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乙己》《祝福》《阿Q正传》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这些作品所刻画的主要人物孔乙己、祥林嫂和阿Q尽管形象不同,性格各异,但深入思考后,不难发现他们身上有一些共性:孔乙己、祥林嫂、阿Q是鲁迅先生精心雕琢的一组“多余人”群像。  相似文献   

2.
[《孔乙己》教学案例]第一课时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鲁迅先生是现代中国文化战线上的一面光辉的旗帜。他创作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生:阿Q、闰土、祥林嫂……)鲁迅先生曾说过,整一部《呐喊》十四部小说,他最喜欢《孔乙己》。孔乙  相似文献   

3.
纵观鲁迅先生小说中的人物,大都是些下层社会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或农民、或小市民、或小知识分子、妇女、孩子。如《狂人日记》中的狂人,《阿Q列传》中的阿Q,《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一件小事》中的车夫,《祝福》中的祥林嫂……鲁迅先生以锐利、深邃的眼光,以小见大,借助这些"小人物"及其相关的故事情节来寓示更大的社会思想内涵,使"小人物"起到了不小的作  相似文献   

4.
鲁迅先生是语言大师,其笔下的人物个个生动鲜明,栩栩如生,读着文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祥林嫂、杨二嫂、闰土、藤野先生、孔乙己、阿Q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因作者描写生动而令人过目难忘。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现以这些人物的描写为例,赏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纵观文学史,古今中外,名家之所以有名,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可以说都无一例外的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独特的人物形象。就说鲁迅的笔下,从孔乙己到阿Q,从祥林嫂到藤野先生,从语言到动作,从心理到性格,个性鲜明,令人难忘。  相似文献   

6.
黄欣 《成才之路》2013,(20):90-91
《孔乙己》和《警察与赞美诗》这两篇小说选入了《汉语》第四册,同属第三单元。两篇课文有很多相似点,我在课堂教学时注意把握了这些共同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认真发现相似处,以便理解课文内容,最终提炼文章主题。一、作者《孔乙己》的作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鲁迅先生擅长写短篇小说,他愿用"匕首"一样的短篇小说刺向敌人的心脏,"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的传世名篇很多,如《阿Q正传》《祝福》《狂人日记》《药》等。鲁迅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小说,向以高超的典型人物塑造艺术享誉中外,祥林嫂、孔乙己、阿Q这三个人可谓是清朝末年社会最底层的代表,他们的悲惨遭遇直接昭示了这一群体命运的悲剧性。但是,就在这三个典型形象的周围,为数不少地生存着这么一群人——“看客”,他们以咀嚼别人的痛苦为乐事,以赏鉴别人的不幸来自娱,更以回味同类的呻吟为满足,这一群体形象的本质包含了更为深刻的悲剧意蕴。在“看客”的逼视下,孔乙己、阿Q、祥林嫂等都走向了绝境。  相似文献   

8.
分析鲁迅对农民闰土、阿Q,对知识分子孔乙己、陈士成、吕纬甫、魏连殳、子君,对鬼魂女吊,对后羿,对市民,对藤野野先生的肖像描写及漫画式肖像描写的情感表现。  相似文献   

9.
<正>鲁迅先生的诸多小说中,给读者留下了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譬如润土、杨二嫂、阿Q、孔乙己等。这些人物形象各有特色,都反映出具体社会背景下不同层次的普罗大众的特征,由于是小说创作,所以在这些人物形象的身上既综合着社会人物的各种特点,同时也以缩影的形式展现着社会现实。被收入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的《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创作的经典小说作品。在作品中,作者用辛辣讽刺的笔触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并借助“孔乙己”这一形象表现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反封建意义极为鲜明。  相似文献   

10.
鲁迅小说集《呐喊》中,曾塑造了病态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形象,诸如收入中学课本的《孔乙己》中的孔乙己,《阿Q正传》中的阿Q,《故乡》中的闰土等,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因为这些小人物是病态社会中艰难挣扎着的不幸者,他们愚昧、麻木,在他们身上似乎找不到任何亮点。而  相似文献   

