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1年,是国家“十五”计划的起始年。市南区作为青岛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区政府领导把区域基础教育的水平看作是城市的“文化名片”,认为良好的基础教育水平对人才和外商投资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区域教育自身的发展情况看,“九五”期间,市南区教育科研从起步到发展,有一定的基础。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作为首批进入课改实验区的青岛市市南区,赶上了实现快速发展的新机遇。我们在申报“十五”课题的同时,恰逢市南区被中国教育学会…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思想中,应结合本地区实际抓住两头,带动全局。注重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和挖掘,充分发挥其个体优势和聪明才智,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注重基础教育的外在潜能,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都来关心和促进全民教育,形成全社会学习知识、学习文化、学习科技的氛围,促使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形成人才资源培养的良性循环,稳步拉动区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适应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改革新背景,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过程中,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教育和体育局围绕“实践新方法,打造新课堂”主题,借助“学习科学友善用脑项目”,实施第二轮“双新”课改三年行动计划,改善升级区域教育供给,有效促进了区域教育生态的重建,奠定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区域教育信息化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存在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与趋势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总结和概括,提出当前教育信息化目标评价体系和“竞赛规则”应该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提出并论证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立足点由学校向区域的提升;并从区域教育信息化规划的理念和方法论高度,倡导确立教育信息化规划的“对话观”、“整体观”、“过程观”和“绩效观”。  相似文献   

5.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十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发展有关数据的统计研究表明: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差异,这不仅加剧了基础教育区域差异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将会影响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本文在对教育统计数据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旨在缩小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区域差异、促进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数字教育资源作为信息化发展的产物,给教育发展带来了较大的便捷,能够有效提高教育公平和整体教育水平。针对“双减”背景下如何利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促进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该文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教师成长、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决策等方面论述了数字教育资源对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从构建课程实施体系、教师培养机制和资源服务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双减”背景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促进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7.
抓住“中小学生创造力培养”这个关键词,天心区把“创造教育”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生长点,并在实践中逐步建构起具有区域特色的“课程新文化”。  相似文献   

8.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战略,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万开云一体化发展等重大举措均是基于国家战略的具体行动。无论是万州、达州、开州区域,还是万州、开州、云阳板块,均具有“人口基数大,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数量多,师生体量大,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的特点。乘着国家区域统筹发展战略的东风,积极主动推进区域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新基础教育”、“新教育实验”这三大教育改革实验直接以区域性基础教育质量提高为目的和基点,其最终出发点在于各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在于各区域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本文重点讨论了我国区域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构的实施动因、遭遇障碍及保障措施,并对我国区域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构主体的地位、性质及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1.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两基”水平得到提高。近年来,随着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甘谷县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全县新建校舍15.6万平方米,总面积达42.9万平方米,生均3.3平方米。小学基本配齐“两箱三仪”,各乡镇中心小学建成“四室”,教学仪器配备达到国家Ⅱ类标准,初中达到国家  相似文献   

11.
赵茂  张恒  马文璐 《教育导刊》2023,(10):33-43
基础教育与区域经济关系是涉及基础教育公平、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基于2012-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综合评价、耦合协调度等模型测度我国基础教育水平、区域经济及二者协调发展状况。实证分析发现:一是我国基础教育稳步发展,但整体水平较低,区域差距扩大趋势明显;二是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地区收敛性、空间集聚性特征明显;三是基础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能力持续增强,但区域差距大,沿海、边疆集聚发展特性明显。为促进二者协调发展,需注重基础教育公平,扭转基础教育区域发展失衡趋势,提升基础教育与区域经济相互促进效能,增强二者协调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实施素质教育是世纪之交我国基础教育的战略任务,区域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它的行政性和系统性,区域素质教育由五个子系统构成,它存在的诸多问题都须通过“整合”来解决,“整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我国教育竞争力的区域划分--与吴玉鸣博士等商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借鉴吴玉鸣博士等人构建区域教育竞争力综合指标的因子分析方法,探求出反映我国区域教育竞争力的三个综合指标,即“人口化程度”、“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效率”,并采用聚类分析得到我国31个省市的教育竞争力水平的等级划分。最后,针对目前教育竞争力等级分布状况,对提高我国区域教育竞争力的整体水平以及缩小我国区域教育竞争力差距提出若干教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区域教师教育的质量对区域基础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从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向教师教育专业发展演进过程入手,分析当前我国区域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徐汇区教育信息化以“育人为本、公平为基、质量为重、改革为先”为工作方针,以适应徐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涵要求为目标,着力于建设促进区域基础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体系和平台。教育信息化工程是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徐汇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从建设初期就牢牢把握“三个坚持”的原则,即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统一标准,分步实施,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坚持以应用促建设,以需求促发展的工作策略;坚持突出重点、合理配置、注重效益、分层推进、逐步到位的工作方法,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区域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北京师范大学与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政府紧密联手,于2007年8月签署协议,合作共建“农村基础教育现代化实验区”。实施这一项目既是密云县实现基础教育内涵发展、提升区域教育水平的必然选择,也是北京市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城乡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作为职业教育起点的中等职业教育,在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发展“职教高考”与“中高职贯通”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进行产教融合,如何转变或增加自身筹码,是现阶段的痛难点。由于中等职业教育在类型和层次上的特殊性,导致其在产教融合进程中长期处于不利地位,普遍存在办学定位与当地经济发展不适配;办学规模大但实力不强,在就业与升学之间徘徊不定;资源配置不合理,办学条件缺口大等问题。对此,中等职业教育应做出以下调整:依托区域政府力量,建立人才动向预控机制,供学校及时调整办学定位;依托区域应用型高校资源,建立“普职融通”背景下新型区域合作关系;依托行业协会治理,多措并举探寻利益平衡、落实三层递进共生关系,实现课程与岗位的全过程衔接。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正处在“体制转轨”和“增长转型”的历史时期,工科研究生教育如何进一步改革以适应“两个转变”的要求、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一、区域经济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两个转变”的大背景下,坚持“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区域经济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以逐步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我国中西部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以发展制造业为主,把第二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地处西部地区的工科院校应据…  相似文献   

19.
农村县级区域教育政策系统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政策的层级性决定了县级区域教育政策系统的客观存在,“以县为主”的新的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更要求我们在现实中重视区域教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问题。本文剖析了农村区域教育政策过程、政策制定与执行两个重点环节中的突出问题,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农村区域教育政策系统不完善、功能不健全以及机构组织之间协调失当等因素是造成问题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20.
《教育信息化》2006,(8):24-26
作为一座区域性中心城市,近几年,牡丹江市政府、市教育局坚持把教育信息化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作为“科教兴市”战略的一项重要工作,以教育信息化拉动本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为了迅速提升整个区域内的信息化教育水平,紧跟时代步伐,结合区域教育现代化和信息技术教育实际,牡丹江市政府、市教育局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2004至2005这两年是牡丹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时期,通过建立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建设教育城域网工程,构建数字化教育环境,积极抢占现代教育制高点,为牡丹江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