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诗史”,杜甫叙事诗的文化批判功能除依赖于对诗歌整体思想内容的理解外,还表现在杜甫有意识地借助语言本身的力量去实现这种功能。如对较敏感的事物进行表述时采用能指与所指差异较大的词语,大量运用非陈述句式,使用具有批判力量的修辞格等。  相似文献   

2.
杜甫作为唐代一位十分重要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人生态度给后人以巨大的影响.他的思想深处,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占主流,又兼有释道因素,不失灵活变通.杜甫在困苦中还能够写出作品,这主要来源于诗人良好的心理状态,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需要一点笑傲生活的生存智慧.能够品尝失败的苦涩,这是一种难得的境界,也是人生的乐趣.因为人生态度中始终怀有恻隐之心,所以杜甫一直与人民心心相通,并完成了人格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杜甫的画诗为研究唐朝绘画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开画家比较研究之先河。杜甫的题画诗具有沉郁外又见激昂,顿挫中见出飞动的艺术特色。杜甫题画诗中提出的艺术主张对后世的艺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与《唐代文学史》等都认为李杜并称是在唐元和年间。依据李、杜诗集和《全唐诗》等可见 ,杜甫生前已为时所重 ,李杜时代已称李杜  相似文献   

5.
杜甫的讽刺诗是他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他诗歌艺术的一个突出特点。政治黑暗、社会动乱、权贵骄奢是杜甫创作讽刺诗的外在原因,有志难申、报国无门、颠沛游离是其创作讽刺诗的内在原因。根据创作手法的不同,杜甫古体诗中的讽刺类别大致可分为借事讽时、托物寓讽、以谀为讽和借古讽今四种。多种手法的运用使得杜甫古体讽刺诗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委婉,语言文字更加幽默辛辣,艺术技巧更为纯熟老到,从而使其具有更强的文学表现力和不朽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杜甫诗歌的价值和魅力,不仅表现为诗歌的内容具有“诗史”的历史价值,还具有崇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以广泛流传的杜甫名诗为例,分析其意境美的具体特点:高度概括,凝练集中;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力求创新,风格多样。  相似文献   

7.
论杜甫对道教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与道士的交往和对道术的选择是出于功利的目的,是为他疗疾服务的;他对金丹道的一贯关注既来自李白的影响,也有对生命眷恋的心理原因;对上清派的漠视则出于他对玄虚的怀疑和否定,是他不能也不愿遁世的人生观的曲折体现;对方仙道的注意则出自一种诗学的关注,无关乎他对道教的态度问题。  相似文献   

8.
杜甫之咏物诗,托意深婉、比兴无端,诗作充满浓郁的主观色彩。其情感意蕴主要以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抒发渴望用世和悲悯苍生的衷肠、叙写漂泊中的乡思之苦为主要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诗人的心路历程,体现出其非凡的诗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杜甫的题画诗再现和丰富了画面形象,表现出完整的美学思想和诗歌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0.
唐代诗人杜甫曾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杜甫是在盛唐的文化大背景下成长的,盛唐的自主意识、豪迈洒脱与个性张扬熏陶感染了他,以致其在受到贬谪时心态不足其他时代文人那么深沉。  相似文献   

11.
韩成武的杜甫传记新作,采用新的写作力法和新的角度,把对杜诗的新解、欣赏与杜甫的身世很好地结合了起来,纠正了不少对杜甫、杜诗的误解和不恰当、不正确的评价。作者笔端常带感情,使读者了解到诗圣的真实面目。这种新方法与新角度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杜甫的题画诗为研究唐朝绘画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开画家比较研究之先河。杜甫的题画诗具有于沉郁外又见激昂,顿挫中见出飞动的艺术特色。杜甫题画诗中提出的艺术主张对后世的文艺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杜甫流寓巴渝期间创作诗歌400多首,这些作品有对巴渝山水、自然风光的生动描绘,有对破碎山河、动荡时局的沉痛慨叹,其反映世上疮痍、民间疾苦的篇章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杜甫的巴渝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与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谈及杜甫,人们多以诗圣冠之,以描写诗史擅之。而杜甫作为唐代诗歌高度发达时期的一个诗人,历代诗人所累积起来的那种诗人特有的气质,在他身上也很明显。诗人情性是其诗歌创作中诗史以外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6.
杜甫的形象不只是忧愤情深广,也有喜悦的一面。杜诗言喜者,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为国而喜;为民而喜;因家人而喜;因友人而喜;因生活而喜。杜甫的“言喜诗”常常是悲喜交集,喜忧参半,反映出时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由于受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屈原,杜甫有相同的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反差,甚至在现裎根本就找一到理想实现的途径,结果,依前圣的准则所确立的理想和信念并为之献身的生命根基成了一种虚无的存在,屈原因怀疑社会,历史和宇宙自然而《天问》,是后以结束生命的形大来结束无法得到回答的思考和疑问,杜甫没有产生屈原似的彻底的怀疑精神,那些“止于忠孝”,“一饭未忘君”的作品却获得了爱国的主义,这是杜甫的一种必然的化选择。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原文化研究的升温,中原名人文化日益受到学界重视。中原名人文化是中原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态。对中原名人文化作专题研究不仅有利于了解中原文化的历史贡献,也是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打造中原文化形象、提升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手段,更是进行当代中原核心文化深度开发和建设的重要理论前提。为此,本栏目邀请了中原名人文化研究的知名学者,推出三篇笔谈。罗家湘教授的文章以黄帝为题,认为黄帝以战争制止侵夺,维护和平交往,以其事功与道德成为影响中国文化精神数千年的偶像;王保国教授的文章以贾谊为题,认为贾谊提出了加强封建中央集权、重农抑末以及推重儒学等主张,不仅为汉代封建文化的奠基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影响了整个中国封建文化的面貌;王士祥、李华梅的文章以杜甫为题,认为杜甫以博采众长的心胸成就了诗艺的精湛,因儒家情怀的熏染成就了人格的伟大,以诗歌的外在形式和深层文化内涵所形成的圣者形象沾丐世人。他们分别从武功、文治、诗歌三个角度对此课题予以观照,从宏观到微观多层次展示了中原文化垂范后世的品格。我们推出这组笔谈不唯为了呈现当前这方面研究的实绩,更希望借此推动中原名人文化研究的进一步繁荣。  相似文献   

19.
亲切的杜甫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这也是时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鲁迅"诗史"杜甫杜甫的诗一向被称为"诗史"。这部"诗史"生动而真实地反映了他那时代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并对许  相似文献   

20.
冯至是20世纪40年代新诗人中受杜甫影响最大、对杜甫精神领会最深的诗人之一。冯至从杜甫那里继承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和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继承了把内在生命和外在宇宙对接起来进行思考的思维方式,继承了在诗歌创作上“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新精神,并进行了现代化转换,是杜甫千年之后难得的知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