11.
赵吉文 《课外阅读》2011,(10):319-319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鲁迅的小说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鲁迅先生学习西方小说结构经济、灵便、多样的优点,打破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单一的形式,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态。称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之父,也不过份。鲁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学大家,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第一批永垂不朽的典型形象,如阿Q、闰土、祥林嫂、吕纬甫、子君、孔乙己、四铭等。曾经收入初中语文课本的有《孔乙己》、《社戏》、《故乡》、《药》、《一件小事》、《阿Q正传》、《祝福》等。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及初中学生实际,要学好鲁迅的文章,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与民主,是鲁迅思想的核心。改造国民性,提高国民素质,倾注了鲁迅先生毕生的心血。一遍遍地重读鉴赏鲁迅先生的作品,便渐渐感悟出其间蕴涵的对生命对人性的关怀与悲悯。鲁迅先生发现了狂人、孔乙己、阿Q、祥林嫂等人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心灵的扭曲和变形,从而关注人类的命运的走向和改造。下面仅就祥林嫂这一艺术形象所反映的生命意蕴略作分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是一位民俗文化意识非常深厚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有诸多传统节日、民俗内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如《孔乙己《》阿Q正传《》社戏《》祝福《》药》等,分别涉及了端午节、社日、祭灶节(谢年)、清明节等节日,几乎篇篇以节日民俗为重要背景或发展情节来引发人们对国  相似文献   

14.
自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发表以来,由于其对“精神胜利法”这一现象的精湛概括,所以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阿Q性格的核心便是“精神胜利法”。但从性格特征的稳定性、主动性来衡量,从阿Q本人的言行来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下面的结论:阿Q的性格核心是投机心理。  相似文献   

15.
教了许多年高中语文,《阿Q正传》是印象最深的篇目,也听过不少同行的《阿Q正传》公开课,很有些上得精彩的。总觉得阿Q不仅是个应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人物,鲁迅先生所揭示的也不仅是招牌式的阿Q精神,还有一种“阿Q心理”呢。虽然只是沉醉在想当然的革命成功的幻境中,但反映出来其人的另一面是应该“恨其不肖”。  相似文献   

16.
王京娜 《文教资料》2006,(20):80-81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它以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生活为背景,记述了落后的不觉悟农民阿Q一生的遭遇,成功地刻画了阿Q的思想和性格。在小说中,鲁迅先生为阿Q深受压迫而不知作出真正的反抗感到痛心,对他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进行了  相似文献   

17.
同那些擅长于心理描写的杰出的文学家一样,鲁迅先生也是心理描写的大师,他的代表作《阿Q正传》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而心理描写是其中的一个突出方面。通过心理描写这一艺术手段来塑造阿Q这一不朽的艺术典型及其他人物心态,是《阿Q正传》的一个重要艺术特色,这些心理描写至今仍具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价值。一、突出时局对人物思想的影响从最后三章看,时局是构成《阿Q正传》典型环境的主要因素。在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上,作者突出了时局对人物思想的影响Q平时有一种偏见,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而当举人老爷的船给未庄带来了大不安。人心摇动,时局发  相似文献   

18.
小农化心理结构的多面性、矛盾性集中体现为求实心理与空想玄虚的背反,不满足与消极满足的背反,主人心理与奴才心理的背反,求稳心理与急躁心理的背反。这种双重背反的化心理结构通过鲁迅塑造阿Q这一学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鲁迅正是以他人知识分子深沉的忧患意识和批判意识,以异乎寻常的敏锐,以批判性话语,以阿Q为模特儿,深层次地解剖了中国传统农民化心理结构的典型阿Q精神胜利法,以唤醒民众的主体意识,启蒙民众心智,达到改造中国国民性目的。  相似文献   

19.
鲁迅论“国民劣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孔乙己》《药》《祝福》《故乡》《阿Q正传》等小说中,鲁迅先生以形象的描写对国民劣根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在杂文中,鲁迅先生对国民劣根性也有许多论述,了解这些论述,对我们解读上述小说会有很大帮助。现将鲁迅先生的相关论述分十五个方面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20.
曹聚仁 《教学随笔》2008,(Z1):42-45
关于阿Q的家世,《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先生语焉不详。他只在序文上说:"有历史癖与考据癖的胡适之先生的门人们,将来或者能够寻出许多新端绪来。"阿Q兄之为人,我们的确很熟悉;看见了赵太爷的客厅,更可以了解阿Q兄的生活。我们熟知阿Q兄的性格,再推测他的老太爷是怎样怎样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