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度与味道经科学家的大量研究证实 ,温度不同时 ,人们所吃食品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如 ,甜味食品在 37℃左右感觉最甜 ,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 ,甜味就会变淡 ;酸的东西在 1 0 - 4 0℃之间 ,其味道基本不变 ;咸味和苦味食品 ,则是温度越高 ,味道越淡。根据温度与味道的关系 ,可将食  相似文献   

2.
温度与味道 经科学家的大量研究证实,温度不同时,人们所吃食品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如,甜味食品在37℃左右感觉最甜,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甜味就会变淡;酸的东西在10-40℃之间,其味道基本不变;咸味和苦味食品,则是温度越高,味道越淡.  相似文献   

3.
热咖啡的温度在70℃左右才香甜可口。茭热牛奶、热汤等在60℃-65℃时味道最好。茭冲蜂蜜的水,最佳温度为50℃-60℃。茭甜食感觉最甜的温度是37℃。茭啤酒最好喝的温度,春秋为10℃,夏天为5℃-6℃,冬天是10℃-15℃。茭西瓜解暑以8℃左右为最佳。茭鲜牛奶冷藏的最佳温度为4℃。茭冻肉解冻比较适宜的温度是10℃-15℃。茭储粮的最佳温度为8℃-16℃,在这种温度下可以防止粮食生虫。茭平时饮水、饮食、嗽口的最佳温度是35℃-38℃,对口腔、牙齿刺激最小。(选自《小读者》)饮食中的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4.
食品温度与营养秦国贞牛奶.在60─70℃时,即可达到消费目的且味道鲜美;温度过高.增加蛋白质的凝度.不易消化吸收.泡茶.用开水的温度70—80℃最佳,此温下.VC、咖啡碱、鞣酸等香味不致被破坏,泡出的茶色、香、味俱佳.蜂蜜.一般用65℃以下的温开水或...  相似文献   

5.
您知道进食的最佳温度吗?进食食物时,其冷与热和食物的味道差别极大,这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普通常识。如热米饭吃起来松软可口;而吃冷米饭如同嚼蜡;热馒头香气扑鼻,软绵适口;而冷馒头人口难咽,至于象炒、烩、炸、烧之类的美味佳肴,宜起热食用,冷却则味道全失;凉...  相似文献   

6.
★泡茶的最佳水温为70℃—80℃,泡出来的茶色香味俱佳。★热咖啡的温度在70℃左右时才香甜可口。★热牛奶、热汤等在60℃—65℃时味道最好。★冲蜂蜜的水,最佳温度为50℃—60℃。★甜食感觉最甜的温度是37℃。★啤酒最好喝的温度,春秋为10℃,夏天为5℃—6℃,冬天是10℃—15℃。西瓜解暑以8℃左右为最佳。“★鲜牛奶冷藏的最佳温度国儿童为4℃。★冻肉解冻比较适宜的温度是10℃—15℃。★储粮的最佳温度为8℃—16℃,在这种温度下可以防止粮食生虫。★平时饮水、饮食、嗽口的最佳温度是35℃—38℃,对口腔、牙齿刺激最小。饮食中的最佳温度$国…  相似文献   

7.
食品保存的最佳温度夏天气温高,食物很容易变质。人们要保存好各种食品,需要了解不同食品的最佳储存温度,下面介绍一些:▲鲜鱼最佳冷藏温度为零下3℃,零下18℃可使鲜鱼保存半年之久。▲肉类在2~5℃条件下冷藏,可保存一个星期。▲桶装啤酒和瓶装啤酒宜在0~15℃保存,而瓶装熟啤酒则应在10~15℃保存。▲鲜牛奶冷藏的最佳温度为2~4℃。  相似文献   

8.
70℃~80℃泡茶用这个温度的水泡茶泡出的绿茶水色香味俱佳,且茶叶中所含的维生素C、咖啡碱、鞣酸等不遭破坏。60℃~70℃煮牛奶牛奶在60℃~70℃时,即可以达到杀菌消毒之目的,又味道鲜美。当温度升高到100℃时,会产生少量中酸,营养价值下降。50℃~60℃冲蜂蜜水过热的开水不仅改变了蜂密的甜美味道,使之变酸,而且可使蜂蜜的酶类物质变性,产生过量羟基甲糖醛,营养成分被破坏。70℃~90℃放味精菜温在70℃~90℃左右,是味精溶解度最好的温度,鲜味也最浓。当温度超过120℃时,味精中的谷胺酸钠就会…  相似文献   

9.
温度小常识     
生活中的理想温度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温度。一年四季温度有高有低,经过科学家长期研究和观察对比,认为生活中的理想温度应该是:居室温度:20℃-25℃饭菜温度:46℃-58℃饮水温度:44℃-59℃泡茶温度:70℃-80℃洗澡水温度34℃-39℃洗脚水温度50℃-60℃冷水浴温度19℃-21℃阳光浴温度15℃-30℃穿衣保持最佳舒适感时,皮肤的平均温度为33℃。人体舒适度人体舒适度是通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计算出来的。一般在相对湿度50%、风速2米/秒、气温24℃左右时,人会感受比较舒适;大于这个湿度,人就会感受热;气温高于34℃时,人们…  相似文献   

