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处于农村基层的少先队组织,规模有大有小,但带领少先队员积极投入到“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中的任务是一样的。山东省滕州市柴胡店镇中心小学少先大队充分发挥龙头作用,以“四小”为载体,使少先队成为加快推进“小公民道德建设”活动的大舞台。少先队也连年被枣庄市授予“红旗少先大队”、“德育教育规范化学校”和滕州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所谓“四小”,即小制度、小会议、小课堂、小活动。  相似文献   

2.
有一类物理习题.其物理情景、研究对象、知识结构和内容不尽相同.但本质规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果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把这样的题目放在一起进行讨论并总结,不仅能培养学生归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判断问题的敏捷性,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状态我们称之为“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3.
崔成林 《山东教育》2001,(29):46-46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撰写历史小论文,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撰写历史小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学生在撰写历史小论文时,第一个碰到的难题就是如何选题。它要求学生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要在原有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论,不能只是“人云亦云”,延用教师传授或教材中的问题、结论。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相似文献   

4.
专家在评价课堂教学时指出:“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叫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又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乱。”在课堂上学生为了抢答提问把手举得很高;有时为了弄清学习上的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为了探究一个问题而离开了座位、学习小组,这样的课堂教学,表面上看似乎有点“乱”,实际上是“活”。但对这种“活”,也要有新的规范,过于放纵,则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让课堂规范,就要掌握调控策略,教师应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来。  相似文献   

5.
让学生敢『问』、敢『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可见,问“是深入的阶梯,是长进的桥梁,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探究的开始。只有当一个学生有问题时,它的思维才得到激活,才开始对知识产生探究。可见,课堂中让学生质疑提问,既满足于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养成质疑好问的习惯,又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质疑争论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拓展学生思维,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一、创造条件,让学生爱问要让学生爱问,教师就要改变传统一讲到底的教法。假如教师总是向学生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教师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不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学生就是有问题也没时间问,学生最多也只能是  相似文献   

6.
自然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两种现象:①教师“满堂灌”。②教师没有明确的目的就放开学生。前者没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后者没体现教师主导作用。我的观点是:在一节自然课中,既要有引导,又要有放开。引导是为了放开而“引”,绝不等同于“灌”。如果没有“引导”环节,“放开”将会是无目的地放开。“放开”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如果只有“引导”没有“放开”,那么学生就会失去培养诸多能力的机会。所以我认为“引导”与“放开”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总之,在一节课中,学生有能力通过自行探索而…  相似文献   

7.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我们要树立小学作文教学的新理念,借用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的观点:那就是在“小”字上做文章.在“真”字上做研究。在“趣”字上下工夫。概括起来就是要了解童心、激发童趣、培育童情、宽容童言、呵护童真。千万不要用成人的思想去代替他们的思想.用成人的语言去代替他们的语言,“把天真烂漫的儿童教成老态龙钟的学究。”  相似文献   

8.
“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合了激疑法、问题情境教学法、发现法、学导式教学法等多种教法的因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 “任务驱动”的实施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储备水平的基础上 在设计“任务”时就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既要针对大多数学生,也要照顾“两头”学生,使得上游学生能掌握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有兴趣、吃得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作为评委听了十几节主题为“纪念建党90周年”的主题班会课,发现这些班会课或多或少存以下问题:诗歌礼赞党,内容“假、大、空”;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但轻易承诺、宣誓,显得幼稚可笑;只有“演出”没有生成,学生活动完全是“被安排”的,连难得的失误也是精心预设的。没有自主参与,  相似文献   

10.
马利 《青海教育》2005,(11):46-47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如“刚好”、“恰好”、“最大”或“最小”等所谓“临界”问题,若能注意对这类问题的分析归纳,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尔基有一次对他儿子说:“给总比拿愉快”。而在学生学习时,“拿”总比“给”要好得多。当学生遇到难题时,不少教师总是习惯将“标准答案”和盘托出,但是,可贵的决不是教师所“给”的答案如何完美,而是教师循循善诱,巧于点拨,让学生主动地“拿”到答案。在教学《可爱的草塘》一文时,学生读到“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草塘里近处的芦苇、蒲草和远处的颜色不一样?问题提出之后,有的同学认为它们的颜色确实不一样,也有同学则认为它们的颜色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2.
张斌 《教育艺术》2006,(8):18-19
高校“两课”教学非常重要,然而存在的问题也非常严重。如何解决“两课”教学问题是当前“两课”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最近通过对一些高校的“两课”进行调查,总的感觉是:大多数学生厌学,多数教师厌教,教学对立,“两课”教学处于尴尬的困境。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13.
古人说:“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指责学生当用“食指”,激励、引导、表扬则要用“拇指”。把“食指”换成“拇指”,爱是前提,它能激起学生心理上的情感需求,激发心灵的活力。实践证明,学生的发展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非智力因紊是决定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而情感作用又是激发非智力因素很快的、教室里的原发动力。只有在愉悦的情感中学生才会享受学习,只有享受学习才能主动地学、深刻地学、创造性地学。学生情感的激发靠教师人格力量的撞击,学生心灵活动的张扬更离不开教师的智慧的点拨。二者的融合是科学化的艺术力量,又是艺术化的科学力量。  相似文献   

14.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很抽象.为了研究磁场,我们利用磁场的基本性质,借助于实验引入了磁感线的概念,使磁场形象化.其中“小磁针”的作用是任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改革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尝试——问题解决”是一个热门的教改课题,其目标是追求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摆脱传统的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做到真正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把充满活力的数学教育带入21世纪。  相似文献   

16.
苏秀芬 《陕西教育》2005,(8):37-37,33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观念,它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教学有预设的一面,也就有生成的一面。这就难免出现一些精彩的“插曲”,实践证明,教师如果能及时利用,开发这一“插曲”,老师和学生积极性将更好地被调动起来,他们必将产生机智与灵感、发挥出创造性,课堂的精彩往往缘自于“插曲”。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语言实践的因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言实践,让学生真正的想说,而且乐说、会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好基础。一、与情感结合,让学生敢说学生在课堂上能否积极大胆地“说”,这与师生间的情感息息相关。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而紧张的师生关系,则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感情投资,善于与学生沟通感情;要致力于营造一种愉悦、宽松、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说”。要善于鼓…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讨论的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能培养学生合作探讨的意识。因此,“讨论”这一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已被普遍运用。但笔者认为,“讨论”应根据教学内容而定,要用得恰到好处。而现在不少教师在课堂中滥用“讨论”,使之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作用。【课例1】一位教师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新课之前先复习直线、线段。教师问:“我们已经学过直线和线段,你们知道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吗?”接着组织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于是,学生讨论得不亦乐乎,顺利、正确地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分析】教师让学生…  相似文献   

19.
有一类物理习题,其物理情景、研究对象、知识结构和内容不尽相同,但本质规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果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把这样的题目放在一起进行讨论并总结,不仅能培养学生归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判断问题的敏捷性,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状态我们称之为“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呼唤『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而学生发展指的是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能力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必须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课堂结构和富有可操作性的崭新教学模式,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促使学生潜能的充分发挥,进而达到“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就是一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新型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