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蓬勃发展的平遥农民教育本刊记者杨永建本刊通讯员袁保朝围绕经济抓培训科技兴乡显成效改革开放以来,南政乡党委、政府一直把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当作科技兴乡的大事来抓,通过创办乡村两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围绕经济抓培训,有力地推动了全乡经济的发展。一、政府重视,...  相似文献   

2.
实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三进村”工作,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农民增收致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大举措。作为全省首批农民培训“三进村”行动试点县,东平县分校在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工作中,探索建立了行政推动机制、技术培训机制、项目整合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等,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三进村”工作的任务目标层层分解,责任明确,增强了各级抓好“三进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自觉性大大增强,改变了过去重生产、轻科技的现象,推动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三进村”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3.
三合乡“燎原之冬”结硕果任世斌三合乡位于黑龙江省林甸县西北部,全乡共有17个行政村,1个农场,61个自然屯,77个村民小组,5730户,25360口人,有青壮年农民14594人。为了促进全乡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乡政府、乡党委非常重视对农民的科技教育,...  相似文献   

4.
实施农科教结合为振兴乡域经济服务中共肇源县兴安乡委员会肇源县兴安乡人民政府我们兴安乡从1989年开始借助于开展“燎原之冬”的契机,围绕农科教结合,实施了绿色证书制度,以乡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依托,全方位搞好科技培训.现在,全乡已有1520人获用了土地...  相似文献   

5.
培训“科技当家人”不能走过场目前,一些地方扫盲任务基本完成以后,农民教育的重点由学文化转向学习农业实用技术,而且提出了为每一农户培养一名“科技当家人”或“科技明白人”的响亮口号。这对于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振兴农村经济,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但据笔者了...  相似文献   

6.
南关乡注重培养“田秀才”丰宁满族自治县南关蒙古族乡成人学校注重加强农业科技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截至到目前,全乡50名农民获得了大中专文凭,9000多名农民接受了技术培训。乡里投资10万元建起了一所成人学校、14个村也相继建起了科技夜校、采取”自学─...  相似文献   

7.
蓬莱乡位于云南省宜良县南盘江两岸,全乡总面积190平方公里,辖13个办事处,96个自然村,总人口59575人。蓬莱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成立于1988 年。学校以“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经济”为办学宗旨,为蓬莱乡培训了一批建设人才,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其主要经验是: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求实创新是办好乡镇成职校的关键 乡党委、政府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教育发展,把教育摆在首要位置,制定了“一抓科技教育兴乡,二抓改革开放强乡,三抓农业基础稳乡,四抓乡镇企业富乡,五抓个体经济活乡”的经济…  相似文献   

8.
白牛乡地处邓州市东北15公里处,207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土地肥沃。近年来.乡中心校成教工作认真落实“科技兴乡”、“成教兴农”的战略,牢固树立教育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经济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思想,推进了全乡经济跨跃式的向前发展,形成了全乡“一区三带”的种植格局(蔬菜轮作区,烟叶生产带,棉花生产带,辣椒生产带),进而,建立专业村10个,科技示范村13个,科技示范户179户。各类实用人才2200多名,初、中级技术人员448人。使全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400元,人均纯收入1500余元。乡成人学校也被评为省定一类成人学校、地级教学教研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9.
十六届五中全会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新时期农村农业的总抓手。社会主义新农村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五方面,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中,除做好村容、村貌的整体建设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化素质,更新他们的观念,提高他们的科技管理水平,培养他们成为新农民,才能宴现新农村建设的整体目标。在新农村建设中农广校要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己任,充分发挥体系健全、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的优势,以远程教育培训体系为依托,对农民进行大规模的科技培讥和多层次的学历教育,为提高农民素质发挥重要作用。农广校是符合国情民情、行之有效的农民教育培训形式,是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那么在新农村建设中农广校应怎样发挥自身的作用呢,笔认为应该实施“四大工程”。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我校坚持面向“三农”服务,从当地农业生产、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出发,走“四抓一培训”的路子,因地制宜,不拘形式,积极主动地为农牧业生产发展、农牧民增收服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锻炼了教师,培养了学生,为农业职业教育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具体做法是:1抓产教基地、促进教育改革学校为了培养新时期合格的农牧业专业技术人才和新型农民,我校先后建立了集教学、科研、生产、示范、培训于一体的稳定的校外科技示范基地四处,涉及面积4000余亩。…  相似文献   

11.
我村技校着力实施以提高农民科技水平为主的农村实用技术知识教育,把农村实用科技知识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打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门的“金钥匙”。以技术创新。品种创新和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为重心,大力加强自然村,户的科技培训,切实真正做到农村技校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12.
延安市洛川县农广分校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增强致富能力为目标,强化培训措施,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2005年以来,共开展各类科技培训53650人次。其中,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3950人次;农民科技普及和推广培训36700人次;农民技术骨干培训6100人次;千乡万村科普培训6900人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00人,输出就业989人。  相似文献   

13.
白牛乡地处邓州市东北15公里处,207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土地肥沃。近年来.乡中心校成教工作认真落实“科技兴乡”、“成教兴农”的战略,牢固树立教育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经济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思想,推进了全乡经济跨跃式的向前发展,形成了全乡“一区三带”的种植格局(蔬菜轮作区,烟叶生产带,棉花生产带,辣椒生产带),进而,建立专业村10个,科技示范村13个,科技示范户179户。各类实用人才2200多名,初、中级技术人员448人。使全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400元.人均纯收入1500余元。乡成人学校也被评为省定一类成人学校、地级教学教研先进单位、国家级重点实验学校,整体工作先后荣获省、地、市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其主要作法是: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但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来看,农民科技素质低下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15.
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农民教育;农村劳动力要有序、高质量转移,也需要农民教育;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更离不开农民教育。在江苏省金湖县,我们看到前锋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不等、不靠、不要,利用有限条件,以当地农业的结构调整为指南,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开展多种模式的农民实用技能培训,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引导农民发展“双高农业”“生态农业”,以创建绿色文明家园为目标.提倡文明生产生活方式,为发展地方经济、农民致富起到推波助澜作用,走出了一条教育富民之路——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赣榆县金山乡的农村成人教育,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发展要求,遵循“实际,实用、实效”的办学原则,积极探索“农、科、教”结合的办学路子,为科技兴农提供“培训、生产、经营、销售”一条龙的全程服务。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个以成人教育中心为基地,具备多功能、全方位网络的新型教育、服务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县农广校根据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县委、政府“科教兴县”战略,为农民实现增产增收,认真做好服务“三农”工作,真正发挥农民科技培训中心职能。为此,我校采取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举措,根据芷江县产业结构调整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定专业,以就业培训定科目和按农事季节定内容。在办学实践中,我校按照中央农广校以中专学历培训为主体,向大专和实用技术非学历培训延伸的总体思路,围绕教学四结合的办学方法,确立了“三步曲”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8.
真武镇农科教结合成果一瞥阚连沂农村经济的发展,从根本来说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真武镇借助农科教三结合这块阵地,以科技力先导,以教育为启动,把农科教三结合的重心和结合点放在提高农民文化技术素质和大力推广实用技术上。他们坚持以科技项目带培训...  相似文献   

19.
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教育”。为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近几年来,永定县着力实施以提高农民科技水平为主的农村实用技术知识教育。把农村实用科技知识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打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门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20.
围绕果业富民工程培养一代新型农民□程栋强阎家庄乡共有16个行政村,2.3万人,7.7万亩耕地,其中果树面积4.7万亩,人均2亩。近年来,该乡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果树业为主导产业,狠抓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建立果品产销一条龙服务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全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