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究性教学,是通过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并对问题进行研究探讨的一项活动.在小学数学中,教师将通过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为主要对象,进行创新教学.从探究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积极学习态度.一、教学目标首先可以复习及巩固同分母分数的的意义,深化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加强学生对"几分之几"的概念.第二,能够正确地区分出同分母的大小.第三,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同分母大小,使  相似文献   

2.
学生掌握多种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不仅是完成教学目的的需要,也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快速地比较分数的大小呢?我的做法是: 1.同分母比较法。当几个分数的分母相同时,比较大小可用此法。判断方法: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较大的分  相似文献   

3.
教“分数的基本性质”(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性质,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个性质把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为以后学习约分、通分作准备。教学重点应放在“理解和掌握性质”上,难点则是“性质的导出”。 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观察、对比、分析等活动中,自己找规律,得结论。  相似文献   

4.
“分数大小的比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因为分数大小比较的几种方法容易相互干扰,再加上分数与整数、小数的书写形式区别较大,学生面对的是一个“新面目”,在比较其大小的过程中会遇到更多困难。我在教学五年级“分数大小的比较”时,专门安排了一节整理练习课。下面介绍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片段。师:在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常会遇到哪几种情形?大家能分别举一个例子说说吗?生1: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如27和75。生2:同分子的分数相比较。如35和43。生3: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分数相比较。如38和64。师:大家说得很全面。请分别说出这三种类型的…  相似文献   

5.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中所隐藏的丰富的信息,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达到灵活、准确、迅速解题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现以比较分数大小举例说明。一、化分母相同法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相似文献   

6.
在二期课改中,教师如何转变教学行为,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行为,已成为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师的教学角色和行为的变化对探究性学习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要成为教材的驾驭者、探究活动的促进者、探究性学习的鼓励者和探究性学习的实践者,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推进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然而,由于缺少方向、缺少动力、缺少方法,致使一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时感到茫然,不知何去何从,影响了自主学习的效果。教师要从物理教学的整体性去思考设计"学习单",以"学习单"为媒介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有效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更具价值,实现物理教学的目标。一、"学习单"的内涵及运用价值"学习单"是一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  相似文献   

8.
一、揭示矛盾,提出课题。 1.教师出示4个等圆,将其重叠(验证大小一样)后放置在黑板上。(第一行放1个圆,第二行放3个圆。) 2.教师将贴在黑板上的圆分别翻转,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出圆中的阴影部分是圆的几分之几。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 与 比,分子变了,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改变了。 4.教师将第二行3个圆的阴影部分取下,把它们重叠在一起,让学生直观感知这3个圆的阴影部分完全一样。然后根据分数的意义,引导学生得出: 5.教师堤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分数分子、分母变了,分数的大小也变了?为什么有的分数…  相似文献   

9.
<正>"微探究"即微型探究性教学,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某个小知识点或某一问题,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让学生用自我探究或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它作为探究性教学的一种,为数学课堂教学找到了一种有效的实施途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数学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如何渗透微探究,浅谈一下自身的做法与体会,供参考.一、概念教学中的微探究,让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案例1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方"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0.
通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的教学内容,是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前提。它是在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后设计的,重点是理解通分的意义和探究通分的方法。教学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1.
<正>初中物理实验实施探究性教学,可以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实施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实验的探究性教学呢?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以期同仁们指正。一、对探究性教学的理解什么是探究性教学呢?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等方式,对所学内容中的主要或重要知识点进行小组合作、深入探究、自主学习,从而较好  相似文献   

12.
沈冬琴 《文教资料》2005,(21):137-138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的探究性学习,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现代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就是创设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探究、质疑、创新,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型学习方式。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下面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3.
一、案例描述案例A:1.教师讲述“猴王分饼”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呢?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2.小组讨论,得出:14=28=312 34=68=9123.出示如下思考题,让学生带着思考题,看一看,想一想,再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①从左往右看,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怎么变化的?②从右往左看,比较每组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怎么变化的?4.逐层讨论,发现规律。①从左往右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②从右往左看,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  相似文献   

14.
庄小琴 《考试周刊》2008,(47):170-170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何在政治课堂上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创设政治问题情境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政治教学中合作探究性,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方式学习政治知识。它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充分自由表达、找疑、质疑、探究、交流,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创设一种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表现  相似文献   

15.
张孝洪 《湖北教育》2007,(11):47-49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教师在备课时都能预测到的。那么,课堂教学,教师是不是就无从下手了或任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了?显然不是。关键是教师要找准教学的"启发点",激起学生的"愤悱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是一种迫切的需要,成功的体验,而不是一种被动的、低效的劳动。下面试以今年5月份我区在区实验小学组织的《分数的基本性质》集体教学研究活动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数学的探究性学习,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得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性精神和探究能力呢?一、教师必须是教育智者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首先教师要认识到探究性学习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懂得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我认为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一、师生合作探究性教学模式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  相似文献   

18.
所谓的探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一种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笔者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过程中对实施探究性学习进行了一世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该如何指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如何让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习惯,提高探究能力呢?笔者从"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借助问题,设置探究目标;尊重差异,鼓励大胆探究;促发想象,引导深入探究"四个方面谈了自己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0.
案例:"分数化小数"笔者见过3种形式的教学设计及实施,简要归纳如下: 1.教师任意给出几个分数(或由学生写出),例如1/2,3/8,2/3,4/5,5/6等。师生尝试着用分子去除以分母,能除尽的分为一类,不能除尽的分为一类。同样是用分子除以分母化分数为小数,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形式?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母,查看分母质因数的组成情况,进而得出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结论。然后教师给出若干个分数让学生去判别,作业也围绕"判别"的要求形式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