及到很多他以前拍戏的情况、他的想法及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所以他的谈话内容就应该属于知识产权,是应该收费的。他说:"我也不是什么采访都要酬劳,我是要看采访的内容是什么,要采访多少时间而定。以前接受采访我也是不收费的,现在主要是因为自己太疲劳,老这样接受采访吃不消,也应该拿点酬劳,还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