10.
微胶囊型尼泊金丙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利用喷雾干燥法制取微囊型尼泊金丙酯的工艺技术,结果表明:壁材及组分的最佳比值为:阿拉伯胶5%,微孔淀粉25%,玉米糖浆50%;心材与壁材比例55;45,最佳干燥条件为:进料温度55-60℃,进料流量150ml/min,进风温度180-190℃,出风温度90℃左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乌骨鸡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讨论食盐、复合香辛料、腌制时间对产品的色泽、风味与组织形态的影响,确定最佳腌制配方,即0.6%食盐、0.7%香辛料、腌制36小时;同时讨论烘烤时间、温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确定最佳烘烤工艺参数,即时间24小时,温度60℃时,产品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2.
[例1]A、B、C三种液体,初温度分别为15℃、25℃、35℃,若A与B混合,温度为21℃;B与C混合,温度为32℃;则A与C混合,热平衡时温度为多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滁菊长期堆置而造成腐烂的问题,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方法:分别采用10℃贮藏、0℃冷藏、-10℃、-30℃冷冻的方法对滁菊进行保存,后烘干打粉,用醇提法提取总黄酮,硝酸铝-氢氧化钠法测定;用超声法提取有机酸类,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有机酸类提取率,比较不同的贮藏条件对滁菊总黄酮以及有机酸类含量的影响。结果:滁菊储藏的温度在0℃时,总黄酮含量维持稳定的时间最长,且总有机酸含量下降的最缓慢,外观影响小。结论:0℃为新鲜滁菊的最佳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14.
铁的同素异型转变与用途甘肃省庄浪县第二中学(744603)王耀玺铁是多晶态金属,常压下,当温度低于910℃时,它具有体心立方体的原子排列.称为铁;在910~1390℃之间是面心立方体排列,称Y铁;而当温度更高直至铁的熔点(1534oC),则又恢复为体...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法研究了4-邻羟基苯基-3-丁烯-2-酮的制取实验.通过对两个实验指标的分析和讨论,确定了制取目的产物的最佳条件为:温度,18℃;搅拌时间,18h;酸度,15%NaOH溶液110ml.  相似文献   

16.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保证健康的“最佳点”最佳温度寝室温度:一般寝室内涵度在20—23℃时最为适宜.20℃以下时就会有冷的感觉,相反,如超过23℃则出现掀开被子,翻身变多的现象.被窝温度:最适宜入睡的被窝温度是32—34℃.虽然被窝可以用体温捂热,但捂的过程中体表...  相似文献   

17.
以冻库中近似大平板状的盘装柠檬片和香蕉片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值计算法模拟其冻结过程并建立描述平板状食品冻结过程传热特性的偏微分方程,通过数值计算获得柠檬片和香蕉片冻结时间的数值解,并与在-80℃、-120℃介质温度下实测的样品中心温度值比较验证.结果表明:对比原料中心温度在-20℃、-10℃、0℃、10℃、15℃五个温度点实测值与计算值,香蕉片在-80℃和-120℃冻结温度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分别为11.42%、11.81%,柠檬片在-80℃冻结温度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为6.49%,说明数值法计算结果与实测值有较好的吻合度,数值计算法在预测冻结时间方面有一定的精度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对不同温度和土壤含水量与螨类和弹尾类数量的关系进行了实验观察。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在17℃~38℃范围内变化时,螨类和弹尾类的数量变化趋势均为先升后降。土壤温度在29℃时,螨类的数量达到高峰值。土壤温度在35℃时,弹尾类的数量达到高峰值,表明弹尾类比螨类更耐高温。17℃恒温条件下,含水量变化不大时,弹尾类和螨类数量始终呈现上升趋势。35℃恒温条件下,含水量逐渐下降时,弹尾类和螨类数量也随之减少,最后消亡。弹尾类在高温条件下的耐干旱能力也比螨类强。灰色关联分析表明螨类对土壤温度和湿度变化比弹尾类更敏感。螨类与土壤温度和湿度关系的动态数学模型为:dy(1)/dt 0.0823y(1)(t)=-0.1447x1(1)(t) 0.2623x2(1)(t)  相似文献   

19.
2002年,研究人员在炸土豆片和炸土豆条中,首次发现了丙烯酰胺,令这类食品的声誉一落千丈。现在德国研究人员又公布一份报告称。他们在这类食品中发现了同丙烯酰胺相似但却更具危险性的物质环氧丙酰胺。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品如果高温煎炸,超过180℃时,丙烯酰胺通过与脂肪的混合以及氧化,会发生变化生成环氧丙酰胺。因此.研究人员建议,煎炸食品的温度不要超过175℃。不过他们也指出,食品里环氧丙酰胺含量尚不足以对人体构成很大影响,还没有体重超重带来的后果严重。  相似文献   

20.
大棚黄瓜栽培,如果管理不当,极易造成“疯长”现象,只长秧不结瓜,从而严重地影响大棚黄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具体防治方法如下:控制温度。黄瓜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是25-30℃。超过30℃,黄瓜植株就会出现旺长现象,造成“疯长”。因此,大棚内白天温度应控制在25-30℃之间,不宜超过30℃;夜间温度以保持在18℃左右为宜,以降低呼吸作用,增加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